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植物固氮最好(植物补碳有多重要)
什么植物固氮最好(植物补碳有多重要)夏季阳光强的时段,一些叶片展开度大的作物,如花菜类、叶菜类、瓜类和葡萄等叶片通常会出现萎蔫、无光泽、似蒙灰状等现象,这说明其叶绿素的含量和活性很差,蔫与不蔫,产量能相差40.5%。有研究表明,碳约占植物干物质的50%,数倍于氮、磷、钾等元素之和。靠空气中CO2自然补充,仅为其需求量的1/5,远未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而成为营养短板。在低温寡照时,碳短板对于作物高产的制约更为严重,甚至成为限制产量的最小养分。2、碳素营养的补充在温室和塑料大棚等栽培环境中,适时增施CO2肥料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技术,特别是在无土栽培、冬季保温而通气不足的条件下,空气中的CO2损失较大、补充来源不足,此时的CO2肥料肥效就更为明显。实际生产上,温室中增加CO2浓度可采用燃烧天然气、丙烷、石蜡等碳氢化合物,也可以选用液化CO2肥料或固体CO2肥料(干冰),还可以通过使用碳酸氢铵与硫酸反应放出CO2的方法来补充空气中CO
碳是构成有机物骨架的基础,每一个有机物分子,都是以碳原子为核心搭建起来的复杂结构,其中,碳水化合物更是植物营养的核心物质。比如木质素、纤维素、果胶质等,都是碳与氢、氧等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这些物质是细胞壁的组分;维生素与植物激素等也是碳与其他元素构成的活性物质,他们是植物体正常代谢活动的必须参与物质;此外,糖、脂肪等化合物,也是碳结构形成的植物临时储备能量库或是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包括各种无机盐的吸收、合成、分解与转运等),相互转化后形成种类更繁多的物质。
1、碳的营养功能
陆生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主要来自空气,虽然空气中CO2的浓度并不高,仅约为0.03%,但是随着空气流动,叶片周围的CO2浓度能够随时补充。一般来讲,空气流通较弱的大棚内,CO2浓度降低时,光合作用速率将急剧减慢。那么是不是CO2浓度越高越好呢?
显然不是,有科学家研究表明:如果将大棚内空气中的CO2的浓度提高至0.1%,就能明显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强度(50%)并增加产量;但是当空气CO2的浓度超过0.1%时,也会对植物产生淀粉累积、叶片卷曲等不良影响。生产上,只有在植物生长茂盛、叶片密集的植物群体中,适量使用CO2肥料(干冰等)的增产效果才比较显著,特别是对于CO2浓度要求较高的C3植物(卡尔文循环,包括小麦、水稻、大豆等大多数植物),其肥效更加明显,生长期内变现为干物质可能成倍增加,收获时产量可提高20-40%。
2、碳素营养的补充
在温室和塑料大棚等栽培环境中,适时增施CO2肥料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技术,特别是在无土栽培、冬季保温而通气不足的条件下,空气中的CO2损失较大、补充来源不足,此时的CO2肥料肥效就更为明显。实际生产上,温室中增加CO2浓度可采用燃烧天然气、丙烷、石蜡等碳氢化合物,也可以选用液化CO2肥料或固体CO2肥料(干冰),还可以通过使用碳酸氢铵与硫酸反应放出CO2的方法来补充空气中CO2不足的问题。
3、缺碳表现
有研究表明,碳约占植物干物质的50%,数倍于氮、磷、钾等元素之和。靠空气中CO2自然补充,仅为其需求量的1/5,远未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而成为营养短板。在低温寡照时,碳短板对于作物高产的制约更为严重,甚至成为限制产量的最小养分。
夏季阳光强的时段,一些叶片展开度大的作物,如花菜类、叶菜类、瓜类和葡萄等叶片通常会出现萎蔫、无光泽、似蒙灰状等现象,这说明其叶绿素的含量和活性很差,蔫与不蔫,产量能相差40.5%。
连续阴雨天气,植物除了浸水影响生长,缺碳引起的“饥饿症”也会导致叶黄、叶落。因为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光合产物合成减少,而呼吸作用照常进行,使得消耗大于合成,导致植物生长势头渐衰。
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根系离光合产物生成的地方(叶片)较远,运输难度太大。而根系要想长根毛、长须根,都是需要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和“建材”,缺碳的植物碳水化合物运输至根系时,往往被半路拦截,导致根系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较少,出现根系生物量较少、根毛少、根系短等情况,最终影响其他养分的吸收。
4、碳肥现状
虽然在所有的经典植物营养理论中,碳都是排在首位的重要营养元素。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尤其是大田环境下,平衡施肥很少使用碳肥,学术界对碳元素的平衡吸收也研究较少。所以,自营养学说建立、化肥工业诞生至今100多年来,碳肥始终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理论中有名而实际肥料中缺失。
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众对碳营养、尤其是有机碳营养的重大作用的认识缺失。靠天补碳,远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导致很多作物长期处于碳饥饿状态,在化肥量用量大的情况下更为严重。所幸,近几年碳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正在逐渐被重视,有机碳产品也在逐渐丰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碳肥产品,也会跟氮磷钾肥一样摆上所有农资店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