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的写作背景(理解阿房宫赋)
阿房宫的写作背景(理解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珠块金砾,弃之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呼!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株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理解《阿房宫赋》 史毅/文
此作体现了赋体一大特色:铺陈扬厉,重彩浓墨;渲染粉饰,竭尽夸喻。请看: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这是用虚字"也”做连缀词的排比句,语势如流,描写纷繁,色彩斑斓,美人如云。她们都曾是六国养尊处优的妃嫔媵嫱和王子皇孙,沦落为朝歌夜弦的秦之歌女,卑屈为缦立远视而望幸的冷落宫人。
再看一段: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这一段也是排比句,用"多于”联缀,一口气写了六个,句式紧凑,语气直下。从各个角度谱写阿房宫建筑之宏丽,品设之繁复,物种之优秀。华丽豪奢,美轮美奂。由此反衬"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之可悲。
赋由诗演化而来,打着诗的烙印。但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排比和连喻的运用,使文字变得繁而冗长,故适宜于朗诵而不能歌唱。
赋文将语言之美发挥到了极致,以致于有人在形式上又开始设制清规戒律,将之划分为所谓律赋、文赋、骚赋等,有意无意地梱缚了写作的手脚。
有一位姓贾的老师曾提出,赋文中四字句不超四句,是为紧句,然后改为其他句式。毅纵观中学语文中的几篇赋文,有的如此,有的未必尽然。例如《答謝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此文中四字句便写了十二句,然后改为散句煞尾。如果说四字句节奏明快而紧凑,则散句便显得舒展徐缓。这样张弛有致,读起来显得摇曳多姿。
汉时赋文几乎全部为四字句,从头至尾一以贯之,局促呆板。《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先生为南朝人,已开始整散结合,灵活多变,是为进步。
中学语文所选初唐王勃先生的《滕王阁序》,毫无疑问为巅峰之作。他不仅在滕王阁的雅会上放了一颗卫星,直到今天,能超越这个水平者,恐怕也很难找到。他言随意行,开阖自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有时平缓,有时激越,有时沉郁,有时欢快。语言随着文气起伏,句式随着情感腾挪变化,令人赏心悦目。
他可以一字句衔四字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可以二字句启动下文:"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可以三字句转六字句:"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可以四字句连七字句组成对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番之榻。”还可以调过来成对:"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帏暂住。”而七字对句随处可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有的联语尾字上平下仄,有的上仄下平,宽工随心,不拘一格。
王勃先生有言:"一言均赋,四韵俱成。”告诉我们,赋不必刻意押韵,当然诗歌必韵。但既然赋由诗来,带点诗的味道,未尝不可。例如《阿房宫赋》中: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这几句中"龙”"虹”"东”变押上了韵,读起来和谐上口。
然毅以为,中学生学习赋体,可平仄当然好,可偶韵奇崛亦好,均视之为可遇而不可求,不必偏执雕琢。
苏轼的《前赤壁赋》中一段完全是散句:
"苏子曰:'客亦知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这些散文化的句子幸而出自苏轼赋中,倘若无名之辈所为,不知会遭致多少讥嘲。总有人喜欢操绳弄矩,不懂强以为懂,搞得好之者敬而远之。
毅鼓励中学生之佼佼者可以写赋文,由此锤炼文笔。不要怕写不好,始难终易。大胆地往前走,高考满分作文正等待您去摘得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