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江道步行街衣服(今年平安夜你去滨江道了吗)
天津滨江道步行街衣服(今年平安夜你去滨江道了吗)天津的电车那时候不提几路几路,而是按颜色分,有白牌、黄牌、红牌、蓝牌等。当时从和平路到西开教堂也有辆电车,也是这条道上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就是绿牌电车,直到1962年才撤销。所以在老天津卫口中,滨江道也被称作绿牌电车道。早年间天津卫有句俏皮话,叫“老太太上电车——别吹”。这句话的由来,是因为以前天津有好几条电车线路,电车售票员有个哨儿,关门时给司机吹信号用。所以这老太太要上电车,您就不能关门,哨也就先“别吹”了。100年前的白牌电车
滨江道,今年依然人山人海。
其实,滨江道人潮不如往年并不奇怪,不一定是人们不爱出门,而是如今的夜市、商场好吃好玩的、、能去的地方太多了!
不过,滨江道永远是天津人心目当中的新潮代名词,也是百年间五六代人的共同成长记忆。
早年间天津卫有句俏皮话,叫“老太太上电车——别吹”。
这句话的由来,是因为以前天津有好几条电车线路,电车售票员有个哨儿,关门时给司机吹信号用。所以这老太太要上电车,您就不能关门,哨也就先“别吹”了。
100年前的白牌电车
天津的电车那时候不提几路几路,而是按颜色分,有白牌、黄牌、红牌、蓝牌等。当时从和平路到西开教堂也有辆电车,也是这条道上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就是绿牌电车,直到1962年才撤销。所以在老天津卫口中,滨江道也被称作绿牌电车道。
绿牌电车
以前我姥姥家住东南角,小时候常溜达着去和平路和滨江道玩,记得2000年之后,滨江道至和平路曾恢复过一阵900路复古电车,车上叮当作响的清脆铃声,对于年轻一代人来讲可能觉得新鲜有趣,可对于老天津卫来说,那铃声必能勾起他们对于滨江道的旧时记忆。
2017年恢复的“铛铛车”
1
滨江道在天津绝对是最著名的商业街,就算是外地人来了,也得去那看一眼。可最早的滨江道一带却是一片荒凉,直到1861年划设为法租界以后,才逐渐开辟道路。这也是为什么滨江道一带有很多带“法国”地名的缘故。
像什么法国菜市,法国电灯房,清清楚楚写着大名的“西开教堂”,老天津人也要叫成法国教堂,甚至就连劝业场,当年都差点取名为法国商场。
法国菜市旧照(即长春道副食商场)
原长春道副食商场
1939年天津水灾时期的法国电灯房(哈尔滨道和滨江道之间)
法国教堂(西开教堂)
最早的滨江道也不叫滨江道,从清末到日伪时期,它历经多次改名,直到1946年抗战结束后,才正式命名为“滨江道”,这个名字也是天津以省市名称命名的系列道路之一。
在解放前,滨江道其实就已经很繁华了,尤其是在劝业、天祥、泰康三大商场开业之后,更是吸引了大量的人流,道路两侧的商铺、饭店、旅馆云集…但当时滨江道的繁荣比较畸形,能去滨江道消费的,除了当官的就是富人,老百姓连边都贴不上。那些饭店、舞厅也多是窝娼聚赌的地界儿。
1957年天祥商场发票
民国时期泰康商场广告
2
解放后,政府对滨江道进行了彻底的整顿,使之成为了天津有名的商业文化中心,但是那时候的滨江道的商圈远没有现在这么大,主要是北起大沽路、南到河北路、东接赤峰道,西至锦州道这一平方公里多的地方。
80年代滨江道地图(属劝业场街)
滨江道东侧的店铺主要有:
亨得利钟表店、新兴呢绒服装店、康乐、大丰绸缎庄、东风照相馆、天顺鞋店、达仁堂、大明眼镜、外文书店、龙泉浴池、老陈林、新华书店、光明影院等…
东风照像馆图源@天津记忆—王泰
东风照像馆图源@天津记忆—王泰
90年代光明影院
维斯里教堂,今滨江商厦位置。
图源@天津记忆—王泰
西侧主要店铺有:
天祥市场(后并入劝业场)、华清池、新中国文具、稻香村、新闻影院、工人剧场、自行车商店、汉宫秋食品店、劝业场、中原公司、松如照相馆等。市场,经营各种风味食品、服装等。
您当年在这些路边的摊位上买过衣服吗?
滨江道最南端,前面就是西开教堂
图源@天津记忆—王泰
说滨江道为商业文化中心,那不能光说商业,更要提一下繁荣的娱乐业。上世纪60年代左右,仅滨江道一带就有中国大戏院、新中央、小剧场、天华景、天乐、大观园、工人剧场等十多个影剧院,京剧、越剧、评剧、梆子,以及天津的各种曲艺节目每天轮番上演,电影院从早到晚都有电影放映。谭富英、马连良、张君秋…各路名角汇集于此。
从此往后,40、50一代印象中的那条老街彻底消失……
“二十年后再去滨江道,商业街已经一直延伸到教堂,成了步行街。望着鳞次栉比的专卖店,琳琅满目的橱窗,望着穿着鲜艳熙熙攘攘的人群,望着过去十分清净的胡同出现的冷食店、快餐店、咖啡馆,已经感到十分陌生,感到面目全非了。我知道这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结果,我当然希望家乡的滨江道进一步繁荣兴旺。”
一位老人这样说道。
这一年后,滨江道成为了80、90后们的聚集地。
其实对80、90们后而言,他们对滨江道并没有太多如同老一辈人的复杂感情。对那时的他们来讲,滨江道三个字只代表着潮流与放松。至少从金街兴起后,很多人买衣服就再也不去大胡同了。不光是衣着上开始追求,网红美食的最初形态,也在滨江道上演,毕竟吃才是天津人最关心的……
当年的辽宁路小吃街上,双皮奶,大串的烤鱿鱼,羊肉串,鸡排.、8块钱一碗的卤煮火烧,10块钱一碗的羊肉泡馍…这些美食是多少天津年轻人的最爱?没桌子、没凳子,但就算举着也要把它吃干净。
康乐小豆是什么地位?在天津人眼里,就算是哈根达斯来了,也得跪下喊爸爸!
当然,除了网红美食的祖宗,网红的祖宗也在滨江道:
二姐,妖娆哥,泡泡哥...
抛开他们饱受争议的行为不谈,这些人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千禧年后的滨江道图腾式人物,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与滨江道就是生命共同体,也是80、90后一代天津人心中滨江道的代名词。
可能50后们至今都不知道这些人是干嘛地。
……
再后来,滨江道小吃街拆了,“滨江道网红”们也死走逃亡,甚至近两年,由于电商平台的发展,也诶滨江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很多“那些年一起追过的”门店都关门了。
大概也就只剩下平安夜当晚的“回光返照”,才能让我们在新闻上看到久违的滨江道,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它的存在。
虽然如此,可滨江道却不同于如今兴起的各类商场。不论是大悦城还是熙悦汇,谁也无法撼动滨江道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因为这条老街,不但见证了天津绵延百年的商业发展,也呵护了一代代海河子女的成长。
在每个天津人的心底,永远都藏着一份关于滨江道的独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