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随笔看得见的乡愁(淡淡乡村如画浓浓乡愁似诗)
乡村随笔看得见的乡愁(淡淡乡村如画浓浓乡愁似诗)在这儿,让人真正感受慢节奏的田园生活。领略了演集镇乡村振兴下的田园之美后,我们加快步伐,加班加点,顶烈日冒酷暑,聆听高庄镇休闲观光农业的大气与坑塘治理的霸气,感受侯岭乡脱贫中的感动和大王集镇好人长廊的文明新风,探访裴桥镇养殖业及农业废弃物处理的典型,以及李寨镇党风廉政建设和红色文化的典范。古韵古香与现代气息融为一体,空气中夹杂着一股清香,迎着一路花香到永城市演集镇时庄村,田园秀美之景惊艳了双眼。漫步于时庄村,聆听着关公饮马泉的故事,欣赏着各个街道、院落的秀美景观,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永城乡村处处是景航拍永城市演集镇时庄村阅读提示:
演集镇时庄村一角
永城市高庄镇车集村花卉基地
永城高楼村
美丽的演集镇时庄村
永城乡村处处是景
航拍永城市演集镇时庄村
阅读提示:
古韵古香与现代气息融为一体,空气中夹杂着一股清香,迎着一路花香到永城市演集镇时庄村,田园秀美之景惊艳了双眼。漫步于时庄村,聆听着关公饮马泉的故事,欣赏着各个街道、院落的秀美景观,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
在这儿,让人真正感受慢节奏的田园生活。领略了演集镇乡村振兴下的田园之美后,我们加快步伐,加班加点,顶烈日冒酷暑,聆听高庄镇休闲观光农业的大气与坑塘治理的霸气,感受侯岭乡脱贫中的感动和大王集镇好人长廊的文明新风,探访裴桥镇养殖业及农业废弃物处理的典型,以及李寨镇党风廉政建设和红色文化的典范。
走进苗桥镇,身居生态廊道和“四美乡村”,感受这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大奇迹”,犹如穿越时空隧道……
古韵古香与秀美风情的邂逅
有诗、有茶、有故事,时庄村的田园之美,美得自然,毫不做作:一条条街道平坦整洁,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个个庭院五彩斑斓,一处处菜园生机盎然,一方方池塘清澈碧绿,一所所公厕清新别致,一家家艺术馆书墨飘香……村里坐落着关公饮马泉、赤龙泉和老土庙等历史遗存,流传有坐井观天、文武状元等民间故事,为这个田园村庄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村里的马德俊、马德民和马德运弟兄三人因擅长诗词和书法创作,被中国艺术家协会授予“诗词之家”。
依托时庄的厚重历史和特有的文化资源,2017年上半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当地党委、政府决定发掘时庄村的历史文化特色,对原有房屋加以改造,突出文化创意,打造了文化艺术村,使“乡愁”文化得以充分保留的同时,尽显时庄文化气息与田园风情。
“2018年,时庄村人气火爆起来,旅游的车辆排到了几公里外。我们开始思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从破旧的房屋中清理出旧砖瓦、老木头、废水缸和瓶瓶罐罐等老物件,变废为宝。”演集镇党委副书记冉中乐指着“永城八景”景观,有着满肚子的话要表达。这个景观给人的感觉简约、清新、古朴,八个大水缸上绘制着不同的景观图,墙壁上挂着“永城八景”的简介。惊艳于“六废”打造的新景观,随行的永城市乡村振兴办公室工作人员李大勇不禁感慨:“废弃的轮胎也变成了宝,不管任何东西,只要摆正了位置,都能发挥最大价值。”
让我们惊叹的还有这儿的公厕。位于村室不远处的时庄旅游公舍有第三卫生间、休息室、Wi-Fi、自助图书馆、电视机、雨伞等。
如厕与休闲娱乐,似乎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话题,在这儿却巧妙相遇,让原本臭气熏天、蝇虫不断的农村旱厕华丽转身。时庄村厕所的外观结构与周围建筑环境也是相得益彰,每一户都根据庭院的建筑结构特点,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简单设计,干净整洁,文化味儿十足。
演集镇的做法值得称道。一个小小的公厕,折射出了当地群众生活环境的变迁与文明意识的提升。“一开始改厕,群众不重视,认为政府是要搞面子工程,说有个厕所用就行了”。在全国文明村——演集镇陆楼村,村支书杨永奎感触颇多,“后来村里家家户户的厕所全部按照永城市提出改厕的‘六有’标准,改成了有墙、有顶、有硬化、有门、有窗、有照明,村民皆大欢喜!”
陆楼村的绿化面积45%以上,漫步于村中树林,绿意盎然,鸟语花香。房前屋后,一处处果蔬满园,繁花似锦。现年87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付朝纲是村里的五保户,也是“十星级”文明户。他回忆,早些年,村里的路破、厕所脏,村里村外到处都是柴火堆、垃圾堆。随着环境的改变,人们的文明意识也在提升,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六好家庭、星级文明户。80岁的刘兰英给我们举了个例子:“过年时,有外地亲戚来俺家,看到这么好感到很吃惊,说他们村要是能像这样就好了。”
时庄村和陆楼村只是永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永城市市委书记李中华说,近年来,永城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开展厕所革命、保洁革命、道路革命和乡风革命为抓手,打造“四美乡村”和“五美庭院”,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四大革命”的开展,更是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时庄村除了特色文化旅游观光为农民增收外,特色种植和水果采摘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逢年过节,成千上万的游人来村里参观,卖水果的、卖小吃的多了,就连卖茶水的一天都能挣上个几百元。”村支书陈红亮说。
时庄村虽然距城区较近,但是田园般的生活使得村民并不艳羡城里人的日子。李大勇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去年,时庄村的一个小伙相亲时,女方提出让他在城里买套房,小伙说一时买不起,让女孩先到时庄村看看老家的房子,如果相不中再说。女孩应付式地跟男孩去了,却一下子被这儿的环境所吸引,此后再不说在城里买房的事了。
“苗桥速度”下的乡村振兴
一村一品、一户一景、一处一韵。乡村振兴采访团首日走进演集镇,便被这里的美丽格局所吸引。时庄村有一处老土房,原本脏乱不堪,后来进行了改造,成了影视城。影视城附近有一处坑塘,上世纪60年代所挖,此前,这个坑塘已被垃圾填平,臭气熏天。而今,老坑塘变成了有花、有草、有流水的观光园。
坑塘治理作为永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大革命”中的一场硬仗,打得可谓轰轰烈烈。高庄镇车集村清朝嘉庆年间称“东兴集”,也是方圆几十里较大的集镇。据老辈人讲,这个村四面环水,大小坑塘互联互通,排入“黄沟”,旱不干、涝不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坑塘因建房、修路、取土等原因,不复存在,现存坑塘有13处,坑塘之间也不通了,成为死水。大部分坑塘内污水汇集、垃圾漂浮物到处都是,一到夏季,蚊蝇滋生,恶臭熏天。去年下半年,全镇把车集村作为第一批试点村,清坑塘、疏沟河、拆旧房、改旱厕,并对坑塘周边进行硬化、绿化和美化。
相比于高庄镇的坑塘治理,“水润苗桥”更是让我们对乡村振兴的永城样本感到惊叹。苗桥镇位于永城市最东部,是豫东煤田主采区,全镇18个地下有煤的村庄,11个沉陷,是河南省采煤区沉陷最严重的乡镇。当地党委、政府瞄上了废坑塘这个烂摊子,决定以水做文章。
润桥社区是苗桥镇的煤矿沉陷安置区,于2013年建成,居住着4个村庄的7000多名群众。紧挨着社区南侧,是占地130亩(其中水域面积达28亩)的人民广场,于今年7月建成。广场北侧是廉政广场,“苗白”雕塑傲然挺立,向世人展示着“高风亮节,清白做人”之道。
当地人将苗桥白菜称之为“苗白”。《永城县志》记载,苗桥白菜在宋代曾作为贡品。1950年,周恩来总理调“苗白”运往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
聆听着“苗白”的故事,观赏着苗桥来历图,我们走进人民广场西侧张楼村曹书云的家里。该村也是煤矿沉陷安置区,村民2006年从不远处的老张楼村搬来。谈起家门口人民广场的建成,曹书云称“不经意间看到了巨变”。
曹书云为何这般表达心里的感受?直到将苗桥镇的采访点走了个遍,我们心中的疑惑才被解开。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苗桥速度”创造的三大奇迹让当地群众感到惊叹的同时,也为自己是苗桥人感到自豪。
13天时间,完成4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1403户的拆迁及安置;2017年9月解决信访积案,此后再无信访现象;2018年9月28日开工,11月23日完工,56天时间,完成了集田园观光与乡村游玩于一体、4.8公里长的生态廊道及3个“四美乡村”建设。
不经意间,我们走到了苗桥镇的田园观光与乡村游玩区。入口处,“水润苗桥”的牌子格外醒目。走在被当地人称为“苗桥小高速”的公路上,左侧是一望无边的花海,右侧是改造一新的小曹沟,田园风光体现得淋漓尽致。
沿着观光带一直往前走几公里,便是煤矿沉陷安置区高楼村、水寨村、新庄村等“四美乡村”。成方成片的绿地、错落有致的房屋、曲径通幽的步道、充满文明气息的文化墙和宣传栏,尽是满满的风光、满满的乡愁。
村里的建设满园风光,村外的忙碌热火朝天。高楼村的黄文领带着人一如往日在坑塘打鱼,短短半天时间,两万多斤的鱼打捞上岸,运往市场。
村支书黄文建说,高楼村水产养殖示范区建于2017年5月,位于风景秀丽的小曹沟和小运粮河之间。全域占地880亩,而水产养殖面积达678亩,有甲鱼、鳜鱼、黄颡鱼、河蟹、小龙虾等。2018年,园区总产值800余万元,亩产值11226元,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拓出了一条新渠道。
“我们镇落地规模以上企业6家,有17个农业合作社,水面6000多亩,200多家养殖户。企业税收全部用在了民生上。特色种植和水产养殖则直接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苗桥镇党委书记蒋建说,苗桥镇叫响了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及水产养殖牌,以乡村旅游和田园观光为主的第三产业正在迈步前行。
傍晚时分,太阳的余晖洒满苗桥大地,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乡村振兴下的永城样本。
文/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秦培林 宋亚威
图/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魏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