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全诗及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全诗及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五律《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全诗及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1)

【九吉读书笔记】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全诗及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

《论语》有“闻一而以知十”(《公冶长》)、“举一而反三”(《述而》)之言,皆推而广之、扩而充之之意。孟子言“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孟子·梁惠王上》),孔子所谓“仁”,即孟子所谓“推”。人、我之间,常人只知有我,不知有人;物、我之间,只知有物,忘记自我,皆不能“推”。

诗根本不是教训人的,是在感动人,是“推”、是“化”——道理、意思不足以征服人。《花间集》中顾敻词曰:“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诉衷情》)做人、作诗实则“换他心为我心,换天下心为我心”始可。

王国维《人间词话》曰:“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与花鸟共忧乐,即有同心,即仁。感觉锐敏,想象发达,然后能有同心,然后能有诗心。

王绩五律《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字无功,王通(文中子,人称“门多将相文中子”)之弟,善饮,作有《五斗先生传》,又作《醉乡记》。

王无功写《野望》时心是无着落的。“徙倚欲何依”,“欲何依”三字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亦即寂寞心。真正寂寞:外表虽无聊而内心忙迫,王氏此诗便在此情绪中写出。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人诗不避俗,自然不俗,俗亦不要紧。宋人避俗,而雅得比唐人俗得还俗。(六言诗易俗。)

意=理。世俗所谓“理”,都是区别人我是非,是相对的。相对最无标准,辩白不能使人心悦诚服。诗可以说理,然不可说世俗相对之理,须说绝对之理。凡最大的真实皆无是非善恶好坏之可言。真实与真理不同,真实未必是真理,而真理必是真实。说理应该说此理,否则要小心。

而哲理是超时间、超空间的,所以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可以说是说理的。诗中不但可以说理,而且还可以写出很名贵的作品、不朽之作,使人千百年后读之尚有生气。不过,诗中说理不是哲学论文的说理。其实高的哲学论文中也有一派诗情,不但有深厚的哲理,且有深厚的诗情。如《论语》及《庄子》中《逍遥游》、《养生主》、《秋水》等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不但意味无穷(深刻哲理),而且韵味无穷(深厚诗情)。诗中可以说理,然必须使哲理、诗情打成一片,不但是调和,且要成为“一”,虽说理绝不妨害诗的美。A philosopher,in his best,is a poet;while a poet,in his best,is a philosopher。陈诗有力。力并不是风趣、风格、风韵,然力可产生此三项。渔洋论诗主神韵,而渔洋诗法“瘟”,即因无力。力,要专一、集中。

诗之美与音节、字句皆有关。诗之色彩要鲜明,音调要响亮。太白《乌夜啼》之“黄云”二字,若易为“暮云”,意思相同而不好,即因不鲜明、不响亮。清赵执信(秋谷)有《声调谱》、《秋谷谈龙录》,指示古风之平仄,比较而归纳之。然此书实不可据。近体诗有平仄,古诗无平仄,而亦有音节之美。如太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二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上平,非律诗之格律,却有音节之美。格律乃有法之法,追求诗之美乃无法之法。

中国诗与佛发生关系者固多,而不发生关系者亦能成诗人,且为大诗人。东汉、魏、六朝人多信禅;诗人不在佛教禅宗之内者,数人,乃大诗人。

中国诗人对大自然是最能欣赏的。无论“三百篇”之“杨柳依依”(《小雅·采薇》)或楚辞之“袅袅兮秋风”(屈原《九歌·湘夫人》)等,皆是对大自然之欣赏。

诗要有:(一)知,(二)觉,(三)情。有人以为宋诗说理,唐诗不说理,故宋不及唐。此语不然。如陶诗亦说理而好,是诗。南泉说禅“不属知,不属不知”(《景德传灯录》卷八)。小孩子拿诗念,然写不出诗。可见不知不成,仅知亦不成。宋有诗学(知),而不见得有诗。花本身是诗,然无知写不出诗。人有知故能写花,然但有知不成,须有知且有觉

【书名】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作者】顾随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出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