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的规定(三纲五常五伦)
三从四德的规定(三纲五常五伦)“信”,即人与人交往的诚信原则。“智”,是强调行为者在具体环境条件下,依据一定道德原则和具体环境条件作出价值判断。“仁”,即仁爱,在“五常”中是最重要的美德。“义”,即按照“仁”的道德原则和要求行事,不做不“仁”之事。“礼”,即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则,以及待人有礼。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一种封建伦常秩序,即封建家庭关系秩序与政治关系秩序。
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脱胎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将人伦关系进行了明确的主次关系划分,臣子应该以君王为主,子女应该以父亲为主,妻子应该以丈夫为主。
“三纲”所提倡的是服从关系,这种道德观念很受封建王朝皇帝们的喜爱,对于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要求。
五常:仁、义、礼、智、信。同样是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他在孟子五伦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是对孟子五伦的具体化。
“仁”,即仁爱,在“五常”中是最重要的美德。
“义”,即按照“仁”的道德原则和要求行事,不做不“仁”之事。
“礼”,即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则,以及待人有礼。
“智”,是强调行为者在具体环境条件下,依据一定道德原则和具体环境条件作出价值判断。
“信”,即人与人交往的诚信原则。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伦出自孟子的《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告诉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
父子有亲: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
君臣有义: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
夫妇有别: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
长幼有序: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
朋友有信: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四维:礼、义、廉、耻。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
“礼义廉耻”又被称为“国之四维”,指治国的纲纪准则。
《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孙中山创中华民国,作为国服的中山装,其所寓意义即是,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图为吉林文庙西辕门墙面上镶嵌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
“八德”的历史悠久,《尚书》中说到了“九德”,春秋时期的管子提出了“礼、义、廉、耻”四维,孟子也有“仁、义、礼、智”四端之说。
到了宋代,人们对儒学与社会改良的认识更为清晰。最晚从北宋真宗时期,人们已经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