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调息的正确方法图解(瑜伽八支分法第四支)
瑜伽调息的正确方法图解(瑜伽八支分法第四支)四.上行气:位于肚脐和心脏之间,调节身体的平衡度,给整个消化系统以动力,管理食物消化和营养的输送。二.下行气:位于肚脐之下,其作用是为双肾,大肠,生殖器官和肛门提供能量,管理排泄,解毒等功能。三,平行气:
生*命*五*气
瑜伽认为生命有五气,分别为:命根气,上行气,平行气,下行气,遍行气。
一.命根气
指的是与神经网,肌肉群有联系的生命能量,能使肺部,语言发言器官以及各器官本身活动旺盛起来,使吸气过程自动进行。
二.下行气:
位于肚脐之下,其作用是为双肾,大肠,生殖器官和肛门提供能量,管理排泄,解毒等功能。
三,平行气:
位于肚脐和心脏之间,调节身体的平衡度,给整个消化系统以动力,管理食物消化和营养的输送。
四.上行气:
影响和控制身体自喉部以上的一切,如眼,耳,鼻等,管理肌肉运动的上升作用。
五.遍行气
遍布人的全身,激发四肢的活动,调节和控制人身的整体运动,并和其它普拉那分类共同协作。
生命五气相互影响,互相联结。当五气运行平衡,身体功能正常进行,气息能量平和。
在瑜伽脉气明点观修中讲到:心气不二,修气即是修心。业劫心,便生业劫气;智慧心,则生智慧气。
如果心生烦恼虚妄,气则粗拙混乱。心气互相依存,心定则气定;反之,气定则心定,心无气不能运作,气无心不能驾驭。所以调气即是调心,调心亦可调息。如果气是智慧气,心自然是智慧心,气要流经中脉,成为智慧气。
瑜伽调息法练习,便是在修业劫心为智慧心;修业劫气为智慧气。
如何修得智慧心呢?
不是你很聪明,很精明,就是智慧了。
智慧之心具有山般的稳重,水般的柔软,春风般的轻柔,火般的温暖,能够从容放下,不执着;亦能不卑不亢,尊重自己!
心有智慧,与任何人交往,都会感觉彼此很舒服。
瑜伽就是这样,从修身到修息,进而通过修息而修心。如此身,心,息完整联结。
所以我们瑜伽体式练习时,需要观看一下,自己的呼吸是如何进行的。
你会发现,当你内心充满暴力,贪婪时,呼吸会粗糙急促。
当你内心平静放松时,呼吸便深柔平静。
但凡有行为举动,呼吸一直跟随着发生变化。呼吸便成了随时照见自会的一面镜子。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很少观察到呼吸了,一旦进入体式,首先的念头就是:我要做成老师做成的那样;我要让身体姿势做得特别棒。
这不是身体的需要,不是身体的真实状态。这是思想的牵动,是头脑的想象。那些期待和当下无关的,那些只是想来的。
于是我们就听信了想象的东西,而丢失了对身体,呼吸,内心真正的觉察 。
所以,我们在进入瑜伽体式练习后,请放下期待和想象。而是深入地感受当下身体的真实状态,再感受一下呼吸的呈现,感受随时升起的情绪。
邀请自己的心回来,回到每一刻的动作中,每一刻的变化都清晰地呈现,如同流动的水一样。
一切不变就是变化,静止便是流动。如此动静等观!
也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自己的呼吸很短浅?
我反过来问:你很想让自己的呼吸深长吗?
他们说:瑜伽调息练习,不就是在练习呼吸吗?很多大师的气息就很长!
我说:那是你想象的,或者是你想看到的。你扭曲了“调息的控制”的含义。
瑜伽调息法,不是要刻意训练呼吸成为什么样子。而是通过观察呼吸,让呼吸成为定锚,通过呼吸去驯服这颗心。若没有这个定锚,你如何知道自己的呼吸变了,心动了,不在这里了,或者烦躁了?有平和心,才有平和气。
当内心不求不争,随和平静,内敛沉稳。呼吸会出现平和深柔。任何你刻意改变,矫揉造作,违背真实,逾越当下的举动,都会出现紧张慌乱,不安和拧巴。
瑜伽调息法的意义:
一,通过呼吸,训练内心的平静。如清理经络调息功,平衡左右脉。
二,通过呼吸,按摩腹内脏器,改善肠胃循环,提升五气能量。如风箱式调息。
三,通过调息,清洁鼻腔,提升肺部功能,比如圣光调息。
当合理安全地运用这些调息法时 ,会改善身体内在功能。
但要注意:这些调息功最好有专业老师指导,不可盲目模仿。
所以瑜伽练习一定要有调息,而且要善用调息法。通过调息,达到内心的平和沉稳。
当内心平和稳定,不浮不燥,才能逐渐把感官意识向内收敛,从而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