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儒释道三家思想深度解读(读语悟论之二十三夫子释)

儒释道三家思想深度解读(读语悟论之二十三夫子释)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负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有了一段从政经历,虽然最终没有实现政治抱负,但结交了很多名人和达官贵族。博学多闻的名气誉满天下。因此,除了教束脩以上的弟子外,也对社会各界解惑答疑。关于什么是“孝”这个问题,论语中就记载了他的精彩论述。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读语悟论之二十三

孔子释“孝”

儒释道三家思想深度解读(读语悟论之二十三夫子释)(1)

陵西子张

孔子开办私立学校的时间,应当是在五十岁以后,他走仕途总遭排挤,又看不惯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鲁国的胡作非为。横行霸道,就选择了走教学传道的路子。

有了一段从政经历,虽然最终没有实现政治抱负,但结交了很多名人和达官贵族。博学多闻的名气誉满天下。因此,除了教束脩以上的弟子外,也对社会各界解惑答疑。关于什么是“孝”这个问题,论语中就记载了他的精彩论述。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负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的编撰者,把孔子在不同场合,对不同对象解答“孝”的问题放在一块,显示了高超的水平和非凡的归纳能力。虽然论语没有解释这样编排的理由,但是,认真研读可以看得出来,孔子的几次释“孝”,是分别对君、亲、师孝道的讲授。

他对孟懿子解释怎么做是孝,说无违。因为孟懿子是鲁国三大家族的代表之一,是君王身边的重臣。老夫子对自己这个解释非常满意,在一次外出时,对给自己驾车的弟子樊迟专门卖弄了一番,他说,孟懿子向我问“孝”,我对他说“无违。”樊迟问,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孔夫子说,就是告诉他,国君在世的时候,要按照礼的要求去服从他,国君去世了,要按照国君的规格去安葬他,年节春秋两季,四时八节,按照过世国君的规格去祭祀他。作为臣子,这样做了,就是“孝”

孟武伯向夫子问“孝”。孔夫子知道孟武伯父母的身体不好,他的回答是,只要为双亲的疾病感到忧虑,就是孝。

儒释道三家思想深度解读(读语悟论之二十三夫子释)(2)

夫子的弟子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夫子对社会现象做了一番评论,发了一通牢骚,代替了解答;他说,现在的人,认为有吃有穿养活着父母,就是孝,那么就是家里的狗和马,不同样也要让他有食吃,有水喝,这也是能养,如果对父母不敬,和对待家里的犬和马有什么区别呢。孔老夫子尖锐的指出了,对父母的孝,不仅仅是物资方面的保障,精神方面的抚慰同样重要。

学生子夏问的是对对老师如何进孝的问题,夫子说,看到先生有了为难的脸色,遇到困难的事情,帮助他解决了,如果有了美酒佳肴,想着先送给老师吃,这不就是对师长的孝吗。

孔子的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因事施教。灵活多样,有教无类。比只教一些空洞的理论和概念,要高明的太多了。

2022、6、1

儒释道三家思想深度解读(读语悟论之二十三夫子释)(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