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老街的历史(江苏高淳有一条九百年的老街)
南京高淳老街的历史(江苏高淳有一条九百年的老街)在老街中段,有座关王庙,于是进入庙内拜了拜关帝爷。据介绍,这座关王庙,是道教关王庙,是江南地区惟一现存的供奉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始建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关王庙房屋大多是前店后宅,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桃檐斗拱,木排门板,镂花窗格,马头火墙,蝴蝶小瓦,典型的江南韵味,又揉进了徽派风格,使这些建筑博大精深、隽永持重。老街的店铺多为三间,纵深数进,两进之间有厢房连接,中间是天井,形成一个院落,这种结构就是江南古建筑中较为典型的“一颗印”式建筑,房屋都为两层砖木结构,单檐悬山,青砖小瓦马头墙,白色墙壁,黑色屋顶,虽少几分华丽,却陡添了许多典雅与古朴。老街木构件上都有精美的木雕,或人物、或动物,栩栩如生,工艺精湛,反映出古代高淳工匠的高超技术。街两边用青灰石纵向铺设,中间胭脂石横向排列,整齐美观,色调和谐。据了解,整条街长345米,宽4.5-5.5米不等 中间用粉红色的胭脂石横向铺设 两边用青
[玫瑰][玫瑰][玫瑰]
昨天我们乘坐2个多小时的地铁,跨过石臼湖特大桥,从江宁来到位于江苏省西南端,古城南京南郊的高淳老街游玩。这里被乾隆帝誉为“江南圣地”,与安徽省相邻。老街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建筑多为明清所建。这条街上,有关王庙,有新四军江南办事处旧址,还有乾隆下江南用过的水井、吴氏宗祠等景点。
淳溪老街
先说古街,高淳老街又叫淳溪老街,距高淳地铁站约4.5公里,其实就是一个商业一条街。除老街大门外,其他房屋新旧交替。现存的建筑物多为明清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典型的建筑风格。
房屋大多是前店后宅,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桃檐斗拱,木排门板,镂花窗格,马头火墙,蝴蝶小瓦,典型的江南韵味,又揉进了徽派风格,使这些建筑博大精深、隽永持重。老街的店铺多为三间,纵深数进,两进之间有厢房连接,中间是天井,形成一个院落,这种结构就是江南古建筑中较为典型的“一颗印”式建筑,房屋都为两层砖木结构,单檐悬山,青砖小瓦马头墙,白色墙壁,黑色屋顶,虽少几分华丽,却陡添了许多典雅与古朴。老街木构件上都有精美的木雕,或人物、或动物,栩栩如生,工艺精湛,反映出古代高淳工匠的高超技术。
街两边用青灰石纵向铺设,中间胭脂石横向排列,整齐美观,色调和谐。据了解,整条街长345米,宽4.5-5.5米不等 中间用粉红色的胭脂石横向铺设 两边用青条石纵向围绕 整条街面色鲜艳 整齐美观 历经八百年风吹雨打 人行车压 依然是“赤心未改” 坚固耐用。
整条街中卖豆腐干、糕点、蒜菜的多,也有米酒、木雕工艺品等,豆腐干、鲜耦、糕点是高淳的风味食品。走进一家米酒店,店主热情活泛,硬让我品尝自酿的米酒,尝了一下感觉不错,便买了5斤散装米酒。转了几个店才记得地铁上能不能带,女儿又向地铁站打电话,答复可以带少量的时才放下了纠结。
关王庙
在老街中段,有座关王庙,于是进入庙内拜了拜关帝爷。据介绍,这座关王庙,是道教关王庙,是江南地区惟一现存的供奉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始建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
关王庙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布局严谨。进山门有九龙照壁,左右钟鼓亭、前殿为“拜殿”,供奉的是关羽未封帝前的武像,头扎英雄巾、身穿绿战袍,左手捋长须、右手置大腿,威武安详。后殿为“春秋楼”,安置着关王神像: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威风凛凛、栩栩如生。关王庙有两副长联:“生解州、辅豫州、保荆州、鼎峙西南,掌底江山归统驭;主玄德、友翼德、仇孟德,威震华夏,眼中汉贼最分明。”“赤面凛赤心,乘赤兔追月,守关中不忘赤帝;青巾对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无愧青天。”可谓是概括了关羽一生,为关庙中的佳对名句。
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
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旧址位于仓巷24号,建于清末。1938年8月,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在刘炎主任率领下转移到高淳县城开展地方工作,在此建立办事机构。对外称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1938年6月中旬,新四军先遣支队和一支队先后进入苏南茅山根据地扫荡,为粉碎敌人扫荡,一支队特命司政机关分散转移。8月,一支队政治部在刘炎主任率领下转移到高淳县城淳溪镇一带。
1938年8月,为开通茅山抗日根据地和皖南新四军军部的通道。一支队政治部决定由宣传科长戈白章、张春生、侯日千、华仁义等四同志组成民运工作组,在高淳县城开展地方工作,对外称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
乾隆古井
乾隆古井又名“中街井”,位于老街,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井口直径0.55米,原井深三丈,现井深6.3米。
相传乾隆帝三下江南时,曾游历高淳,被高淳的湖光山色、水乡风情所感染,欣然写下“江南圣地”。乾隆畅饮青山绿茶时赞不绝口,问知县:茶出青山,水出大成井,井在何处?知县回禀:仅百步之距。乾隆爷便来到大成井边,提桶吊水,喝了两口,连说好水,并双手伸进桶里擦洗了一会儿。这消息迅速传遍县城,也传到附近的十里八村,人们都想一尝乾隆爷喝过的井水是啥滋味。一时间,大成井边排起了长龙,年久日长,井圈上竟然留下了道道绳槽。不知何时何人由此便把大成井改名为乾隆井。
高淳吴氏宗祠
在高淳老街东端,有一组高大轩敞的清代建筑,这便是有名的吴氏宗祠。这组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它依地形而建,门朝官溪河,背靠老街。布局分为前进正门(戏楼),中进享堂,后进祭殿,间设天井,侧有厢房。建筑面积计820多平方米。
1938年,陈毅同志率领新四军一支队东征抗日。在高淳期间将一支队司令部设在此处。因此吴氏宗祠既是古建精品,又是革命文物。
作者在新四军一支队旧址留影
谢谢阅读。如果喜欢,请关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