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为什么打不过晋国(后梁太祖认为得之可平天下的敌将)
后梁为什么打不过晋国(后梁太祖认为得之可平天下的敌将)激战一上午后,梁军开始疲惫了,想吃饭了。王景仁部东阵魏、滑州兵稍有退却,晋将李嗣源就对西阵梁军大呼“东阵败走了”,周德威又对东阵梁军大呼“你军败走了”,吓得梁军惊怖逃跑,阵型混乱不可复整,于是溃败。李存勖与史建瑭、安金全等夹攻,俘斩数以千计,王景仁、韩勍、李思安在梁将王檀接应下仅率数十骑乘夜逃脱。梁军的龙骧、神威、拱宸等军都是武勇之士,每人的铠仗都耗费数十万,以组绣、金银装饰,令人望而生畏。但李存勖与监军张承业登高观望,见梁军戈矛如束,申令之后动声如雷,而晋军进退有序,步骑严整,寂然无声,就自称必胜。此战梁军数量占优,兼有地利——如晋将周德威所言,晋军的骑兵机动力优势在当地完全不能发挥。王景仁赶紧造浮桥,意在渡河急攻。李存勖意识到后,退到高邑,派骑兵游军断梁军补给道路,不让他们割草喂马,导致梁军马多死。乾化元年(911年)初,在僵持一月有余后,李存勖派周德威激王景仁、韩勍渡河迎战。周德威与
梁太祖说的代北贼寇,指的是唐朝的并州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及其继承人李存勖。开平四年(910年),太祖以王景仁充北面行营都指挥招讨使,率步骑十万,作势攻北面敌国晋国,其实又密令王景仁:
镇州武顺军节度使赵王王镕、定州义武军节度使北平王王处直只是名义称臣,我想彻底拿下他们,他们才是你此行的真正目的!
梁太祖以潞州副招讨使韩勍为副招讨使,相州刺史李思安为先锋将,进军潞州,又派王景仁等率魏、滑、汴、宋等军屯魏州。梁供奉官杜廷隐、丁延徽诈取深州、冀州后,王景仁受命攻赵。但因钦天监仇殷称有月食,天象不利军队深入,太祖召还王景仁,使赵国有时间与晋国和北平国结盟,并得到李存勖的援军。
得知赵晋联盟后,梁太祖才命王景仁北上攻赵。王景仁等从河阳渡河,会合魏博节度使罗周翰军,合计四万,再会合梁将阎宝、王彦章所率二千骑,屯于邢州、洺州。太祖又想到仇殷所言,派使者驰告王景仁停驻魏州。王景仁不听,进军柏乡,与亲征的李存勖率领的晋赵联军仅隔一条河。
此战梁军数量占优,兼有地利——如晋将周德威所言,晋军的骑兵机动力优势在当地完全不能发挥。
王景仁赶紧造浮桥,意在渡河急攻。李存勖意识到后,退到高邑,派骑兵游军断梁军补给道路,不让他们割草喂马,导致梁军马多死。
乾化元年(911年)初,在僵持一月有余后,李存勖派周德威激王景仁、韩勍渡河迎战。周德威与之转战到高邑南,梁军列阵横亘六七里,而晋军未成列,周德威率骑兵在河上列阵,梁军以五百人争桥,赵军和北平军与之血战,梁军四次败而复整,赵军和北平军支撑不住,晋将李建及选了二百士兵持枪大呼,才力战打退梁军。
梁军的龙骧、神威、拱宸等军都是武勇之士,每人的铠仗都耗费数十万,以组绣、金银装饰,令人望而生畏。但李存勖与监军张承业登高观望,见梁军戈矛如束,申令之后动声如雷,而晋军进退有序,步骑严整,寂然无声,就自称必胜。
激战一上午后,梁军开始疲惫了,想吃饭了。王景仁部东阵魏、滑州兵稍有退却,晋将李嗣源就对西阵梁军大呼“东阵败走了”,周德威又对东阵梁军大呼“你军败走了”,吓得梁军惊怖逃跑,阵型混乱不可复整,于是溃败。李存勖与史建瑭、安金全等夹攻,俘斩数以千计,王景仁、韩勍、李思安在梁将王檀接应下仅率数十骑乘夜逃脱。
梁军龙骧、神捷等精兵被晋赵联军杀得横尸数十里,晋赵联军追杀到柏乡,斩首二万级,获马三千匹,铠甲兵仗七万,辎车锅幕不可胜计,擒梁将陈思权以下二百八十五人,梁军士兵全身的豪华装备都被晋军缴获;李嗣源追杀到邢州,河朔大震。赵、北平两国从此背梁向晋。
梁晋之争数十战,梁军从未有此大败;当日崇政使敬翔对梁太祖说战事可忧,太祖也为此没有按时吃饭。得知大败,太祖大怒,把王景仁的战时职务招讨使、荣誉头衔同平章事等等全都作废,命他回家闭门思过。
气头过去后,梁太祖觉得总归还要看供货商吴越王钱镠的面子,仔细一想,对王景仁说:“韩勍、李思安轻视你是客将,不听你节度,也不能全怪你。”全部恢复了王景仁的待遇。
然而,大败已经铸成,梁太祖不得不承认,即使得到了王景仁,平定天下的梦想仍然遥不可及。不知是否是为了甩锅,他以难以服众的理由杀了李思安,却被因此自危的韩勍等人杀死。
王景仁没有机会继续辅佐梁太祖了,那么他能辅佐梁太祖的后继者平定天下吗?
即使这次换了个更为熟门熟路的对手,结果依然令人大跌眼镜。
梁末帝继位时,王景仁的旧主淮南已经建立了吴国。乾化三年(913年),末帝以王景仁为淮南西北行营招讨应接使,率一万余军队入侵吴国的庐州、寿州,擒吴将袁丛、王彦威、王璠等送京师。梁军过独山,山上有吴王杨行密祠,王景仁想起昔日君臣之情,再拜号泣而去。
吴国当然也不能不管这股入侵之敌,王景仁是老战友徐温率遥领平卢节度使朱瑾出战,相遇于赵步。这时候的徐温已经是吴国的权臣,杨渥早已被徐温杀死,其弟现任吴王杨隆演只是傀儡。徐温时任润州镇海节度使,与吴越国的杭州镇海军并立,也就是出镇润州,遥控吴国。
王景仁先打败了徐温所领四千人,几乎困杀徐温,要不是徐温逃脱了,可能王景仁还能间接帮助旧主家族重振权威。
吴军重新集结,在霍丘再战,原籍河东军的吴将米志诚出马,梁军终于大败;王景仁亲率数骑断后,朱瑾等吴军不敢近逼,梁军才免于大损。不知这时候的王景仁还有没有心情和老同事们聊一聊,米志诚也是以前与他并肩镇压安仁义时的战友。
王景仁的撤退之路也不顺利:他预先在淮河浅水处用木头做标记,为的就是撤军的时候可以摸木头过河——可他哪里知道,他的标记都被霍丘守将朱景动过了呢?
淹死的梁军成了霍丘的京观,屡战屡败的王景仁也患疽病死,诏赠太尉。
- 《旧五代史》史臣曰:……景仁以贞纯许国,较其器业,皆名将也。然虽有善战之劳,亦有败军之咎,则知兵无常胜,岂虚言哉!
命运给梁太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他的爱将这一生最巅峰的战绩,都是在与他为敌的时候取得的!
王景仁死了,但他造成的影响却还在继续。
当初他被逼走后,继任的是据说同样被杨行密预言为地雷的李遇。李遇是杨行密的儿女亲家,对杨渥遇害、徐温主政很是不满,结果被徐温镇压。
所以王景仁如果当初留在淮南,下场也未必会多好,朱瑾、米志诚皆被徐温铲除。
后来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因后周、吴越入侵,柴克宏火线就任宣州巡检使,发现城池、器械都不行,一问,原来是田頵、王茂章(王景仁的原名)、李遇相继出事以后,后来的宣州长官都不敢费心经营了。大敌当前,柴克宏果断顶风结束了这一不成文惯例,本文不表。
而吴国之所以成为南唐,当然是因为南唐皇帝李昪完成了改朝换代。李昪原名徐知诰,是徐温的养子,最后继承了徐温的权力。
当初王茂章跑路,他的部下刁彦能不想跑,就让家人扶着老母等在路上,抱着老母哭诉不能舍弃老母,宁死也不同行,王茂章心生怜悯,便准他留下。
后来徐温的年长亲子们想在酒席上杀死便宜哥哥徐知诰,正是刁彦能的提醒,让徐知诰有命逃过一劫,最终成为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