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宽窄巷子和锦里在哪个区(成都宽窄巷子和锦里)
成都宽窄巷子和锦里在哪个区(成都宽窄巷子和锦里)掏耳朵不明白成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掏耳朵,而且这种特有的民间手艺还成行成市,掏耳师都很专业,器具齐全,30元一次,体验的人看起来似乎都挺享受,也有皱着眉头的,估计是痛并快乐着,一种被清出大耳垢后的快感和酸爽。喝盖碗茶林荫树下,四处散落着滑滑的竹椅上,这种传统的矮竹椅仅是看着就很凉爽。青石板路边,喝上一碗盖碗茶,发呆小憩,是闲逛宽窄巷子的一种方式。对于这样的两个地方,尽管你知道都是人流如织的网红打卡处,你也知道这里也许并不能完全代表最地道的本土风味,但是,你就是无法抵御它们的魔力,身不由己,被裹挟着进入。无论是在宽窄巷子还是锦里,看戏竹椅掏耳朵,兔头凉粉盖碗茶,这些旧式的休闲方式都值得去享受一把,年轻人穿上汉服走一走,更是难忘的沉浸式体验。在笔者眼里,这两个地方几乎囊括了成都所有的巴适。听川剧来成都一定要听一场川剧,就像北京的老舍茶馆,天津的德云社相声一样,国粹川剧变脸是成都式生活的标识,台下
宽窄巷子,一个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平行老街组成的部落,青砖黛瓦,青石板路,明清四合院,成都小吃与手工作坊一网打尽。
根据网上资料,清康熙年间成都作为西南重镇,由一千多个满洲族士兵防守,并修筑了只有清人居住的四合院满城,因此这里的街道原来都跟着帝都叫“胡同”。大清灭亡之后,满城没落,外地商人乘机大量收购旗人家产。形成了满汉混搭居住格局。民国年间这里弃“胡同”,改为“宽窄巷子” 。因此宽窄巷子更能展示老成都院落文化,并且在统一规划打造后,传统中注入了时尚的新鲜活力。
锦里,历史比宽窄巷子久远多了。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的商业街道之一,因此它的人文背景与三国文化息息相关。虽然老街建筑传承于明清,但其精神气源自秦汉三国,从未改变。锦里的一墙之隔就是武侯祠,千古一相,三国粉们断然是要去膜拜一下的。
相对宽窄巷子三条街的弯弯绕绕,锦里的规模相对小一些,可以一条道逛到底,左右建筑比较还原民生原态,更接地气。而夜晚的锦里比宽窄巷子更有魅力,小街左右亭台楼阁,大红灯笼一只只亮起来,怎的一片风情万种和千娇百媚。
对于这样的两个地方,尽管你知道都是人流如织的网红打卡处,你也知道这里也许并不能完全代表最地道的本土风味,但是,你就是无法抵御它们的魔力,身不由己,被裹挟着进入。
无论是在宽窄巷子还是锦里,看戏竹椅掏耳朵,兔头凉粉盖碗茶,这些旧式的休闲方式都值得去享受一把,年轻人穿上汉服走一走,更是难忘的沉浸式体验。在笔者眼里,这两个地方几乎囊括了成都所有的巴适。
听川剧
来成都一定要听一场川剧,就像北京的老舍茶馆,天津的德云社相声一样,国粹川剧变脸是成都式生活的标识,台下喝茶、嗑瓜子,台上川剧、变脸和吐火表演,这是老成都人悠闲逍遥的慢生活,不体验一下不算来过成都。
喝盖碗茶
林荫树下,四处散落着滑滑的竹椅上,这种传统的矮竹椅仅是看着就很凉爽。青石板路边,喝上一碗盖碗茶,发呆小憩,是闲逛宽窄巷子的一种方式。
掏耳朵
不明白成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掏耳朵,而且这种特有的民间手艺还成行成市,掏耳师都很专业,器具齐全,30元一次,体验的人看起来似乎都挺享受,也有皱着眉头的,估计是痛并快乐着,一种被清出大耳垢后的快感和酸爽。
砸碗
曾经在抖音上很火的一项“砸碗”娱乐,围着一墙的碎碗瓦。一碗甜米酒5元,喝完之后,就豪气地砸到墙上,把一切烦恼都倾泻在稀里哗啦的瓦碎声中。
兔头和冰粉
成都小吃多不胜数,兔头和冰粉绝不可以错过,都是层层叠叠的,路过都让人腮帮子发酸垂涎。关于兔头,笔者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成都的女孩子们都那么爱吃兔头?成都是兔子很多吗?想来或许就像广东人喜欢啃凤爪一样吧,不怕肥,还可以消磨半天的时光。10元一只,越啃越香,让人上瘾。
锦里有家网红店“冰粉孃孃”,还上过央视,20-30元一碗,至少可以加入花生碎、山楂粒、水果块、葡萄干等10种配料,夏天吃香脆清凉爽朗,虽然一小碗,但几乎可以吃个半饱。
传统吹糖
民间艺人各有各的技巧和本事,吹糖看起来就是蔗糖和麦芽糖加热溶化那么一点事,但经过吹糖人“神奇”的嘴,就可以吹成各种透明的气泡小动物。
对于游客来说,宽窄巷子和锦里都是必去之地,可以短时间内集中了解成都文化,如果只有一天的时间,那么白天闲逛宽窄巷子、夜晚流连于锦里是不错的游玩规划。
SophyJiang味旅绘:崇信最好的风景在碗里,只分享有故事的风味与美宿。近期绘作《本来广州》《左脚沙面,右脚西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