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英国的光荣革命是多少年(英国光荣革命其实并不光荣)

英国的光荣革命是多少年(英国光荣革命其实并不光荣)其实也好理解,威廉实际上是荷兰共和国的统治者,你要虚头巴脑的来英国当国君,那还不搞出事,其情形就好比日本天皇还想当朝鲜的大帝一样,人家然一百个不愿意了。真实情形其实是两拨人搞对抗,有实力的一方干掉了实力弱的一方,仅此而已。就算你想搞《1689年权利法案》,不就是君主立宪吗?直接让詹姆士二世君主立宪不就成了,非要搞一堆夫妻上位共主,也是神操作。结果直接导致詹姆士的党人领导苏格兰起义爆发和爱尔兰战争爆发。其实与其说“光荣革命”是一场革命,鄙人愚见说它是一次“政变”也是贴切的,因为其导因就是历史上千篇一律,无外如是的军权和神权两大统治架构的明争暗斗。简单说起来,英国国王和英国国会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基督教新教和旧教之间还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简直矛盾重重。矛盾重重的英国国会中的维新派辉各党和部分激进的托利党联合起义。结果是将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国王驱逐,改由其女玛丽二世和她的丈夫威廉三世共同上位

1688年英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可能是有史以来对于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大事,那就是光荣革命。说起来,世界近代史开端就是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的,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又是以光荣革命为结尾的,虽然说起来有点绕,不过也正因为如此,那光荣革命就是不得不提的重要事件了。

又因为这次革命以不流血著称,远在东亚犄角旮旯的日本人自作聪明的又译为“名誉革命”。这个版本的说法中国人或许比较陌生。不过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什么“名义革命”,“荣誉革命”的称呼,也是常见。

其实很好理解,不管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人或者事件,多几个称呼也是比较好理解的,最典型的随便说一两个,比如俄国的皇帝或者中国清朝的皇帝,你要把他们所有的名誉和称号全列举出来,估计也要一点篇幅。

好,那不多说了,光荣革命究竟怎么一回事呢?

概述

其实与其说“光荣革命”是一场革命,鄙人愚见说它是一次“政变”也是贴切的,因为其导因就是历史上千篇一律,无外如是的军权和神权两大统治架构的明争暗斗。

简单说起来,英国国王和英国国会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基督教新教和旧教之间还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简直矛盾重重。矛盾重重的英国国会中的维新派辉各党和部分激进的托利党联合起义。结果是将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国王驱逐,改由其女玛丽二世和她的丈夫威廉三世共同上位,两伉俪君主共治英国。反正这个骚操作我是看不出来有啥高明之处?

英国的光荣革命是多少年(英国光荣革命其实并不光荣)(1)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就算你想搞《1689年权利法案》,不就是君主立宪吗?直接让詹姆士二世君主立宪不就成了,非要搞一堆夫妻上位共主,也是神操作。结果直接导致詹姆士的党人领导苏格兰起义爆发和爱尔兰战争爆发。

其实也好理解,威廉实际上是荷兰共和国的统治者,你要虚头巴脑的来英国当国君,那还不搞出事,其情形就好比日本天皇还想当朝鲜的大帝一样,人家然一百个不愿意了。真实情形其实是两拨人搞对抗,有实力的一方干掉了实力弱的一方,仅此而已。

经过

先是1685年,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想搞事情,本来吧,前人应该就比较睿智,不允许天主教职担任政府公务员,而詹姆士强人偏偏就要天主教职人员担任公务员,而且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任职,这个就很离谱了。一手拿军权,一手拿神权,两大权威怎么可以集权?

不过憨憨詹姆士二世不但不觉得自己做了愚蠢的事,还变本加厉,此后进而任命更多天主教徒到英国政府部门、教会、大学担任重要职务。

英国的光荣革命是多少年(英国光荣革命其实并不光荣)(2)

詹姆士二世

詹姆士二世还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徒以信仰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新教)的主教在各主教区教坛宣读,引起英国新旧教会的激烈对抗。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异教徒,看来詹姆士二世也是一个宗教狂热者啊!

詹姆士二世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危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这个就不好理解了,难道是他英国人法国心?宗教管你啥流派,但当“英奸”那就过分了哈,英国人民是不答应的,詹姆士二世其实已经失去民心了。

顺便说一下,不管是欧洲还是亚洲,有儿子决不让女儿当家,1688年詹姆斯得子,导致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从此与宝座绝缘。

所有现象让当时掌握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已经认为詹姆士二世已经不合适在其位置上了。不过詹姆士二世可不这样认为,自己君主当得美滋滋的,真的没有退位让贤的崇高觉悟。

那怎么办?凉拌!既然你自己不下来,那我们就亲自拉你下来,并且告知你如果你不下野的话,脑袋不保之类的威胁估计少不了。

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一干人等经过干净利落的将詹姆斯二世罢黜。罢黜詹姆士国王之后,辉格党和托利党经过一通明的暗的合计,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其女儿玛丽之夫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入主英国国王宝座。反正呢结果就是这样,可能就是各种利益妥协的结果。

不过这对新人还是很有实力的,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领1.5万人,400艘运输船,53艘军舰在托贝登陆。詹姆斯二世仓惶出逃德意志,可是点背,途中被截获送回伦敦。好在大家都是亲戚,没必要做绝,所以威廉夫妇同意,詹姆斯二世流亡法国。

而威廉夫妇也很识趣,让议会重掌大权后,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退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也就是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同时国会向威廉装模作样地提出《权利宣言》,实际上就是国会已经胜券在握了,新人夫妇还不好拿捏吗?

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国王的权力受到约束,这个就是君主立宪了。

威廉表现很明智,威廉毫不犹豫接受宣言提出的要求。如果犹豫的话,可能会在流放地和先流放的詹姆士二世不期而遇也不是不可能。

这就是光荣革命了,由于这场革命并未产生死伤(即没有流血——“bloodless”),故称“光荣革命”。

至此,代表民意之英格兰国会与代表君主绝对权力之英国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但是,不流血只限于在英格兰的土地上,而且政治斗争,一定要不共戴天,不共戴地,搞倒搞臭是不够的,后面结果也是证明如此。

詹姆斯逃亡法国后,苏格兰与爱尔兰面对国王被逐的剧变,许多人基于天主教信仰及封建法规而效忠詹姆斯二世、反对威廉和玛丽的夺位,选择对抗英格兰大军。之后威廉三世为了镇压反抗,在苏格兰与爱尔兰发生激烈的流血事件。光荣革命不流血的说法在这里可以说不攻自破了。

特别是在天主教占多数的爱尔兰中南部(参见1690年的博因河战役),流了大血,因此衍生出北爱尔兰问题,至今仍困扰著英国。

英国的光荣革命是多少年(英国光荣革命其实并不光荣)(3)

博因河战役

后记影响

这场革命与欧洲大陆上的大同盟战争密切相关,可以被看作该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光荣革命后因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立刻决定,帮助被废的詹姆斯二世复位,并在18世纪上半叶,不断地支援詹姆斯党夺取英国王位。所以英国被威廉三世及辉格党势力轻易地带入反法战争当中,英国的反法情绪从此飙高不下,光荣革命可以说开启了1689-1815年英法第二次百年战争。

那光荣革命你还觉得光荣吗?血腥和屠杀仍然是常态,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1815年英国最终获胜后,成为主宰世界的日不落帝国。但这也不是光荣革命值得吹嘘的结果。

以国际贸易竞争的角度来看,光荣革命反转了前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中英国与法国联合对抗荷兰的格局,荷兰商人成为英属东印度公司的大股东,而英国则学习并引进荷兰先进的金融体制,包括学习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英格兰银行、引入国家公债体系,奠定了英国成为全球贸易帝国的基础。

英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成为霸主,也许只是需要时间了。光荣革命只是在历史的车道上加速前行了,并没有起到给历史变道的决定性作用,亦可以说名不符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