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古镇老街(古韵犹存探寻)
南京的古镇老街(古韵犹存探寻)南宋官吏郑兴裔在《郑忠肃奏议遗集》之《论宣州设备状》中称:“勘会得宣州,地界吴越之西,西北邻芜湖,直北通姑孰,则以黄池为重镇。间道由高淳镇而通吴会,则以水阳为重镇。”到了宋代,淳溪镇是苏皖两地粮食、布匹、茶叶、山货、药材等大宗物资商品交流和转运的集散地。宋代已见老街雏形古时,凡是临近码头、港口的地区都较为繁荣,一直都是淳溪古镇商业中心的高淳老街就紧靠着繁忙的漕运通道——官溪河。早在唐代,淳溪镇就有商业萌芽,唐诗中曾有“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的描述。
路入高淳麦更深,草泥沾润马駸駸。
在南京之南的高淳区,有一条古朴幽深、恬淡安宁的明清古街,这便是有着“金陵第一古街”之称的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曾经是淳溪古镇的商业中心,也是江苏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古街区建筑群,属于“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高淳老街(图自图虫网)
宋代已见老街雏形
古时,凡是临近码头、港口的地区都较为繁荣,一直都是淳溪古镇商业中心的高淳老街就紧靠着繁忙的漕运通道——官溪河。
早在唐代,淳溪镇就有商业萌芽,唐诗中曾有“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的描述。
到了宋代,淳溪镇是苏皖两地粮食、布匹、茶叶、山货、药材等大宗物资商品交流和转运的集散地。
南宋官吏郑兴裔在《郑忠肃奏议遗集》之《论宣州设备状》中称:“勘会得宣州,地界吴越之西,西北邻芜湖,直北通姑孰,则以黄池为重镇。间道由高淳镇而通吴会,则以水阳为重镇。”
可见,当时的淳溪镇已成为南通吴越的重镇之一,是沟通苏南和皖南的经济走廊。
因此,高淳老街虽是因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而得名,但其街市的建立可追溯至900年前的宋代。
明清时期,淳溪镇的商贸交易盛极一时。清代高淳人陈淇在反映家乡风物、民生等方面的诗篇《卖纱行》中有更为形象的描述:“鸡声喔喔催卖纱,东邻西舍皆惊寤。卖纱络绎向城来,千人坐待城门开”。
商业的发达带来人口的聚集、房屋的兴建,从而推动街道的不断扩展,最终形成高淳老街的基本格局,可谓“因商立市,依市成街”。
高淳老街(图自图虫网)
明清建筑傍水而建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高淳老街并非是一条街巷,而是一个纵横相交、完整分布的临河型街区。它由中山大街(老街)、河滨街、当铺巷、陈家巷、傅家巷、徐家巷、井巷、王家巷、小巷、江南圣地、官溪路等11条街巷共同组成,总面积约7.60公顷。
高淳老街依官溪河东北岸而建,街区建筑面街背水,店铺为合面对设或前店后宅格局。老街东面湖光明媚毓秀,店户运货依靠官溪河出入,河中来往商船、木排、竹筏鱼贯而行,当年的繁闹景象绝不亚于朱自清笔下的“桨声灯影秦淮河”。
老街街道用粉红色的胭脂石与青石铺成,两旁店铺、 房屋鳞次栉比。现在看来,只有3.7—4.2米宽的老街街面算不上宽,但在没有汽车和自行车的年代,这样的路绝不负“大街”的称呼。
与其他地区不同,高淳老街的明清古建筑既具皖南徽派风貌,又有鲜明的地方传统风格,反映出旧时老街作为苏皖经济与文化走廊的历史定位。
高淳老街(图自图虫网)
这些古建筑傍水而列,粉墙青瓦、飞檐翘角,配上精美的砖木石雕和传统的书法牌匾,古朴典雅,被中外学者和游客誉为“东方文明之缩影”“古建筑的艺术宝库”。
1998年,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来老街游玩,欣然写下“高淳老街”和“金陵第一古街”两副匾题,高悬于老街入口牌坊。
老街上的红色记忆
除却独特的明清文化,红色文化也是老街不可或缺的魅力来源。老街上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见证了革命年代的风风雨雨。
1938年5月,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新四军第一支队在司令员陈毅的率领下从皖南出发,东进茅山。6月3日,新四军战士们到达高淳、宣城边境的狸头桥,当夜渡过固城湖,于第二天凌晨抵达高淳县城。
高淳老街上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图自《红色印迹》)
高淳,是新四军进入苏南地域的第一站。高淳老街上的吴氏祠堂,成了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战士们则分驻于淳溪镇及其附近的东甘、肇倩、姜家、南塘等村庄。
顾不上连续行军的疲劳,在抵达高淳县城的当天,陈毅便拜访了国民党高淳县长杨鼎侯,与他足足交谈了半天。交谈中,陈毅了解了日寇占领高淳时的暴行以及目前人民生活等情况,也与杨鼎侯说明新四军东进抗日的情况。
6月5日上午,陈毅在淳溪镇东平殿广场出席了由工人、农民、商人、学生、教师等各界40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
陈毅身穿灰色土布军装,脚穿草鞋,神采奕奕地在会上作了三个多小时的讲话。他结合国内外形势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军民各界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陈毅的讲话深入浅出、热情洋溢,赢得了与会者阵阵掌声。新四军战士们也走上淳溪镇街头,张贴布告,书写标语,发表演讲。
其后,为扩展抗日统战工作成果,陈毅还在老街的仓巷设立了“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
血与火的岁月,革命先辈的英雄风貌,气贯长虹的英勇斗争,永载抗日战争的光辉史册,都是高淳老街不灭的红色记忆。
岁月赋予了高淳老街丰厚的文化底蕴,它以独有的方式承载着一段段历史过往、记录着一幕幕昔日繁盛、呈现出一幅幅风情画卷。
本文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联系zhangcheng@jmtad.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