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他是农民的儿子接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名字叫奥尔罕)

他是农民的儿子接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名字叫奥尔罕)1990年出版《黑书》是一个里程碑,这本小说让他在土耳其文学圈备受争议的同时也广受一般读者喜爱。法文版获得了法兰西文化奖。1992年他以这本小说为蓝本,完成《隐蔽的脸》的电影剧本。1985年出版第一本历史小说《白色城堡》,这本小说让他享誉全球,纽约时报书评称他:“一位新星正在东方诞生——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这本书荣获1990年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1952年出生于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1979年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得到《土耳其日报》小说首奖,并在1982年出版,1983年再度赢得奥尔罕·凯马尔小说奖。1983年出版第二本小说《寂静的房子》,并于1991年获得得到欧洲发现奖,同年出版法文版。

2020年度的诺贝尔奖迎来了文学奖的公布,又牵起了一股诺贝尔狂潮。至奖项设置以来,已经有100多位分布世界各地的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大多数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字有:加缪、海明威、泰戈尔、罗曼·罗兰、莫言、奥尔罕·帕慕克……

2006年10月12日,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获得了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让我们走进诺贝尔文学奖历届盘点,一探究竟!

他是农民的儿子接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名字叫奥尔罕)(1)

2020年诺贝尔奖中的女性之光,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颁给她? 诺贝尔文学奖经典书单,拯救书荒(2019年:彼得·汉德克) 诺贝尔文学奖: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梦境解读世界(2018年) 诺贝尔文学奖为何选择他:人生必读的石黑一雄!(2017年) 不想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不是好歌手,鲍勃·迪伦(2016年) 诺贝尔文学奖,时间的记录者:阿列克谢耶维奇(2015年) 诺贝尔文学奖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巴黎记忆和良心(2014年) 诺贝尔文学奖爱丽丝·门罗:我随时都在编故事(2013年) 莫言: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2012年) 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歌影响了一代中国实力派诗人(2011年) 诺贝尔文学奖盘点,比肩马尔克斯的南美文学泰斗 (2010年) 诺贝尔文学奖经典书单,拯救你的书荒(2009年) 诺贝尔文学奖经典书单,拯救你的书荒(2008年) 2020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盘点诺贝尔文学奖书单(2007年) 2006年获奖者:奥尔罕·帕慕克

获奖理由:「在追求故乡忧郁的旅程中,发现了文明冲突与交流的全新象征。」

他是农民的儿子接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名字叫奥尔罕)(2)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学巨擘。

1952年出生于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

1979年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得到《土耳其日报》小说首奖,并在1982年出版,1983年再度赢得奥尔罕·凯马尔小说奖。

1983年出版第二本小说《寂静的房子》,并于1991年获得得到欧洲发现奖,同年出版法文版。

1985年出版第一本历史小说《白色城堡》,这本小说让他享誉全球,纽约时报书评称他:“一位新星正在东方诞生——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这本书荣获1990年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

1990年出版《黑书》是一个里程碑,这本小说让他在土耳其文学圈备受争议的同时也广受一般读者喜爱。法文版获得了法兰西文化奖。1992年他以这本小说为蓝本,完成《隐蔽的脸》的电影剧本。

1997年《新人生》一书的出版在土耳其造成轰动,成为土耳其历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书籍。

1998年《我的名字叫红》出版,这本书确定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的文学地位;获得2003年都柏林文学奖,这个奖奖金高达10万欧元,是全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同时还赢得了法国文艺奖和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2002年作者发表小说《雪》,获得畅销,并选入2004年的《纽约时报书评》“年度好书”。此书成为作者四年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砝码。

2005年作者凭新作《伊斯坦布尔》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据传仅以微弱劣势输给了英国著名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同年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

2006年10月12日战胜夺标呼声颇高的叙利亚诗人阿杜尼斯、美国小说家菲利普.罗斯、卡罗尔.奥茨、以色列小说家阿莫司.奥兹、韩国诗人高银以及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人,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征”。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40多种语言出版。文学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安伯托·艾柯等大师相提并论。

他是农民的儿子接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名字叫奥尔罕)(3)

《我的名字叫红》

奠定帕慕克国际文坛大师地位的作品。

1590年末的伊斯坦布尔,国王苏丹秘密委制一本伟大的书籍,颂扬他的生活与帝国。四位当朝最优秀的细密画家齐聚京城,分工合作,精心绘制这本旷世之作。此时离家12年的青年黑终于回到他的故乡——伊斯坦布尔,迎接他归来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案……

一位细密画家失踪了,随即被发现死于深井中,奉命为苏丹绘制抄本的长者也惨遭杀害。遇害的画家究竟是死于画师间的夙仇、爱情的纠葛、还是与苏丹的这次秘密委托有关?苏丹要求宫廷绘画大师奥斯曼和青年黑在三天内查出结果,而线索,很可能……就藏在书中未完成的图画某处。

究竟谁是凶手?动机是什么?作者让相关人士全部都现身说法了:一只狗、一棵树、一枚金币、红色,两具尸体及死亡,甚至凶手全都站出来了。他们仿若有生命般,靠着自己的经历与观察,仔细地告诉我们每一条蛛丝马迹。

他是农民的儿子接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名字叫奥尔罕)(4)

《别样的色彩:珍藏版》

书写狂、一个女儿的父亲、擅长白日梦和忍耐独处的作家……

这是一部帕慕克三十年创作生涯的个人精选集,记录了作者一生中对孤独、风景、书籍与城市的执迷。这些文章是帕慕克自称“小说无法表达”的想法、影像和片段,集中地展示了他对于伊斯坦布尔的变迁、日常琐碎物件以及写作和阅读的看法。作者写到了他拥有的第一本护照、他的第一次欧洲之行、对于女儿小时候的回忆,还讲到自己父亲的过世,他所亲历的1999年伊斯坦布尔大地震,以及几位对他影响深远的作家,如劳伦斯·斯特恩、陀思妥耶夫斯基、纳博科夫和略萨等。总之,在这本书里,帕慕克与读者分享了一切他认为重要的,但不曾被写进小说的诸多思绪和细节。

帕慕克让我们自以为熟知的世界再次更新,重焕生机。

——《纽约时报》

他将自己的美妙而幽微的思绪和信念,创作成引人入胜的迷宫。

——《纽约书评》

在智慧的魅力和敏锐的洞察之外,《别样的色彩》让我们从远距离审视,当今世界那些重大议题背后的历史与心理。

——《华盛顿邮报》

由此升起的是一个声音,半是谐谑半是犀利,它所折射出的真实会令一个真正的夜莺也感到嫉妒。

——《洛杉矶时报书评》

帕慕克保持了令人信赖的诚实,不愿意刻意制造戏剧性情节和转折。这让他的体验和悲伤都保持了水晶般的清晰和持续不断的重量。

——《出版人周刊》

他是农民的儿子接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名字叫奥尔罕)(5)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自传性作品。你可以目睹他个人失落的美好时光,认识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城市历史,感受土耳其文明的感伤。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既是一部个人的历史,更是这座城市的忧伤。对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布尔一直是一座充满帝国遗迹的城市。这个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渗入少年帕慕克的身体和灵魂之中。如今作为作家的帕慕克,以其独特的历史感与善于描写的杰出天分,重访家族秘史,发掘旧地往事的脉络,拼贴出当代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生活。跟随他的成长记忆,我们可以目睹他个人失落的美好时光,认识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城市历史,感受土耳其文明的感伤。

他是农民的儿子接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名字叫奥尔罕)(6)

《纯真博物馆》

诺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代表作,被西方媒体称为“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洛丽塔》”。

1975年的春天,伊斯坦布尔,30岁的富家公子凯末尔与名媛茜贝尔订婚在先,却意外遇到出身贫寒的远房表妹——18岁的清纯少女芙颂。两人炽热的爱恋过后,凯末尔最终与茜贝尔解除了婚约,却发现芙颂早已离他而去。

凯末尔追随着少女的影子和幽灵,深入另一个伊斯坦布尔,穿行于穷困的后街陋巷,流连于露天影院。在被民族主义分子的炸弹破坏的街道上,在被油轮相撞的大火照亮的海峡边,在军事政变后的宵禁里,他努力向芙颂靠近,直到无法承受的思念使生活完全偏离。

为了平复爱的痛苦,他悉心收集起心上人的一切,她爱过的,甚至是她触碰过的一切,将它们珍藏进自己的“纯真博物馆”……

该博物馆确会存在。帕慕克多年前曾在伊斯坦布尔购置一处房产,所在地正是书中所写芙颂家的住址——楚库尔主麻的达尔戈奇•契柯玛泽街24号。此地会以本书命名并改建为特色博物馆,藏品主要反映伊斯坦布尔当地的文化和城市生活。纯真博物馆计划于2010年起接待游客,凭书中所附门票可得到一次免费参观的机会。

他是农民的儿子接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名字叫奥尔罕)(7)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

人的复杂与奇妙在于他的内心对世界的映照,那些他脑袋里存在的“怪东西“,正是这个世界美妙的存在方式。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是一个讲述钵扎小贩麦夫鲁特的人生、 冒险、幻想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 同时也是一幅通过众人视角描绘的 1969—2012年间伊斯坦布尔生活的画卷。

在麦夫鲁特还是一个生活在安纳托利亚中部穷山村少年的时候,他就不住地幻想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是怎样。

十二岁时他辗转来到“世界的中心”——伊斯坦布尔打拼,立刻被那些老城消逝、新城待建的景象所吸引。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在土耳其的街道上贩卖钵扎。他与那些在城市繁华外荒凉处的居民一样,渴望致富。但是运气似乎永远都不追随他,他看着亲戚们在伊斯坦布尔暴富并定居;而自己却花了三年时间给一位仅在婚礼上有过一面之缘的女孩儿写情书,最后却阴差阳错地和那女孩儿的姐姐私奔。麦夫鲁特人到中年,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巷里做过许多营生,酸奶小贩、鹰嘴豆鸡肉饭小贩、停车场管理员……

他珍惜自己的家人和妻子,可工作失意、生活窘迫仍不断挤压着他。无论如何,他仍然夜复一夜,漫步在伊斯坦布尔街头,一边卖钵扎,思念自己的真爱,一边琢磨着脑袋里冒出的一个又一个怪怪的东西,这些念头让他自感与众不同。他,一个没钱没地位的钵扎贩子,既属于这个大都市,又在头脑中不停地寻找着另一种生活。

以上的分享,你喜欢吗?

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看过的书吧!

未完待续,欢迎转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