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独舞比赛一等奖老师朋友圈文案(金奖背后的故事)

独舞比赛一等奖老师朋友圈文案(金奖背后的故事)“又错了。比如常见降压药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这些药物的外层都有特殊装置,它能保证药物缓慢释放、持续发挥作用,可不能掰开来吃。”“闺女,有人说药片掰开吃吞咽方便,吸收快,效果更好,是这样吗?”3分钟击破3大用药谣言,背后是执着和坚守“我搭了心脏支架,需要长期吃阿司匹林,听说这药对胃有刺激,我专门饭后吃,结果有一天便后冲厕所,红红火火的一片,可把我吓得半死。”比赛现场,邵静茹以情景剧的形式为“大爷大妈”辟谣:阿司匹林肠溶片必须到达肠道后崩解吸收发挥作用,饭后吃会延长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对胃造成刺激,长时间饭后服用有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空腹服药的最佳时间是餐后2小时或餐前1小时。

来源:【大河健康报】

大河健康报记者 孙倩文 杨璐 文记者 王帅帅 王晓伟 图

第四届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的金奖得主是邵静茹、朱诺!每一次成功,背后都经历了层层考验,才无限接近梦想的彼岸,为这些努力创作、追求健康的选手们喝彩!大河健康报邀请到本次大赛的金奖选手,道一道大赛背后的“那些事儿”,探一探每个科普创作团队背后的力量。

健康科普个人赛金奖作品

邵静茹和《药,您用对了吗》

3分钟击破3大用药谣言,背后是执着和坚守

“我搭了心脏支架,需要长期吃阿司匹林,听说这药对胃有刺激,我专门饭后吃,结果有一天便后冲厕所,红红火火的一片,可把我吓得半死。”

比赛现场,邵静茹以情景剧的形式为“大爷大妈”辟谣:阿司匹林肠溶片必须到达肠道后崩解吸收发挥作用,饭后吃会延长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对胃造成刺激,长时间饭后服用有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空腹服药的最佳时间是餐后2小时或餐前1小时。

独舞比赛一等奖老师朋友圈文案(金奖背后的故事)(1)

“闺女,有人说药片掰开吃吞咽方便,吸收快,效果更好,是这样吗?”

“又错了。比如常见降压药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这些药物的外层都有特殊装置,它能保证药物缓慢释放、持续发挥作用,可不能掰开来吃。”

“血脂稠需要经常输液通血管,不然容易得脑血栓?”

“血管堵了和水管堵了可不一样,堵塞血管的斑块长在血管壁里,是冲不走的。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口服合适的降脂药才是关键。而且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脏病的老人,如果盲目地输液,还有可能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甚至损伤肝肾功能。如果出现过敏反应,还会危及生命。”

总决赛现场,邵静茹用三分钟时间逐一击破3个常见用药误区,干货满满的演讲吸引不少现场观众拍照记录。

“这个选题是源自日常生活。同事的朋友在机场候机时突然出现心绞痛,于是立马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三次。”邵静茹讲道,“硝酸甘油是不能多次含服的,否则会造成血压过低,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在用药方面存在误区,于是总结了三个常见谣言并逐一击破。”

从优秀奖到金奖

逆袭背后是坚守与执着

在医院健康管理科工作的邵静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参与科普宣讲活动。谈起健康科普工作的难点,邵静茹说,在于民众的认知。

“举个例子,一些人担心年纪轻轻一吃降压药就停不下来,这时医生会让患者去平衡,到底是不吃药带来的危害大,还是吃药带来的副作用大。但有些人依旧选择不治疗,所以健康科普依旧任重道远。”正因如此,邵静茹选择一次又一次地站在科普舞台,希望给更多的老百姓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

这是邵静茹第二次参加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在第二届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中我获得了优秀奖。本届比赛我做足了准备,比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科普水平。”邵静茹说,获得金奖后,感觉自身的责任更重了,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多走进基层,把科学的健康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健康科普个人赛金奖作品

朱诺和《脊柱摆摆 疾病拜拜》

既是科普者,又是受益者

“大家一起来跟我做一个小测试,请您把手机举起,头跟手机保持同一水平,然后头向后退,如果此时脖子感觉酸胀,甚至疼痛,那下面的科普您可要听仔细。”这是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朱诺为现场观众带来的健康科普《脊柱摆摆 疾病拜拜》。朱诺还邀请了两位助演老师,现场为大家带来“颈椎养生三法”,现场不少观众跟着学做动作。

独舞比赛一等奖老师朋友圈文案(金奖背后的故事)(2)

第一次参加健康科普类比赛的朱诺就在第四届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上斩获金奖,着实不易。提及创作历程,朱诺说:“我在思考选题的时候曾备选了很多主题,像打呼噜、腱鞘炎、颈椎病等。之所以选择了颈椎病这个题目是觉得‘低头族’越来越多,颈椎病已经成为影响全民健康的一个普遍而严峻的问题。我们医院自编自创的这套中医健身功法,简单易学且不限制锻炼场地,无论是室内居家还是户外广场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锻炼。”

独舞比赛一等奖老师朋友圈文案(金奖背后的故事)(3)

创作的历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此次朱诺为大家带来的节目中讲到的“颈椎养生三法”是在“脊柱养生八法”的基础上改良而成。原来的健身功法一共有八式,由于节目需要在三分钟之内完成,既要满足比赛时间的要求又想保留这套功法的精髓和内涵很有难度,为了均衡二者,朱诺请教了很多河南省中医药知名的中医专家老师,形成“颈椎养生三法”。

此次比赛中,朱诺收获良多,“我不仅是一名科普者,同时也是一名科普受益者。通过观看其他选手的节目,我也学到了很多健康知识,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继续积累、突破自己。”

朱诺说,这次大赛绝对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她会继续不断开创更多的科普形式科普内容,也想把更多的中医力量注入其中,通过不同形式来开展科普工作,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继续努力前行。

健康科普文艺作品金奖作品

主创董敏和《面具》

科普不在于形式,关键是内容要“抓人”

“今天给大家说段相声,相声讲究的是说学逗唱,你最擅长的是什么啊”“我最擅长的是吃,我最喜欢吃的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煮沪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亮肉、香肠……”

这是第四届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健康科普文艺作品金奖《面具》中的一幕。本届大赛共征集健康科普文艺作品200余部,鹤壁市人民医院报送的作品《面具》以优异成绩获得金奖

评选结束后,大河健康报记者对《面具》主创董敏进行了专访,听她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她眼中的健康科普事业。

科普就是防范于未然

董敏谈起作品《面具》的创作初衷时说:“现在社会大约每20人就有一人患有抑郁症,4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然而,很多患者初期意识不到自己患了抑郁症,我们把相声和表演相结合,想通过一种幽默的形式为大家展示抑郁症的初期、中期到晚期的发展过程及表现,希望能更直观地把知识渗透到大众心里,并使其做好预防。做科普就是防范于未然嘛。”

在董敏看来,做科普最重要的是要能抓住老百姓的心理,知道老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有一些科普可能形式上做得很高大上,但受众面很窄。希望我们在以后的科普工作中,不仅做到形式多样,更重要的是让受众听明白、学得会、用得上。”董敏告诉记者。

凝结团队力量 打磨科普精品

一个作品的成功,也离不开团队每一个人的努力。《面具》团队共七位成员,分别来自心内、精神、儿童康复、检验、神经内科、重症等多个临床一线科室。

他们不仅临床专业知识扎实,还极具表演力。作品从稚嫩到成熟,经过了无数遍的修改,七个人相互磨合,把表演融为一体。

“我们都是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反复打磨作品。团队曾经为了这个节目排练到夜里2点,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大家都非常积极主动。我这个队长一声令下,团队立马集合,凝聚力非常强。”有感动也有遗憾,董敏说,受疫情影响,健康科普文艺作品最终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在收到大赛组委会邀请团队以优秀作品到总决赛现场展演的通知后,成员们抓紧一切时间排练。不幸的是,一位队员上夜班时意外骨折,最终没能去到现场演绎。

“虽然很遗憾,但也算是给自己留一个念想。以后有机会一定会把我们最好的表现呈现给大家。”董敏说。

谈起今后的科普工作,董敏称:“比赛不是终点。今后,我们的科普团队也会不定期地做一些科普宣讲。通过日常的不断努力,把更多的知识带给老百姓,为健康科普事业和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全国知行大赛河南赛区金奖作品

队长王亚寒和《健康大侦探》

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助我们站上更大的舞台

健康科普,需要“知行合一”,我们不仅要了解健康科普知识,更要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在不久前由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举办的健康中国知行大赛医疗卫生机构专场全国总决赛上,河南代表队斩获佳绩,他们也来到了第四届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总决赛的现场,为大家带来了获奖作品《健康大侦探》。

独舞比赛一等奖老师朋友圈文案(金奖背后的故事)(4)

“有没有盐,你们自己心里不清楚吗?你们的营养成分表早已暴露了你们。这个钠就是盐,用钠含量乘以2.5就能计算出含盐量。”《健康大侦探》中,“健康侦探”游走于多种食物之间,最终查出了盐摄入量为何会超标,并告知观众如何发现生活中的“隐形盐”。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三减三健”专项活动,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减盐”,加之今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为“会烹会选会看标签”,河南代表队将两者结合,形成了《健康大侦探》的脚本。

“健康侦探代表的一种正确的健康观念,我们希望用这个角色去带动大家了解正确的健康知识,打破健康谣言,同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做出一系列的健康科普节目。”河南代表队队长河南省人民医院王亚寒向记者解释。

带队“出征”的王亚寒已经是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的老朋友了,他曾斩获首届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金奖。他说:“去到全国更大的舞台上,有紧张、有压力,但没有退缩过,这也是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带给我们的底气。

再次来到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的舞台上,王亚寒感触良多,“健康科普真的越来越‘卷’了!从首届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到现在,参赛选手们的素质越来越高,形式越来越广泛,好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真是越来越好了!”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