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四大丛林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三)
广州四大丛林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三)“仙楹如雨,岩披云翳之宫,采槛临风,似遏扶遥之路”。 一“碑”。上元二年(675年)十一月,唐初文坛四杰之一王勃曾游历于此,适逢宝庄严寺舍利塔修葺一新,应寺僧之邀撰写了《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记》,它是中国文学史上至今已知篇幅最长、内容包罗最广的宝塔铭文,足足有3000余字,涉及当时的政治、宗教、社会和经济的各个层面。碑文为骈体文,对仗工整,恣意汪洋,挥洒自如,它赞美花塔: 一“名”。六榕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位于广州市六榕路,相传梁武帝萧衍母舅昙俗法师,千里迢迢到柬埔寨求得佛祖舍利带回广州,广州刺史萧裕特地营造宝庄严寺迎接供奉,后改名为长寿寺。宋朝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被贬海南奉诏北归,途经广州,慕名到寺内—游。他被寺内六棵苍劲如虬龙的榕树所吸引,欣然挥笔题“六榕”两字,字迹潇洒道劲,成为苏东坡有名的墨宝,寺僧将其刻于石壁之上,这座寺庙自此俗称六榕寺。1982年后重修
题记:
六榕寺内昔日的六颗大树已了无踪迹,而东坡先生遒劲的“六榕”二字依然悬挂于山门之上,“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再一次印证了实物可以毁损、文化得以永生。榕树的去留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对六榕寺的敬仰,正如滕王阁的毁灭和重建丝毫没有减弱人们对胜迹的膜拜一样,大师的背影就是一座无形的丰碑,它早已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身边,浸润着我们的思想,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三——六榕寺
六榕寺是广州市内与人文历史结合最紧密、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特质的寺庙,浓浓的文化气息遍布于寺院的每一个角落,历久弥新、绵延不绝,这种文化元素主要聚集于:一“名”、一“塔”、一 “碑”和一“佛”。
一“名”。六榕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位于广州市六榕路,相传梁武帝萧衍母舅昙俗法师,千里迢迢到柬埔寨求得佛祖舍利带回广州,广州刺史萧裕特地营造宝庄严寺迎接供奉,后改名为长寿寺。宋朝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被贬海南奉诏北归,途经广州,慕名到寺内—游。他被寺内六棵苍劲如虬龙的榕树所吸引,欣然挥笔题“六榕”两字,字迹潇洒道劲,成为苏东坡有名的墨宝,寺僧将其刻于石壁之上,这座寺庙自此俗称六榕寺。1982年后重修六榕寺,就把苏东坡的“六榕”两字制成匾额,挂在山门之上。
一“塔”。寺内最有特色的建筑是花塔,建寺之初专为供奉佛祖舍利,故名宝严寺舍利塔。此塔建成后吸引了众多游人观瞻:“倾都共仰,溢郭周窥,士女几乎数里,光景动乎七重”。宋代初年,塔毁于火。宋元祐元年(1086年)重建,历时11年才竣工。内供奉千佛像,易名为千佛培。此后历代都有重修,今塔墙内还砌着印有北宋铭记的塔砖。塔身原为砖木结构,1915年因广州地震时受到损坏,1933年整修时内部用钢筋水泥加固,近年又加以整修,但仍保存着明显宋代建筑风格。
该塔建筑精巧,造型别致,通高57米,外观八角九级,以琉璃瓦盖檐身,塔身色彩绚丽美观,塔顶之上有宝珠、双龙珠、九霄盘等组成的塔刹,整座塔造型华丽,通体玲珑剔透,宛如花柱屹立在蓝天上,故俗称“花塔”,又称六榕塔。
一“碑”。上元二年(675年)十一月,唐初文坛四杰之一王勃曾游历于此,适逢宝庄严寺舍利塔修葺一新,应寺僧之邀撰写了《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记》,它是中国文学史上至今已知篇幅最长、内容包罗最广的宝塔铭文,足足有3000余字,涉及当时的政治、宗教、社会和经济的各个层面。碑文为骈体文,对仗工整,恣意汪洋,挥洒自如,它赞美花塔:
“仙楹如雨,岩披云翳之宫,采槛临风,似遏扶遥之路”。
它谈论时政:
“维摩见柄,盖申方便之门;道安谢归,思远朝廷之事”。
此碑在清代已湮没,现在又重新校勘沙刻,陈列在寺内的碑廊里。
一“佛”。 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时,寺内供奉禅宗六祖慧能,以修净业,因此改名为净慧寺。现存的六祖堂内,供奉着当年以紫铜铸造的六祖慧能铜像,高1.8米,重约一千公斤。六祖结跏趺坐于太师椅上,闭目坐禅,其容貌和神态与曲江县南华寺慧能肉身像非常一致。
原六祖堂前有“曹溪法乳”牌坊,刻有近人柳桥金保泰撰书的长联,描述了寺中景胜文物:
"胜迹数名山,达摩履,东坡展,王勃碑,当年蛮海寻幽,三百钟声留过客;
仔肩担大法,舍利塔,南宗像,太湖石,此时格亭得古,五千弟子有传人。"
此牌坊毁于“文化大革命”中。
六榕寺内昔日的六颗大树已了无踪迹,而东坡先生遒劲的“六榕”二字依然悬挂于山门之上,“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再一次印证了实物可以毁损、文化得以永生。榕树的去留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对六榕寺的敬仰,正如滕王阁的毁灭和重建丝毫没有减弱人们对胜迹的膜拜一样,大师的背影就是一座无形的丰碑,它早已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身边,浸润着我们的思想,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六榕寺像一位出身豪门的尊者,虽历经风雨,仍不失儒雅和威严,从门前树影婆娑的街道,到寺内精巧玲珑的花塔,从巍峨庄严的大雄宝殿,到沉稳雅致的六祖堂,更有宽阔内庭四周散布的几颗参天大树,无不彰显着它的雍容、大气,洗尽铅华而不失庄严,它是这座城市的名片,有着与其高度吻合的特质,它将继续与这座城市一起见证着汩汩流淌的岁月和云卷云舒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