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中的送别的诗(李白的这首送别诗)
李白诗中的送别的诗(李白的这首送别诗)长江到了荆门,流速就慢了,已是波涛不惊,因此月亮的影子清晰可见。在江面上,它就如一块从天上飞落下来的镜子。这里李白是写的白天的景色,后来杜甫有一句是写夜景的,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其气魄可以与之比美,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李白的影响。李白从小在蜀地,那里山地多。船出了长江三峡峡口,来到荆门,眼前一下子开阔了起来,这种感觉是很震撼的。李白不愧为写诗的高手,他把这种场景的变换写得非常自如,境界又十分的宏大,让我们读起来也顿生豪情。来从楚国游,就是到湖北、湖南那一带去漫游。李白素来喜欢屈原,诗风浪漫豪放,就受有屈原的影响。另外像武汉的黄鹤楼,那是很有名的,作为诗人,如果没有留下吟咏名楼的诗作,那也是一个遗憾。何况湖北、湖南那里还有丰富的楚文化。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写得非常有气魄,好像有一种力挽乾坤的力量。人坐在船上,两岸的山渐渐退去,渐渐消失;船在江上,人和大江又慢慢地进入平原,毫无阻隔地
我们欣赏唐诗宋词,其中就有很多送别的诗。送别的诗一般都有主人和客人,或者还有饯行、祝酒之类的。但是我们读李白的这首诗题目里有送别二字,但是诗里却没看到一个人,这算不算是送别诗,如果是,那到底是谁送谁呢?
这首诗就是《渡荆门送别》。诗人从四川出发,到外地漫游。船从三峡出来,到了湖北的荆门,于是他把旅行的感受记下来。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从小在蜀地,那里山地多。船出了长江三峡峡口,来到荆门,眼前一下子开阔了起来,这种感觉是很震撼的。李白不愧为写诗的高手,他把这种场景的变换写得非常自如,境界又十分的宏大,让我们读起来也顿生豪情。
来从楚国游,就是到湖北、湖南那一带去漫游。李白素来喜欢屈原,诗风浪漫豪放,就受有屈原的影响。另外像武汉的黄鹤楼,那是很有名的,作为诗人,如果没有留下吟咏名楼的诗作,那也是一个遗憾。何况湖北、湖南那里还有丰富的楚文化。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写得非常有气魄,好像有一种力挽乾坤的力量。人坐在船上,两岸的山渐渐退去,渐渐消失;船在江上,人和大江又慢慢地进入平原,毫无阻隔地奔向远方。
这里李白是写的白天的景色,后来杜甫有一句是写夜景的,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其气魄可以与之比美,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李白的影响。
长江到了荆门,流速就慢了,已是波涛不惊,因此月亮的影子清晰可见。在江面上,它就如一块从天上飞落下来的镜子。
云彩也在不断地变化,它铺向天边,无比宽阔,有些层层叠叠地堆起来,形状就像是空中的楼台。可在三峡里水流湍急,只可以见得到一线天的。
尾联是点题之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长江是从李白家乡流过来的,李白走得再远,都有这条江水陪着,都有它为自己送行。
此句诗人不写自己思念故乡,反而从对方故乡作笔,写江水一路恋恋不舍地送行。这种曲笔的运用,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怀念惜别之情。
后来诗人有着类似的句子,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是心情都非常地明快轻松,在这里诗人如此年轻,反而觉得伤感了起来。
读到这里我们才明白,诗里没有写到一个人,主人客人都没有。送别的对象原来是诗人自己,是故乡的江水浩浩荡荡,把诗人一直送到荆门外,送到楚文化的发祥地。
这个谜到这里才解开,原来送别的是诗人自己。难怪清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没有送别的意思,诗题中只前三个字就可以了。
此诗是李白写的青年时期出游情况。诗人年轻气盛,诗作也是风格雄健,想象诡奇。特别是颔联、颈联,充满了浪漫情调,成为了写景抒情的名句。全诗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河山之爱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