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仲恺未来10年规划(智库支招下一个30年)
惠州仲恺未来10年规划(智库支招下一个30年)周勤:要开启下一个阶段的大发展,仲恺乃至惠州市应首先设法解决前面提到的问题,弥补体制机制和创新动力等方面的短板,这样才能更好地打开创新发展的“任督二脉”。南方日报: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科技产业不断迭代升级、区域融合发展日益深入等背景,仲恺如何寻找发展的新动力?南方日报:仲恺目前面临哪些短板?周勤:首先,仲恺在体制机制上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仲恺高新区的功能定位和实际承担的功能职责须进一步厘清,在用人机制和税收分成机制等方面须获得更大的支持。这些问题如果没解决,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仲恺下一个30年的大发展。同时,仲恺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人才优势不够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不够强劲,尤其是和一些先进的国家高新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加上用地资源日益紧张,产城融合做得还不够好,需要补的功课比较多,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科技人才到仲恺干事创业的意愿,也会影响先进产业项目的落地。
2022年,仲恺将迎来成立国家高新区30周年的重要时刻。回顾过去,仲恺有哪些发展经验?接下来如何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围绕这些话题,南方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周勤,该研究院对包括仲恺在内的多个高新区和产业园区做过深入研究。
南方日报:今年是仲恺高新区成立30周年,从过去的历程来看,你认为仲恺最重要的发展经验是什么?
周勤:毫无疑问是产业立区,仲恺过去30年的发展都是围绕发展产业这项核心工作来开展的。这些年来,仲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一直下大力气引进先进产业项目,培育科技产业体系。仲恺高新区创立初期,恰逢国际及中国台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二次转移,仲恺高新区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慢慢培育孵化了自己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从早期培育TCL、德赛、华阳,引进三星,到近年来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的崛起,再到一大批科技企业的新兴壮大,都反映了仲恺始终坚持产业立区的宗旨没动摇。在此期间,仲恺多项改革都是围绕服务产业企业和项目要效率,并围绕产业配置资源,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疫情等复杂背景下,去年仲恺GDP还能够实现同比增长17.9%,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也反映了产业立区的路子取得重要成就。
目前,仲恺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在电子信息产业的若干个领域打造了产业集群,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同时,仲恺锻造了一支较为高效的行政团队和专业的产业工人队伍,能够多方引才引智,为产业立区奠定坚实基础。
南方日报:仲恺目前面临哪些短板?
周勤:首先,仲恺在体制机制上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仲恺高新区的功能定位和实际承担的功能职责须进一步厘清,在用人机制和税收分成机制等方面须获得更大的支持。这些问题如果没解决,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仲恺下一个30年的大发展。
同时,仲恺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人才优势不够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不够强劲,尤其是和一些先进的国家高新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加上用地资源日益紧张,产城融合做得还不够好,需要补的功课比较多,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科技人才到仲恺干事创业的意愿,也会影响先进产业项目的落地。
南方日报: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科技产业不断迭代升级、区域融合发展日益深入等背景,仲恺如何寻找发展的新动力?
周勤:要开启下一个阶段的大发展,仲恺乃至惠州市应首先设法解决前面提到的问题,弥补体制机制和创新动力等方面的短板,这样才能更好地打开创新发展的“任督二脉”。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也为仲恺带来新机遇。作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开发区,仲恺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向深圳靠拢,承接创新资源和先进项目,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高地。同时,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实现协同发展,为创新驱动发展集聚更多动力。
当前,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各种新产业和新业态方兴未艾。仲恺更要在产业研究方面下功夫,找准产业发展方向,科学地培育主导产业体系,培育龙头企业的成长梯队,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当然,仲恺的干部队伍也应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加强对产业政策的研究,积极与部委和省有关部门互动,以更好地推动相关领域的工作,为下一个30年的大发展形成更大的合力。
相关
走读惠州“3 7”工业园 | 而立之年再出发,仲恺高新区转型寻动力
南方观察|仲恺应守住战略定力发挥比较优势
【记者】刘光明宝
【作者】 刘光明宝;梁维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