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混得再好也不会正眼看你一下(看你混得比我还惨)
你混得再好也不会正眼看你一下(看你混得比我还惨)对不少人来说,自己混得差没关系,自己懒惰也没关系——只要别人比自己混得更差,比自己更懒惰就可以了。——哎哟,果然是好学生呀,真能学啊,太厉害了。更严重得,就把你排斥出交际圈,直到你和他们一样不学习,下课追妹子打游戏。人的幸福感,一方面来自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则来自与他人。尤其是和自己起点相似的人的比较。老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对大多数人来说,后者带来的主观感受远超前者。这种潜意识里的竞争,其实自读书时期便开始了。在学校的时候,如果大多数人都出去玩了,你却还待在寝室学习,那么得到的多半不是赞扬,而是各种“酸溜溜”的恭维
张龙是个很上进的男生。之前在北京一家外企打工,三年就变成销售主管了。张龙挺高兴,就请在北京打工的几个老乡吃饭,原本是觉得自己有条件了,让大家开心,结果还出了一场是非。
当时和张龙一起的还有一个男生,都是在县城同一个中学出来的。那次吃饭之后就经常问张龙借钱,少的时候一两千,多的时候五六千。一开始张龙借了两千,第二次又给了他两千,第三次,张龙说自己想在北京买房子,就没答应。后来,这个男生就说,张龙翘尾巴了,有钱就看不起没钱的,开始摆谱了。
张龙最初不在意,有一次他看到这个男生给另外一个老乡的聊天记录,说张龙卖车干成主管,肯定是陪睡了很多有钱的中年妇女才成功的。张龙当时很恼火,没想到的是,自己只不过拒绝了一次,这就不拿他当人看了。
这个世界,本质上是合作和竞争并存的博弈社会。
人的幸福感,一方面来自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则来自与他人。尤其是和自己起点相似的人的比较。
老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对大多数人来说,后者带来的主观感受远超前者。这种潜意识里的竞争,其实自读书时期便开始了。在学校的时候,如果大多数人都出去玩了,你却还待在寝室学习,那么得到的多半不是赞扬,而是各种“酸溜溜”的恭维
——哎哟,果然是好学生呀,真能学啊,太厉害了。更严重得,就把你排斥出交际圈,直到你和他们一样不学习,下课追妹子打游戏。
对不少人来说,自己混得差没关系,自己懒惰也没关系——只要别人比自己混得更差,比自己更懒惰就可以了。
在他们看来,那些什么富二代,出身优越的人,混的好不好,他们都不在意。反倒是那些原来和自己差不多的人逐渐和自己拉开了差距,这是百爪挠心的事儿。
所以,你即便是个好人,什么事情也没做错,可不代表就不会遭人恨。
要知道,这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看得下去别人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