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石化乙烷制乙烯流程(气液法流化床聚乙烯工艺)
连云港石化乙烷制乙烯流程(气液法流化床聚乙烯工艺)2012年气液法聚乙烯成套工艺技术开发被列为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中国石化通过多家单位的联合协同攻关,在天津石化12万吨/年聚乙烯装置实现工业化。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成功,2015年底获得批准。采用气液法工艺技术后,聚乙烯装置的盈利能力平均提高15%。气液法工艺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满足社会对高档专用料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国内有气相法聚乙烯装置30多套,产能近600万吨/年。气液法流化床聚乙烯工艺可以推广应用于这些同类装置的升级改造,也可以应用于新建装置。 牌号项目DOWLEX2045GDFDA-6010来源DOW天津石化共聚单体辛烯(C8)己烯(C6)熔指,g/10min1.01.1密度,g/cm30.9200.921拉伸屈服强度,MPa10.511.6拉伸断裂强度,MPa31.331.4雾度,%10.911落镖冲击破损重量,g162157 表2 拉伸缠绕膜性能对比
本文来源于“聚烯烃人”,转载请注明!
聚乙烯是合成树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工艺新技术一直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核心技术。我国的聚乙烯生产能力只能满足70%左右的市场需求,且主要为通用料,附加值低,产品产量存在结构性过剩。而聚乙烯专用料、特别是高档聚乙烯产品则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短缺,且一直为国外公司所控制。气相法工艺贡献的聚乙烯产能占据了整个聚乙烯约40%的份额,如何使气相法聚乙烯工艺升级换代,是解决整个聚乙烯行业问题的最佳突破口。
技术名称:气液法流化床聚乙烯工艺成套技术
中国石化和浙江大学合作,历经近十年的基础研究,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率先自主开发了30万吨/年大型气相法聚乙烯工艺,并成功投入商业运行。在此基础上,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与浙江大学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提出了气液法聚乙烯生产新工艺,即将气相法工艺和浆液法工艺复合在一台流化床反应器内,使聚乙烯的分子结构分布发生改变,为生产系列化、低成本、高附加值的聚乙烯产品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表2 拉伸缠绕膜性能对比
序号 | 检验项目 | 单位 | 1210 | 对比膜 | 试验方法 | |
1 | 拉断力 | 纵向 | N | 23.3 | 25.2 | BB/T 0024-2004 |
横向 | 18.9 | 18.3 | BB/T 0024-2004 | |||
2 | 断裂伸长率 | 纵向 | % | 725 | 753 | BB/T 0024-2004 |
横向 | % | 824 | 847 | BB/T 0024-2004 | ||
3 | 粘性 | 未拉伸 | N | 4.5 | 4.6 | BB/T 0024-2004 |
拉伸100% | N | 4 | 4 | BB/T 0024-2004 | ||
拉伸200% | N | 3.6 | 3.4 | BB/T 0024-2004 | ||
4 | 抗穿刺 | 破裂力 | N | 26.8 | 25.5 | BB/T 0024-2004 |
延伸量 | 94.3 | 83.2 | BB/T 0024-2004 | |||
5 | 透光率 | % | 92.3 | 92.1 | BB/T 0024-2004 | |
6 | 雾度 | % | 1 | 1.4 | BB/T 0024-2004 | |
7 | 耐撕裂性 | 纵向 | mN | 5.1 | 4.75 | GB/T 16578.2-2009 |
横向 | mN | 6.58 | 6.43 | GB/T 16578.2-2009 |
表3 收缩膜性能对比
序号 | 检测项目 | 单位 | 原配方 | 加入1210后 | |
1 | 收缩率 | 横向 | % | 14 | 12 |
纵向 | 72 | 73 | |||
2 | 屈服强度 | 横向 | MPa | 16.2 | 18.2 |
纵向 | 17.3 | 19.3 | |||
3 | 拉伸强度 | 横向 | MPa | 31.22 | 3487 |
纵向 | 35.61 | 41.53 | |||
4 | 断裂伸长率 | 横向 | % | 599 | 656 |
纵向 | 670 | 744 | |||
5 | 直角撕裂强度 | 横向 | kN/m | 154 | 157 |
纵向 | 158 | 163 | |||
6 | 落镖强度 | g | 87 | 90 | |
7 | 雾度 | % | 29.3 | 28.7 | |
8 | 透光率 | % | 87.2 | 86.3 |
推广前景及应用现状
采用气液法工艺技术后,聚乙烯装置的盈利能力平均提高15%。气液法工艺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满足社会对高档专用料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国内有气相法聚乙烯装置30多套,产能近600万吨/年。气液法流化床聚乙烯工艺可以推广应用于这些同类装置的升级改造,也可以应用于新建装置。
2012年气液法聚乙烯成套工艺技术开发被列为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中国石化通过多家单位的联合协同攻关,在天津石化12万吨/年聚乙烯装置实现工业化。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成功,2015年底获得批准。
不完全统计,气液法工艺技术在天津石化近三年的应用表明,新增产值8.10亿元,新增利润2.56亿元,增效0.51亿元。各年度经济效益数据见下表。
年份 | 新增产值 | 新增利润 | 增效 |
2014 | 15552.83 | 3059.04 | 859 |
2015 | 40009.03 | 12051.63 | 2292 |
2016 | 25423.12 | 10501.83 | 1945 |
累计 | 80984.98 | 25612.5 | 5096 |
按照气液法流化床聚乙烯工艺的装置考核数据核算经济效益。效益以当年气液法生产的产品为依据,新增产值为产品结算价,新增利润为产值减去原料成本、操作成本、增值税。
截止2016年6月,天津石化12万吨/年气液法聚乙烯装置累计生产新产品12.89万吨,产值12.60亿元,增效0.58亿元。以DFDA-6010为例,销售价格至少高于通用料500-600元/吨。
中国石化首次成为气液法聚乙烯成套工艺的专利供应商。
如您对文章内容有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可在下方留言区留言给我们,欢迎您转发和分享,不要忘了点个赞再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