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酥钟被发现(这件国宝级文物告诉你)
晋侯酥钟被发现(这件国宝级文物告诉你)一、来头超大 可追溯到周成王“桐叶封弟”的鸟尊山西目前一共有国宝级文物12件(组),其中的10件就位于山西博物院,除前面已经介绍过的,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陆续展开,述说众多国宝前世今生的故事和秘密。国宝级文物呢?国家文物局组织各门类的权威专家,每隔10年才从各地的一级文物中筛选传世和出土数量极其稀少、形制保存完整、具有重大价值的文物精品,这就是国宝级文物。(国宝级文物 马踏飞燕,又称马超云雀)
原标题:山西博物院 晋侯鸟尊(国家一级文物)(上)
文/韩静
众所周知,文物的价值含金量并不完全相同,严格来说,可分为一般文物和珍贵文物。
而在珍贵文物中,特别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就叫做一级文物。
国宝级文物呢?
国家文物局组织各门类的权威专家,每隔10年才从各地的一级文物中筛选传世和出土数量极其稀少、形制保存完整、具有重大价值的文物精品,这就是国宝级文物。
(国宝级文物 马踏飞燕,又称马超云雀)
山西目前一共有国宝级文物12件(组),其中的10件就位于山西博物院,除前面已经介绍过的,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陆续展开,述说众多国宝前世今生的故事和秘密。
它的主人正是晋侯燮(xie)父。好,提到这伙计你可能也实在没什么特殊的感觉,但他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代晋侯,他的父亲就是著名的唐叔虞(是不是想起晋祠来了?)。一、来头超大 可追溯到周成王“桐叶封弟”的鸟尊
西周初年,英明神武的周武王姬发驾鹤西游,他传位于太子姬诵,也就是后来的周成王。但是这个时候的成王实在年幼,没有大权独揽的能力;于是成王的叔叔姬旦摄政扶持。
这位姬旦先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周公。根据记载,他是武王的弟弟,从小就能干、仁孝,辅政七年,帮助侄子平定了“三叔之乱”,还内修政治,确立了一整套的典章制度,把周朝搞得蒸蒸日上。
一日,周公正在外面带兵打仗,还是孩子的成王和弟弟叔虞在院子里面玩耍,正巧有人送来了平叛的捷报,来自哪里呢?正是古唐国。
小成王非常高兴,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桐树叶子,剪成了执圭的形状(一种古玉礼器,象征王的权势),对弟弟说道
“这个玉圭赐给你吧,哥哥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
本来是一句戏言,但是起居日常的史官不敢马虎,赶紧记载了下来。
于是原来是戏言的一句话却被劝谏为实封,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要知道,孔子历来推崇周公为政治的典范,礼崩乐坏的乱世,甚至说出过“吾不复梦见周公矣”的话,以此自比。
可见周公这人还是非常注重礼制的,君无戏言,成王只能践行自己的诺言,封了弟弟去唐国作诸侯,这就是姬虞为什么被称为唐叔虞的一个故事。
《吕氏春秋·览部》卷十八〈审应览·重言〉记载了这一段: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令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
但是,司马迁的《史记》也记载了这段故事,说法却略有不同,这里却说是史官劝谏成王践行诺言的:
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
二、唐叔虞和晋侯,一个姓唐一个姓晋,这又是怎么回事?
唐叔虞去世后,他的儿子夑(xie)父即位。为了纪念父亲的千秋功业,就在晋水的源头,悬瓮山下专门修建了一座祠庙来祭祀,称为唐叔虞祠,也就是今天晋祠的前身。
夑父看到唐国境内有一条晋水(河),于是便改了国号,由唐为晋,从而开创了晋国长达600多年的基业,山西的简称“晋”就是从此而来,夑父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代晋侯。
经过晋国历代君王励精图治的管理和开疆拓城的努力,晋国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强盛的诸侯国之一,与秦国、楚国、齐国等成为“春秋五霸”。
三、这件鸟尊的历史价值有多大?
鸟尊发现于山西南部的翼城、曲沃一带。经过长达十年的考古工作(1992年-2002年),和先后七次的大规模发掘,天马-曲村、曲沃一代的遗址中发现了举世震惊的“晋侯墓地”。
这一发现从根本上澄清了晋国最早的始封地的问题,即解释了晋国都城、封地到底在哪里。也极大的弥补了史料记载的缺失,被称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遗址出土了大量带有历代晋侯年号的青铜器、车马坑,而鸟尊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从汾河之东发展起来的国家,晋国相继兼并了周匝的霍、虞、耿、魏、荀、虢、杨、贾等数十个诸侯国,一跃成为黄河中游、山西南部的中原大国,而鸟尊就是其权力来源的直接证据,代表了晋国贵族高贵的周天子血脉。
四、解读国宝级文物 晋侯鸟尊
1、造型
在大凤鸟的背上,还有一个体型很小的小鸟与之相互依偎,并成为鸟尊的器盖上的“捉手”(把手),具有实际的功能。
鸟尊的尾部并非常规的飞禽类尾巴,而是巧妙的设计了一个大象的头部,长长的象鼻自然垂下,落地支撑,与鸟尊的双腿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两种动物就这样奇妙的被捏合到同一器物上,想象之丰富令人匪夷所思。
2、纹饰
3、铭文
在顶部的盖子内,侧面铸有一行铭文:
晋侯作向大室宝尊彝
就是这短短的9个字,为我们道出了它不凡的身世之谜。
“晋侯”,是夑父的自称;“作向”是指的朝北、在北面的意思;“大室”就是太室,是当时太庙的主要建筑,一般位于宗庙建筑群的偏北方向,这里的“向大室”翻译过来就是北面的大屋子。
下一期,我们将继续解读山西省博物院镇馆之宝 晋侯鸟尊,告诉你山西历史上最轰动,一次枪毙10人的文物盗掘案(韩静)。
【轻松订阅 深扒文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