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群和赵荀(同样是演朱德把王伍福)
李立群和赵荀(同样是演朱德把王伍福)在王伍福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当中,他前前后后出演过不下七十次朱老总,身为朱老总的特型演员,王伍福是出演其次数最多的一位,这些演员将革命战士的光辉事迹诠释的生动形象,让大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事实,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将历史牢记在心间。今天就来讲讲那些在荧幕上饰演朱德的特型演员,看看他们是如何将朱老总的伟大情怀传递给大家的。
昨日是七七事变85周年,为了回顾那段历史、缅怀那些为国争光的战士们,全国各地纷纷开展防空警报试鸣。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涌现出多位革命战士,他们为祖国创下了无数的丰功伟绩,用鲜血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虽然他们光荣牺牲了,但是他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却依然流传在人世间。
为了铭记那些勇士们的光荣事迹,不少“特型演员”积极涌现,
这些演员将革命战士的光辉事迹诠释的生动形象,让大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事实,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将历史牢记在心间。
今天就来讲讲那些在荧幕上饰演朱德的特型演员,
看看他们是如何将朱老总的伟大情怀传递给大家的。
身为朱老总的特型演员,王伍福是出演其次数最多的一位,
在王伍福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当中,他前前后后出演过不下七十次朱老总,
因此他一直享有“全国第一朱德特型”的美誉。
1948年,王伍福出生于天津一个工人家庭,家里的经济状况很匮乏,每个月只能靠着父亲的那点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
虽然生活拮据,但是一家人的生活倒也算得上安稳,
但是奈何天公不作美,王伍福的父亲没过多久就生病了,直接断了家里的经济来源。
王伍福13岁那年,母亲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困难,忍痛将他送到了当地的一个儿童剧团,
想着让王伍福接拍一些舞台剧,换取一些报酬来补贴家用。
刚进入话剧团时,从未接触过艺术的王伍福对此并不感冒,
只是单纯地认为演话剧只是在应付差事,争取工资而已,
因此每次在话剧团的时候他都处于一副“摆烂”的状态。
王伍福一直将这样的状态维持到他结婚后,
还是他的妻子改变了王伍福对于这项工作的看法。
29岁时,王伍福娶了自己的同事王胜利为妻,
虽然两人在话剧团都不怎么受到领导的器重,
但是王胜利的想法与王伍福恰恰相反,她始终有一颗上进心,始终充满斗志。
与王伍福结婚之后,王胜利很快就意识到了丈夫错误的思想观念,
为了帮助王伍福走出困境,王胜利便经常在家中开导他,
终于在王胜利的不懈努力之下,王伍福改变了对演话剧的看法。
1979年,话剧团筹备了一场大型舞台剧《平津决战》,
剧本、台词都准备好后,在选角的问题上却出现了磕绊。
《平津决战》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角色是朱德,导演看了一个又一个前来面试的演员,但就是没有一个符合他心意的。
就在导演、编剧急的团团转的时候,王伍福在妻子王胜利的怂恿下报了名,
王伍福知道这是一场大戏,理应与自己无缘的,他此次前往也仅仅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
但是令王伍福怎么都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这次的面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前去面试之前,王伍福也不是毫无准备,他提前了解到招募的是朱老总一角,
为了更贴合人物本身,王伍福专门跟着四川邻居苦练了一个星期的四川话,
并且还搜集了一些朱老总生前的具体资料,学习了他的惯用动作等等。
还真别说,王伍福这样一准备,再加上化妆师的照做修饰,
站在导演面前念了几句台词后,就得到了当场所有人的夸赞,
“怎么没有早一点想到咱们团里的演员,实在是太像了!”
当即,导演就定下了王伍福出演朱老总一角。
导演说完后,王伍福仍然不敢相信自己能够出演一部话剧的主角,
因为自从他从业以来,一直都是话剧团里“打酱油的”,一直出演的都是一些没有几句台词的配角,
如今直接让他出演像朱老总这样的重要角色,王伍福简直是受宠若惊。
回家后,王伍福将此事告诉王胜利后,她也激动地跳了起来,
王伍福心里也高兴,但是他却依然愁眉不展。
被邀请出演朱德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演得不好的话,不仅台下的观众不买账,更重要的是没准儿会侮辱到朱老总的光辉形象。
王胜利得知王伍福的顾虑后,便开始在家里一起帮他看剧本,一起帮他搜集朱德的相关资料。
终于,在耗时几个月的排练之后,话剧《平津决战》如期在大剧院开演,并且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
而王伍福也顺利的通过这次的出演,成功的获得了领导的重视。
1984年,因为上次出演朱老总获得一片赞赏,
王伍福再一次受邀出演了话剧《中国革命之歌》,
这是他第二次站在群众面前出演朱德。
有了上一次的演出经验后,王伍福拿着新的剧本在家里认真翻看,
并且加以对朱德这个角色改进,在声、形之间反复斟酌 ,
最终在演出时将朱德诠释得栩栩如生。
随着故事剧情的结束,演出完成的王伍福跟着其他演员一起走到舞台中央谢幕,台下瞬间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与此同时朱德的妻子也在众人的搀扶下,要求与这些演员握手致谢,感谢他们将丈夫的光辉事迹演绎得精彩绝伦。
朱德的夫人康克清依次与台上的演员握手慰问,
直到走到王伍福面前时,她突然控制不住地流出了泪水,
并且双手紧紧握住王伍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好在康克清身边的助理小声替她解释到:“您演得太像了,让朱夫人想起了朱德先生。”
其实刚刚康克清坐在观众席看表演的时候,刚一看到王伍福出场她的视线就模糊了,
王伍福不论是外貌、形态,还是说话的方式以及调调,都像极了朱老总,
所以才让康克清多次流下了泪水。
饰演朱德得到了原配妻子的认可,这无疑是对王伍福的演技最高的评价,
正因如此,间接促进了王伍福事业上的发展。
在这之后,王伍福便成为了“朱德专业户”,不论是在电影、话剧还是电视剧中,他只出演朱德一人,
长时间雕琢朱老总一角,王伍福也将朱德老总的形态、神态潜移默化,
并且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夸赞。
王伍福在事业上取得了重要进步,自己的名气也水涨船高,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职业素养,
依然秉承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1996年,拍摄《长征》期间,王伍福为了更贴合朱老总的体型,
在短时间内服用减肥药、靠节食瘦下将近二十多斤,
并且因此落下病根,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缓解胃痛。
2005年,《八路军》拍摄期间,王伍福也没少受罪,不仅要经历严寒还要忍住牙龈肿痛面无表情的念台词。
这部剧大多部分是在冬天拍摄的,为了应景导演专门将拍摄地选在最为寒冷的雪山一带,
当时的天气状况相当恶劣,即便是演员们穿着再厚也抵抗不住寒冷,
所以在念台词开口说话的时候,总会形成化学反应吐出哈气,
为了不影响拍摄效果,解决演员的哈气问题,
导演就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冰块,让他们含在嘴巴里演戏。
王伍福此时已经是一位资深演员,但是面对这些困难他并没有选择逃避,
而是希望导演一视同仁。
王伍福当时的戏份不少,所以他吃的冰块最多,时间一长他的牙齿就受不了了患上了牙周炎,
先不说疼得吃不下饭,就连说话时摩擦到牙龈都会感到钻心的痛。
导演很快就了解到了王伍福的病症,他特地批给王伍福两天的假让他去治疗牙齿,
但是都被王伍福拒绝了,因为他并不想因为他自己一个人的事,耽误了整个剧组的进程。
甚至在王伍福后来的拍摄期间,得知母亲病重后,
王伍福愣是先关注着自己的演绎工作,结束后才去看望的母亲,
由此来看王伍福对于工作有多么的上心。
其实每当大家问起王伍福这样做值不值得的时候,
他都会给出相同的答案:“再苦再累都值得!”
其实出演朱老总多年,王伍福不仅仅模仿了他的人物形象、神态,
更是学会了朱老总身上的优秀品质,
王伍福这样拼尽全力地为了演艺事业,无非是想将朱老总的无私精神继续传承下去罢了。
除了王伍福之外,演员陶贤锋也是被官方认可的朱老总特型演员,
只不过他的演艺生涯并没有比王伍福的时间长,
并且在饰演朱德期间,陶贤锋也一直备受争议。
陶贤锋是军人出身,自1982年起,他就一直待在部队,
从一个最普通的士兵,一步一步走到了如今这样的地位。
陶贤锋第一次在观众面前饰演朱老总是在2005年,
用他本人的话来说:“那次演出纯属就是一个巧合!”
那时陶贤锋每次出现在台上都是讲话,从未在舞台上演过戏,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戴宝明吃了一顿饭之后,就被他拉上了舞台。
戴宝明是被国家认可过专门饰演邓小平的特型演员,
那天与陶贤锋吃饭时,蒙的瞥见他低头夹菜的那个瞬间,
脑海中立马产生了朱老总的形态,说出一句:“你跟朱老总长得可真像!”
虽然戴宝明具体也说不出陶贤锋具体是哪里像,但是就是恍惚之间他看到他身上藏着朱德的影子。
这次之后,陶贤锋便到山西参加了革命演出,
出演的节目正是“朱老总慰问群众人民”,
虽然陶贤锋准备的很仓促,但是台下的群众们却看的很真切,
有了这次的经验后,陶贤锋便开始不间断的接到饰演朱德的剧本。
在这之后,陶贤锋率先接到了电视剧《国家命运》中的朱德一角,
在这部电视剧中朱老总并不是主角,所以陶贤锋的戏份也并不多,
也只是一个客串的角色。
虽然陶贤锋初次走上荧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眼睛雪亮的观众们也注意到了他,
毕竟陶贤锋前面有王伍福饰演过的朱老总形象,很难不让大家将这两人做出对比。
先从演技这说起,陶贤锋在《国家命运》当中的演绎多少带着一点不自然,
想必这一定是因为他第一次出演影视作品,难免有些紧张;
抛开演技外,陶贤锋的外貌也受到了网友们的“炮轰”,
虽然有人将陶贤锋的照片与朱老总本人的照片,用网上的软件进行了对比,
上面显示出两人的相似度是百分之七十,
但是网友们仍不买账,认为是系统出错了。
其实关于演技方面,陶贤锋第一次能够演出这种状态,已经相当不错了,
只是前面的王伍福演技太精湛了,一对比可不显得陶贤锋吕胜一筹;
其次,经过反复的与朱老总的照片作对比,大家很快发现陶贤锋与朱老总差别最大的部位,就是嘴巴。
朱老总的嘴巴比较丰满,上下嘴唇都是属于比较厚的,
比如王伍福的嘴巴就比较相似,
而陶贤锋的下嘴唇还好,就是上嘴唇有些单薄了,所以看上去并不是很贴合角色本身。
与此同时,很多网友还指出,陶贤锋的气质更贴合于农民,或许是长期在部队当兵,皮肤过于黝黑的过,这让陶贤锋看起来更像农夫;
而朱老总本身虽然也是长期待在部队,但是在这之前他可是一名文化功底深厚的青年学者,身上会散发出更多的儒雅,
也就是说,网友们认为陶贤锋的身上只是更加“接地气”,
并没有从他身上看到朱老总由内而外的读书人的气质。
网友的这些争议其实陶贤锋也看到过,
对此他并没有否认,更没有放弃成为朱老总的特型演员,
而是虚心的改正了自己身上的不足。
外貌上与朱老总有差距,陶贤锋就多次与化妆师交流,
在多次的实验后,终于设计出最符合朱老总本人的唇形;
气质上与朱老总不符,陶贤锋就购买了多本关于朱老总的传记,并且私下专门拜访了朱老总生前身边的亲朋好友,
询问他们朱老总平常的神态以及习惯性动作。
在长时间的钻研下,陶贤锋再次出演彭老总时,
不仅从外貌上做了很大的改观,就连说话的语速、口音等等都做了修饰,更重要的是他的演技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朱老总的一瞥一笑,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被陶贤锋诠释的入木三分。
虽然在刚刚接触特型演员这个职业时,陶贤锋并没有完全得到大家的认可,
但是好在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是秉承了朱老总不放弃的决心,
最终克服了自己在演戏上遇到的困难,最终获得了观众们的认可。
很多人心目中的“第一朱老总”都是王伍福,
其实在我国的影视界,除了王伍福这位朱老总的特型演员外,
还有一位十分受人尊敬的朱德特型演员,他就是刘怀正。
刘怀正与王伍福基本上属于同一个年代的人,并且刚开始都是在话剧团工作,
但是两人的事业发展轨迹却恰恰相反。
前面说到,王伍福在刚刚进入话剧团的时候一直处于“摸鱼”的状态,
直到后来娶媳妇之后,才有了大梦初醒的感觉,从此才走上人生巅峰;
但另一边的刘怀正自从开始从事这份工作开始,就一直是兢兢业业的状态,丝毫不带马虎的。
刘怀正从小艺术细胞就十分活跃,因此在1952年时就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专门进修表演,
毕业之后,刘怀正因成绩优异被分到话剧团,在从事演员的职业期间也是一名编导。
刘怀正首次被大家熟知是在1978年,那年他自导自演了一出话剧,
不过当时他并不是因为该话剧被大家记住的,
而是因为刘怀正的外貌。
刘怀正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再加上他嘴唇厚、鼻翼宽,眼睛也是单眼皮,体型偏胖,
站在台上表演自己编排的话剧的时候,
台下就出现过“怎么长得那么像朱老总!”的声音。
1980年,电影《大渡河》在选角期间,导演丝毫不带犹豫的直接确定了刘怀正出演朱德,
原因很简单,刘怀正长相相符,演技高超。
刘怀正不用过多的修饰自己的外貌,只是关上一身军装,念上几句朱老总的台词,就将朱德的形象栩栩如生的诠释出来。
刘怀正有着多年的演技功底,他对十分了解如何将一个角色刻画的入木三分,
在熟练于剧本剧情的同时,刘怀正更注重结合人物本身的性格特点。
虽然大家已经对刘怀正饰演的朱德十分认可,
但是刘怀正本人并没有停止进步的步伐,
反而是更加深入的去了解朱老总私下的神态、说话时的表情,等等。
在刘怀正的不断钻研下,他所饰演的朱老总也越来越出神入化,
带给了观众们更加真实的体验感,
比如《彭大将军》、《开国大典》、《重庆谈判》这些影视作品,
刘怀正均为观众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刘怀正在1997年就去世了,享年65岁,
虽然他去世了,但是这些优秀的作品会一直被大家保存下来。
硝烟散去,但弹痕仍清晰。历史就是历史!
这些特型演员用他们的方式默默提醒世人,和平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在他们的倾情演绎之下,一位又一位鲜明的伟人形象活跃在荧幕前,让大家了解到了更加真实的过往。
最后说一句,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吾辈定当自强。
标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48小时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