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作文题目2022满分作文(绍兴鲁迅中学理科学霸)
湖北高考作文题目2022满分作文(绍兴鲁迅中学理科学霸)至于看什么书,杨一凡并不挑剔。童话、诗歌、历史,乃至科学,只要是感兴趣的,她都会拿过来看一看。“也没有规定的阅读时间。早饭时、等车时,只要一有空,我就会看书。”杨一凡说,以前学业不太重时,她看书的时间比较长。升入高中后,她一般会先完成作业,然后再看书。杨一凡在获得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杨一凡:从小喜欢看书 一有创作灵感就记纸上在绍兴鲁迅中学的图书馆,记者和杨一凡面对面开始了采访。眼前的杨一凡身材修长,气质恬静,谈吐之间不急不躁,一如童话故事里走出的贵族少女。“我从小喜欢看书,小时候常垫着板凳从家里的书柜拿书看。”谈起自己的文学启蒙,杨一凡笑着说道,得益于喜欢文学的母亲。她家里有一个很大的书柜,从书柜里拿书看,算是她小学时最大的乐趣之一,也是她养成阅读习惯的开始。
2018-01-20 08:1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金燕翔
杨一凡(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一届“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文学艺术大赛中,绍兴鲁迅中学高三学生杨一凡凭借一篇《匠心》摘得大赛最高奖项,这已经是她近半年来获得的第四个全国性作文大赛一等奖。而在生活中,这位00后小才女还是一个喜欢素描的理科生,去年11月刚以442分位列浙江省高考选考第一名。
作为一个理科尖子生,竟然有如此惊人的文学素养,杨一凡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她的老师和家长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1月19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杨一凡:从小喜欢看书 一有创作灵感就记纸上
在绍兴鲁迅中学的图书馆,记者和杨一凡面对面开始了采访。眼前的杨一凡身材修长,气质恬静,谈吐之间不急不躁,一如童话故事里走出的贵族少女。
“我从小喜欢看书,小时候常垫着板凳从家里的书柜拿书看。”谈起自己的文学启蒙,杨一凡笑着说道,得益于喜欢文学的母亲。她家里有一个很大的书柜,从书柜里拿书看,算是她小学时最大的乐趣之一,也是她养成阅读习惯的开始。
杨一凡在获得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至于看什么书,杨一凡并不挑剔。童话、诗歌、历史,乃至科学,只要是感兴趣的,她都会拿过来看一看。“也没有规定的阅读时间。早饭时、等车时,只要一有空,我就会看书。”杨一凡说,以前学业不太重时,她看书的时间比较长。升入高中后,她一般会先完成作业,然后再看书。
看的书多了,杨一凡慢慢有了创作的欲望。”因为我最喜欢看童话,所以最开始写的也是童话。”杨一凡告诉记者,小学五年级时,她在母亲的指导下,完成了第一篇童话故事《宠物猫出逃记》。“这是我第一篇字数过千的文章,写得比较辛苦。但写完后,成就感很大。”杨一凡说。
《魔力星球》新书发布上的杨一凡(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有了这次成功尝试,杨一凡慢慢喜欢上了写作。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比较有趣的事情,她就会记在纸上作为题材,等有空的时候去写一写。2011年,她开始创作人生中第一本长篇小说《魔力星球》。这是一本奇幻类型的书,书中不少情节来自于杨一凡和好朋友相处时的经历,有一个人物的名字还是杨一凡朋友姓名的谐音。目前,该书已经再版加印了一次。
“学习和爱好其实并不冲突。”杨一凡说,除了看书和写作,她还有着素描的习惯。这些爱好既扩充了她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她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
“最重要的是把握住一个度。”杨一凡举例道,她平时也看奇幻、玄幻类网络小说,但在阅读前,她会进行一定的选择,阅读时也会控制住时间。
老师:培养学生自制力 让他们顺其自然的成长
自进入高中以来,杨一凡先后荣获第十八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国家级特等奖、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总决赛一等奖、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决赛一等奖、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十佳小作家(第一名)、第十一届“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文学艺术大赛写作一等奖、在第七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中获全国“十佳校园文学新苗奖”和第十六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全国一等奖。
而这些荣誉并未影响她的学业,在2017年11月举行高三英语和选考3科中,杨一凡以442分的总成绩获浙江省最高分。
李莉(左)和杨一凡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她最大特点有定力,静得下心。”谈及杨一凡处理学业和爱好的诀窍,陪伴了她高中三年的语文老师李莉说道, 也许是阅读和写作时培养的习惯,杨一凡在学习时特别的专注,这让她可以很快的理解知识。
对于杨一凡作为理科生,竟然能屡获作文大奖的情况。李莉老师认为,学理和写作并不相悖。相反的,理科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能帮助作者更好的构思。“在历次比赛中,评委老师都很喜欢一凡的独特视角和行文构思。” 李莉老师说道。
杨一凡获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十佳小作家第一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恰如理科和写作不冲突,李莉老师还表示,爱好和学习也可以齐头并进。“最重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让他们能够合理分配时间。”李莉老师说道:绍兴鲁迅中学秉承“立人”理念,一直很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绍兴鲁迅中学的图书馆和阅览室,还有学校的语文思维广场,都为鲁中学子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只要学生能兼顾到学业,老师们会让他们顺其自然地发展各项爱好。“实践证明,一个能持之以恒热爱一项事物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也有不服输的劲头。”李莉老师如是说。
母亲:言传身教为主 在她需要的时候帮助她
虽然杨一凡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在她的母亲徐美芳看来,杨一凡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这个年龄段孩子喜欢的休息活动,她也很喜欢。”徐美芳说道,即便是现在,每到周末,杨一凡都要玩一两个小时的网络游戏。但只要不过度,她和丈夫一般不干涉女儿。
杨一凡(中)和父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比口头教育,我和她爸更倾向于言传身教。”徐美芳告诉记者,自己的职业是医生,平时很喜欢写作,也是绍兴市作家协会的会员。但她从未硬性要求女儿杨一凡看书写作。相反的,由于自己经常拿着书在看,杨一凡从小也有阅读的习惯。
徐美芳还透露,别看杨一凡现在获了很多大奖,但她刚开始写作时,其实也不好。“当时她写的文章都比较短,但我觉得她有这方面爱好,就鼓励她写一篇一千字以上的文章。”徐美芳笑着说道,当时,杨一凡还挺不愿意,自己是经过不小的努力,才让她同意。谁知道,一下午,她就写成了《宠物猫出逃记》。“这对她的激励很大,从此慢慢有了写长文章的勇气。”徐美芳说。
杨一凡(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此,杨一凡就常和徐美芳讨教写作的技巧。慢慢地,杨一凡开始有了自己的文风,有些时候,还会和徐美芳争论怎么写更好。现在,母女俩还一起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徐徐言之”,经常晒一些两人的作品。“她现在的文章,连她的工程师老爸都觉得好,我可教不动她了。” 徐美芳笑着说道。
浙江新闻
匠心 中国梦
作者:杨一凡 指导老师:李莉
穆爷爷是镇上的木匠。说是木匠,我却觉得,他窝在我们这一方偏僻的小镇,委实有些屈才。
穆爷爷年逾古稀,仍精神矍铄,一双眼睛并无寻常老人常蒙的灰翳,目光锐利沉凝。听说他在抗战时便失了父母,被一个好心的木雕师傅养大。木雕师傅本是紫禁城里头修缮宫殿的匠人,听说刻刀下的凤凰漂亮得像是要飞出来一样。后来外夷几次打进了京城,他就和几个人一起逃了出来,几经辗转流落到了这穷乡僻壤的地方。穆爷爷承袭了他的手艺,一手木雕同样出神入化。奈何战乱里无人还有心力去赏什么木雕,他便转了行,做了个普通的木匠。
平日里,穆爷爷做些简单的木工活计。
“穆爷爷”这称呼,实际上也唯有我唤他。穆爷爷住在镇外传说闹鬼的废园子里,又因性情不喜喧闹了些,多次训斥了去废园子探险的孩子们,便在孩子中得了个“老怪”之名。而我,怕是唯一一个,从始至终都静默无声的孩子了。也因此,我才得了在废园长久停留的特权。
废园已有好些年头了,大约在晚明时便已建成。其间换了数任主人,最终荒芜破落至此。别人都不懂,为什么穆爷爷要住在这么个几乎坍圯了半数的地方。只有我明白,穆爷爷是为了这园子里的木雕。
这木雕似乎是两代人的执念。穆爷爷时常在园子里抚摸着那些染上尘埃、疲惫不堪的雕花,就像很多年前那位木雕师傅所做的那样。木雕师傅在这园子里叹惋了半辈子,最终也未能见到它焕然一新的模样。听闻这位老人临逝时还拉着穆爷爷的手嘱咐,游廊的花窗该如何开,亭子的匾额该如何修复,末了说:“老头子我这一辈子,最遗憾的就是看着那帮洋鬼子打了进来,毁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当年我没出息,自个儿跑出了京。老天爷发善心,让我到了这儿,安安稳稳活了几十年。可我这心里头难受啊!那年我背着包袱走出屋子,见着的最后一样东西就是我还没做完的花雕……”
“小穆啊,老头子有私心,舍不得这门手艺跟着我埋进土里。你把那园子修修好,就当是圆了老头子的一个梦。”
我不懂那是怎样深重的愧怍和念想。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对《匠心 中国梦》的评语
记忆里穆爷爷曾说:“丫头,你看看这些木头。它们都是活的啊!这些断了翼的鸟,折了枝的花,也会感到疼的啊。”
彼时我抬着头,懵懵懂懂地问:“是像阿苗摔伤了一样疼吗?”好像世间之事,至伤痛也不过臂上一块瘀青。涂上药酒,吹一口气,就可以消隐无踪。
“还要更疼啊。”穆爷爷笑了起来,抚摩着我的头发,“阿苗长大了就会懂的。”
我时常觉得,穆爷爷做木匠,不过是为了挣得些让他活下去的钱财,而活下去,则是为了修复那些木雕。
在那些缓缓流动的时光里,我也曾整日徘徊于亭台楼阁间,指尖掠过雕花的窗棂。我想,一定有那样的一个瞬间,我也曾感受到指尖的温热与浅浅的呼吸,听到那些花鸟的不甘,不甘湮没灰尘,如秋虫敛鞘翅,在枯叶下瑟瑟忍冬。
我想穆爷爷的感触定是比我更深,我清晰地记得那个看见过千百回的画面:旧屋,木凳,暖阳。穆爷爷伏在案上,布满皱褶的手一丝不乱地刻下起死回生的诏令。他的脚边堆满木屑,空气里有陈旧却不曾霉变的木香。
好像一个世界的种子就在那把刻刀下,破土成芽。
时光荏苒,岁月静默。小镇一如既往的宁静,而我却日复一日地成长。
穆爷爷比过去显得更老了。他的腰杆不再挺直,一头白发如废园里的荒草,整个人犹如一枚失水皱缩的橘核。那双眼睛染上一点点浑浊,却依然可见其中的执著。
他开始加快了修复木雕的速度。以往我去时,还能见他在做着不知哪家的木凳,现在却已渐渐看不到了。他一心扑在了他的木雕上。
穆爷爷说:“丫头,我担心我的时间不够了啊。”
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消瘦着,好像把所有的气血都注入了刻刀。
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什么事要发生了。
但我没有一次试图阻止过穆爷爷的废寝忘食。那样的专注,仿佛最轻微的扰动都是一种罪过。
现在回头看去,我想有些事情早已注定。或许,在木雕师傅收下这个弟子时,命运就开始以无可逆转的姿态走向终局。
那一日我出门前,母亲接了个电话,在那里怔怔站了几秒,尔后放下听筒向我招手:“阿苗,回来。”
我站住了,犹疑了一瞬间,又迈开了步子。
“我要去废园。有什么事,一会儿再说吧。”
好像这样就能改变已发生的事实一般。
母亲急急地追出来,我却已消失在小巷深处。
我到废园时,静寂的园子里隐有人声。我并没有进去,而是转了个弯,去了废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那里有一座小亭,四根红木柱子上游龙蜿蜒,昂首奋飞,栩栩如生。
——昨日我来时,穆爷爷指着那条失了双眼的游龙,道:“这是园里最后一处需要修复的地方了。”语调兴奋如孩童。
“了却这桩心愿,我也能安心地入土了。”
谁料竟一语成谶。
穆爷爷的葬礼我没有参加。很不可思议地,我觉得穆爷爷仍然在那园子里,静默地摩挲着那些活过来的木头,古老的纹理斑驳出崭新的色彩。葬礼时我就在那儿,独自像个疯子一样地哭了一场,泪眼朦胧中重又看到了那个苍老却笃定的身影。
我想穆爷爷一定还是开心的吧。
看着两代人,或许是更多人的梦想在手下圆满。
那以后我再未去过废园。不,现在它已不叫废园了。省城来的专家见到它后如获至宝,听闻修复它的老人业已过世,又是好一阵扼腕叹息。
废园的名字被从古籍中翻了出来。它叫匠园。工匠的匠,木匠的匠。
镇上的几个老人一拍脑袋,笑叹道:“我说老穆怎么总守着那个园子呢。你还记得不,他单名一个匠字啊!”
穆匠。木匠。匠园。
命运总喜欢这样的巧合。但我想,或许还不仅仅是如此。
初见穆爷爷时我曾问过,修复这些木雕,究竟有什么意义。
穆爷爷的刻刀顿了顿,目光渺远至无尽的远方。而苍老的声音流淌过时光,在岁月中轰然回响:“在你们眼里,或许毫无意义吧?但是丫头,你要明白,这就是匠心,这就是责任。答应的事情就要做到,该做的事情就要做好。择一职,专一事,尽一生。”
穆匠之心。木匠之心。
这就是匠心。
择一职,专一事,尽一生。
只恐泪落如雨,故此,再不敢踏足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