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这里就能解释《风起陇西》中关于李严的第一个细节,这个细节非常贴合历史。大结局里的诸葛亮,对待李严,是一个合格的丞相对于一个走了弯路的人才的态度:惋惜多于仇视,敬重多于心痛。大公无私,不论历史还是影视,诸葛亮是真地做到了这一点。李严,字正方,南阳人,没错,就是那个“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那个南阳。所以光是从出生来看,李严和诸葛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诸葛亮曾经在南阳蛰伏过一段时间,那时诸葛亮自认为潜龙在渊,那段时光对诸葛亮来说美好而又珍贵。因此,他在蜀汉当宰相的时候,对南阳人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和重视。有点类似于年轻时候插队落户的老干部,对于插队地点的老乡的感情。当然这也是拉拢人才的一个借口由头,《三国志》里南阳出生的人物多达五十余人。南阳是人才辈出之地,所以诸葛亮的所谓躬耕用心深远,不是度假种地那么简单,而是有的放矢!《三国志卷三十九》: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

热播剧《风起陇西》目前落下了帷幕,以我看来这是本年度拍的剧情最烧脑、道具最还原、节奏最紧凑的一部古装电视剧。以三国中不常见与大屏幕的谍战和小人物为基本背景,却拍出了三国中常见的英雄气概。其中有这么一个人物,我认为他被塑造得最用心,编剧不仅仅是以历史记载作为人物基调,还对于他在历史上留下种种表现或者说是谜团,提出了自己的假想和改编,有血有肉有灵魂————他就是李严。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1)

一.诸葛亮对李严的感情

由于《三国演义》过于深入人心,李严即便在后三国时代也名声不显,被大明星诸葛亮抢走了大部分风头,连称号都是诸葛亮的政敌,难免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因为嫉妒抢戏才和诸葛亮结梁子。

然而,历史上的李严堪称是刘备去世后的蜀汉朝堂最具有分量的重臣,不仅直接和皇帝对接,还可以和诸葛亮扳扳手腕。这一点被《风起陇西》完美还原!电视剧里敢叫诸葛亮诸葛匹夫的人,那个时代能有几个?不是个莽夫就是个牛人!

本文主要关注点就在于:李严是莽还是牛,又或者,李严两者兼而有之?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2)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没错,就是那个“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那个南阳。所以光是从出生来看,李严和诸葛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诸葛亮曾经在南阳蛰伏过一段时间,那时诸葛亮自认为潜龙在渊,那段时光对诸葛亮来说美好而又珍贵。因此,他在蜀汉当宰相的时候,对南阳人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和重视。有点类似于年轻时候插队落户的老干部,对于插队地点的老乡的感情。当然这也是拉拢人才的一个借口由头,《三国志》里南阳出生的人物多达五十余人。南阳是人才辈出之地,所以诸葛亮的所谓躬耕用心深远,不是度假种地那么简单,而是有的放矢!

《三国志卷三十九》: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 不图复有苏、张之事出于不意。可使孝起知之。”

所以《风起陇西》对于不太熟悉三国历史的观众来说,确实有点难上手:大结局中诸葛亮对李严的感情很复杂,不仅仅政敌那么简单。诸葛亮上位之后也曾经结过党,这个乡党指的就是南阳乡党,一群南阳老乡组成,诸葛亮用心经营的一个小圈子。而李严,曾经也被诸葛亮看作能够进入自己小圈子里的人之一!但诸葛亮没想到李严会犯下阻碍北伐的大错,因此对下属蒋琬和董允检讨自己,不以为然陈震(字孝起)当初对李严的评价。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3)

大结局里的诸葛亮,对待李严,是一个合格的丞相对于一个走了弯路的人才的态度:惋惜多于仇视,敬重多于心痛。大公无私,不论历史还是影视,诸葛亮是真地做到了这一点。

这里就能解释《风起陇西》中关于李严的第一个细节,这个细节非常贴合历史。

诸葛亮晃着扇子坐着马车,高深莫测地微微一笑,对杨仪说:相忍为国。这就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就是拿诸葛亮的大局观和杨仪的小家子气进行一个对比,历史上诸葛亮也确实针对李严说过相忍为国的观点。顺便告诉观众就是因为诸葛亮的大度,引出了后面的司闻曹将计就计,用曹魏青萍计划整垮李严的剧情。

第二层就是诸葛亮此时还对于李严有一丝幻想,正如历史上诸葛亮给蒋琬董允的书信所言,他自己是有过把李严接纳进入南阳乡党的意愿,也就是感情牌。其实这也是剧里诸葛亮大度和智慧的体现,对于自己人,能当朋友就不当政敌,省得内斗便宜了曹魏。也有利于身心健康,不然身心俱疲倒下后蜀汉小朝廷就接着倒霉了。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4)

诸葛亮是圣人,这不假,但是这不代表诸葛亮不能打自己的算盘。只要诸葛亮的小算盘有益于国家和社稷而不是自己,那么他依然是个圣人,依然值得我们的敬重!

二.李严的政治资本

能在诸葛亮心里占有一席之地,李严绝对算是个人物了。是他本身才华横溢,堪比司马懿和曹真吗?

不,真正的李严,和本身才华相比,他的政治资本才堪称蜀汉刘禅庙堂第二人!

这里就是《风起陇西》对李严神还原的第二个细节:李严不论是拉拢李邈、冯膺还是马岱,或者说他几乎逢人就说自己是托孤重臣,次数多到我记不清。

这里我要顺便提一句,国家一级演员尹铸胜老师在此剧贡献了超级精彩的演剧,我认为碾压了了其余主演,包括陈坤、白宇和聂远等等。顺便还能解释历史上刘备选择他作为托孤大臣的深层原因。

李严深夜召见逃亡路上的冯膺,这一场戏简直回味无穷啊!面对杨仪的死忠小伙伴,诸葛亮一派的重要成员,被自己授意的李邈诬陷,还不逃命反而来找自己。此时的李严的表情和内心,最起码经历了三个变化:震惊,不敢置信到疑惑,不解其意,最后是好奇,想要见见。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5)

最后听了冯膺的投诚之后,还是三重变化:先是听了个大概,对冯膺将信将疑,不敢轻信,接着又有些鄙夷,身为上位者,冷笑冯膺的不忠。最后呢,当冯膺给出了可以直接将杨仪废黜平民的关键证据后,欣喜若狂,但是身为上位者加上自身性格,对冯膺还是像李邈那样,骨子里保留了一丝傲慢。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6)

不得不说,这部电视剧的主演和导演组对历史,对李严这个人物是嚼透了,非常认真用心地钻研了史料。这部剧演员真地敬业,不仅史料烂熟于胸,李严最后不甘心地骑马陈词,那个镜头里尹铸胜老师骑术也相当扎实。

我有些时候,分不清这是一个演员,还是李严真地复活了。

言归正传,傲慢这个性格,是李严的主色调,也是刘备破格提拔他为托孤大臣的深层原因。

《江表传》:“严少为郡职吏,用性深刻,苟利其身。乡里为严谚曰:‘难可狎,李鳞甲。”

《江表传》这整句话都是李严在剧里被还原的第三个细节:李严还没当上托孤大臣时,他就是一个傲慢的官吏,和自己同事关系很糟糕,“用性深刻”就是一个委婉而又明确所指他傲慢的说法,和诸葛亮斗争的时候这一点变本加厉。而且为了一己私欲,大兴土木,花费甚多,整个郡城居然都被装修得像一个豪华壮丽的办公室。这才导致乡里百姓,会对一个国家官员私底下编写谚语,以此表达不满和讽刺。当然李严也有才华,修建过水利工程造福百姓,我一直觉得他有做21世纪包工头的天赋,对于建造宅子和漂亮的宅子有基因里的热爱。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7)

所以当剧里冯膺想要讨好李严的时候,先献上古琴,接着就是美女和豪宅。古琴不知道李严是真喜欢,还是地位高了想模仿大帅哥周瑜来附庸风雅,美女么男人都喜欢,不过他喜欢豪宅是有历史出处的,导演组用心还原了。当然,豪宅和美女一样,当大官的男人都喜欢。

和剧中不一样的一点是,历史上的李严,不论有没有人给他送过大礼,他一直都很飘。早期没当上大官的时候,就出了名的狂,后期当上托孤大臣以后,狂的没边儿了,到什么程度:在蜀汉的小地图上再划一块做巴州太守,劝诸葛亮晋位称王,实则将诸葛亮捧杀。和诸葛亮斗心眼,这就好比老鼠带了把刀,想和黑猫警长打一架试试。

后期的李严,他的狂妄是被刘备特意浇灌出来的。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8)

托孤重臣这个身份直接赋予了刘禅对李严的信任,因此编剧认为刘禅版本的衣带诏案有发生的可能。也直接赋予了李严对抗诸葛亮的底气和名分,因为先帝托孤没其他人知道刘备具体说了什么,以及有没有私底下对李严说了些什么,也没人敢多问呐。李严就有了自我发挥的空间,比如和诸葛亮对着干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这一点是刘备有意为之的。

最重要的一点,托孤重臣这个身份直接昭告蜀汉庙堂李严有多重要,是刘备心里认可的国家栋梁,蜀汉顶梁柱。刘备亲自给李严镀金,用心深远啊。这就直接给了他吸纳人才对抗诸葛亮的必备条件——李严也是一棵大树,不比诸葛亮少片叶子,树大根深绝对好乘凉。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9)

三.李严倒台之路

戏里戏外,李严都喜欢强调自己托孤重臣的身份,不是电视剧里的他口水多,喜欢啰嗦,而是借着刘备的名义给那些蜀汉的人才抛橄榄枝呢。这一点和电视剧高度符合。至于电视剧里虚构的衣带诏,仅电视剧来说。不到关键时刻,不遇到马岱这种硬骨头不用拿出来,混得一般般的比如李邈之类的,主动抢着来投奔。而李严的智囊狐忠,为什么在大结局前一直不离不弃积极献策,而且条条针对诸葛亮和他手下人。

狐忠为什么对堂堂丞相有恃无恐,他才什么身份,就是为了兴复汉室这个信仰吗?兴复汉室这四个字在电视剧里和公共厕所没有任何区别因为谁都能用,因为说这四个字门槛低,现实里公厕好歹还收费呢。每一个人敢拿这个吹牛逼,什么话加上这四个字总没错。陈恭就是看透了这点,绝望赴死。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10)

其实狐忠的底气是他觉得,李严这艘大船,翻不了。想翻船,除非朝堂变天了。

可惜,狐忠想不到,不论剧里剧外,李严都翻船了,蜀汉庙堂变天了:诸葛亮彻底集权,李严废黜为民,一撸到底到死都不能翻身。

那么关键问题就在于,李严是忠臣还是奸臣,他该倒台吗?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呐。

史书中李严的倒台,匪夷所思,荒诞得像一出闹剧。我个人揣测一下小说作者马伯庸先生以及《风起陇西》的编剧创造灵感来源:史书上对于李严倒台的经过被篡改了,或者说,李严倒台的真相被蜀汉官方当时就隐瞒了。史学家毕竟只是史官不是高官,也不是当事人,写不清这场权斗的真相。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11)

对此,我们先看看所谓的史料记载。

《三国志》: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三国志》将李严的智商情商全都弱化成了傻子。

由于天气恶劣,无法及时给诸葛亮的北伐大军运输粮草,这其实情有可原,对李严来说不是什么大罪,事后追究可能贬官了事。这里可以参考诸葛亮本人,第一次北伐也犯了不敢犯的错,信任马谡,结果丢了街亭导致北伐军差点被曹魏集团包饺子全歼。严格地说诸葛亮犯过的失误比李严因为天气不能送粮草大多了,由于托孤大臣地位尊崇,刘禅不可能处罚太重。所以诸葛亮自贬三级权力一点没缩水。

李严安排狐忠和成藩假传圣旨,为什么我断定李严的圣旨是假的?因为第一刘禅对北伐基本不多过问,诸葛亮打仗完全有自主权。第二如果圣旨是真的,李严就没罪了,也不会倒台。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12)

因为一个小错,不去弥补还犯了两条重罪:假传圣旨是欺君之罪,诓骗大军还朝则是贻误战机之罪。军国大事,不是儿戏。这两条罪,才是真的会诛九族的罪,参与者人人有份。而且李严的下属还真的敢这么干,心真大,可能陈寿觉得李严的口才比传销头子还好,把下属洗脑了。

李严欺君欺负上瘾了,又骗后主说诸葛亮假装退兵,找机会决战。他是想逼着诸葛亮带着没粮草的大军,饿着肚子去决战,打败了后好给诸葛亮找麻烦,诸葛亮战死沙场就更好了。

但是我不知道李严到底怎么想的,大概是想给诸葛亮炫耀一下他的书法功底,他前前后后来往信件诸葛亮那边都有,全是李严犯罪的把柄。

两个人一去皇帝面前对质,李严直接就穿帮了。

自己把自己犯罪的证据送给对手,这个李严就像一个学龄前儿童。可能小说作者和《风起陇西》的编剧都觉得这种李严,不配和诸葛亮做政敌。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13)

我的看法是:《三国志》记录的不是李严倒台的真相,而是李严倒台的官方流传版本。可能真相真的就如电视剧所说,见不得光,尤其不能让百姓知道,让曹魏和东吴看笑话。刘禅和诸葛亮这些高层还有相关人员,把这个秘密带进了棺材里。至于陈寿以及后面的历史学家,除非死了以后去地下问问当事人,否则他们接触不到真相。

所以在剧中,脑补了一个画面:一大帮人,为了体现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所以是瞒着诸葛亮偷偷给李严灌迷魂汤,各种方法拉着李严走上到倒台之路。这样然而比较合理。

李严儿子历史上确实督管江州防务,至于李严本人也确实有心腹部队,《风起陇西》中让他们假扮东吴入寇,合乎逻辑:这件事蜀汉官方调查不出所以然来,因为蜀汉和东吴关系很微妙。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14)

原因很复杂,也很简单:蜀汉与东吴不是好哥们这样的铁盟,而是全靠诸葛亮一系的心血维持的利益结盟。

东吴毕竟杀害了关羽,接纳了杀害张飞的凶手,夷陵之战又大败蜀军精锐,屠戮一大批蜀汉将领,间接害死了刘备。东吴和蜀汉之间矛盾重重,血债累累。没有曹魏,两帮人早就开战了。没有诸葛亮力排众议,两帮人的联盟早就碎裂了。

所以剧里还原李严的第四个细节就是他主张讨伐东吴,为先帝报仇,以显示他对刘氏父子的忠诚。而且不论电视里还是历史上,蜀汉支持李严这个观点的大有人在。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15)

所以剧中李严的手段高明多了,因为东吴是表面盟友,他们的话,蜀汉官方不一定信,刘禅自己都不敢信任东吴!李严麾下冒充东吴士兵,在那个没有摄像头的时代,有自己儿子来打配合,再有一帮党羽运作,可以做到查不出和李严有关的任何证据。

所以《风起陇西》剧情走心了,给史书上一段精彩的往事补了一个合理的版本。

但是不论剧里剧外,不论李严的手段是否高明,他还是倒台了。

四.李严入局,谁在布局

我在开头写过一个问题,李严是莽还是牛,还是两者兼有?现在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我认为两者兼有。李严有牛逼的资本,资中之战:叛军数万人马,李严来不及等刘备增援,只率领本部五千士兵平叛,打得比电视剧漂亮。兵贵神速,李严大获全胜,军事天赋之高让刘备刮目相看,加封辅汉将军。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16)

正因为有资本牛逼哄哄,所以李严才会莽,才敢莽:和宰相闹别扭使绊子,还有劝诸葛亮称王,自己做巴州刺史,目中无人敢于欺君。这些,不论史书还是电视,都是他后期莽的表现。

那么这样一个李严,他的所作所为,是忠臣还是奸臣?这取决于李严真正效忠对象是谁,他的出发点是什么?

关于李严和诸葛亮的权斗,有一个人始终没出场,一直在天上静静看着这一切,但是他才是真正的布局人————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刘玄德。

不论电视还是历史,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就是个精心准备的局,诸葛亮和刘禅也无非是局中人,刘备才是那个布局人。

这个局,从白帝城托孤就开始了。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17)

刘备喜欢李严,喜欢李严的缺点多于优点:李严太孤傲,骨子里的莽,才华上也很牛,注定了他可以成为少数敢于对抗诸葛亮的不二人选。

想对抗诸葛亮,这个人必须精通政务,熟悉军事,还要有资历。这三点李严都满足了,但是满足这三点的不止李严一个人。可是这些人里,只有李严的性格,孤傲狂妄,不甘心给诸葛亮打下手,不会被诸葛亮明星光环下的魅力所折服。

李严的性格本是个缺陷,但是时局所迫,成了刘备眼里的优点。

我不喜欢阴谋论,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人都会变的,刘备也变了。他当上了皇帝,他不可能再变成创业初期那个对下属无条件信任的领导人。

刘备有了牵挂,这个牵挂就是他的儿子和江山,他平庸的儿子和不牢固的江山。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18)

蜀汉政权,诸葛亮的粉丝太多太多了,而偏偏庞统和法正去世得太早太早。而自己的儿子呢,平庸不说,还没什么经验和资历。自己呢,夷陵之战大败而归,声望在川蜀士族中跌倒了谷底,还赔进去一大批忠诚于自己的青年人才。

江山不稳呐,充满了变数,诸葛亮本人就是那个最大的变数——诸葛亮能力太强了,和自己儿子对比太显眼了。

刘备看得清马谡不堪大用,也应该料定了李严挑起权斗。这可能才是刘备放心看到的局面:因为李严不得人心嘛,手下人都是巴结李严手里的权力才依附的。而李严的权力来源于皇权,不得人心的李严不但威胁不了自己的儿子,还会为了对抗诸葛亮会千方百计效忠刘禅。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19)

父爱如山啊,聪明如刘备做出了选择:用李严牵制诸葛亮,最好逼着诸葛亮也千方百计效忠刘禅,靠皇权庇护自己。这样,自己的儿子才能永无后顾之忧。这就是帝王心术,帝王由心而发的权术。这与刘备的人品无关,只是每个帝王都有的天性,是皇权滋养下的产物。

刘备不是不信任诸葛亮的人品,而是他临终之前还想上一个保险,让自己走得安心。刘备的身体,是心病累垮的。他得病时间不短了,刘备估计是预感到自己气数已尽,所以一个人呆在白帝城。诸葛亮不来找他汇报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权衡了很久。

白帝城托孤,每一个字,每一个安排,深思熟虑,不是即兴发挥的。

关于李严是好是坏,《风起陇西》大结局给过一个暗示,那是对真实的李严还原的最后一个细节:李严面对马岱军队,骑马苍白无力地慷慨陈词:我赤心不灭,效忠先帝!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20)

李严是参透了刘备的良苦用心,但是他的方法太过于极端,而且参杂了自己的私心,过于自私。

李严能想明白的事情,难道诸葛孔明想不到吗?为什么李严输了?为什么后世那么多帝王都尊称诸葛亮是大公无私的圣人,人臣楷模?

因为这些皇帝都站在刘备的高度,参透了白帝城托孤的玄妙。反过头再一思索:诸葛亮参透了刘备对自己若有若无的提防,但是一点不计较,相反还理解了刘备的父爱和良苦用心,无怨无悔效忠刘禅。这才叫伟大!

李严为了权力效忠刘禅,求一个回报。

诸葛亮用自己的君子气节效忠刘禅,不求回报!

李严输了,根本原因输在格局。但他确实是忠臣。

白帝城托孤之后,李严是小忠,为了名利权势而活着,忠诚于刘氏父子。诸葛亮是大忠,为了问心无愧于刘备而活着,忠诚于国家社稷。

刘备是先得徐庶还是先得诸葛(风起陇西中李严与诸葛亮的权斗起因)(21)

李严应该羞愧自责,诸葛亮大权在握,为什么仅仅只是将李严废黜为民?

因为诸葛亮看透了刘备托孤的目的;因为刘备的良苦用心诸葛亮不舍得去冒犯;因为李严终究是被刘备的帝王心术卷进来的人,有无辜的一面;因为担心刘禅被自己吓坏,放李严一条生路,让刘禅这个孩子觉得诸葛伯父不是一个滥杀无辜的权臣。

诸葛亮真是君子啊,对刘禅也有长辈对晚辈的耐心和关爱,细心呵护,严格督促,还亲自过问教育。让我动容!

诸葛亮对李严,网开一面,不是李严罪不至死。否则,没人可以保住李严的性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