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寄生虫为什么获得奥斯卡奖:评寄生虫 奥斯卡最佳不等于完美

寄生虫为什么获得奥斯卡奖:评寄生虫 奥斯卡最佳不等于完美我相信《寄生虫》并非想要表达这点,穷人变富人很难,但并非绝无可能。而且,穷人和富人也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相反的,只不过是因为穷人寄生富人是最为直接的表现方式,用来表现“寄生关系”的人类社会比喻很合适,因此电影设计了穷人和富人。并且,在设计穷人富人的时候,电影也没有过多的赋予其典型意义,使穷人富人成为一种符号象征,而非群体代表。如此,就能理解为什么《寄生虫》的穷人不那么“穷人”,富人除了“有钱好骗”没有给人留下其他印象。因为他们并非重点,穷人富人甚至是能更换的符号。之所以说贫富矛盾并非《寄生虫》的重点,是因为这将导致一个更严重的潜台词。发生寄生关系的是两个物种,如果贫富矛盾是重点的话,这是否暗示穷人和富人是两个“物种”,跨越彼此阶级的可能性为零?可以发现,《寄生虫》的两个巨大转折,都是围绕“寄生虫”这一灵感而产生的。如果是想要揭晓“寄生关系”这一灵感,完全可以将镜头给到老保姆。但是,为了让这

关于这一点,我认为说得也是有道理的。尽管电影在前一个场景简要的表现了金氏一家的良知,他们喝酒间还会考虑之前取代的人的工作命运,但是金氏一家开门的风险实在太大了,不符合人物最小保守行动原则。更合理的设计应该是双方不断扯皮,金氏一家坚持不让进,而老保姆坚持要自己拿东西,并在最后由老保姆祭出杀手锏,给出金氏一家不得不开门的理由,这一场景才算合理结束。

寄生虫为什么获得奥斯卡奖:评寄生虫 奥斯卡最佳不等于完美(1)

除此之外,《寄生虫》也存在各种大大小小的逻辑漏洞。朴氏一家对金氏一家的各种漏洞疑心甚少?朴氏夫人似乎只是个花瓶,朴社长为何如此深爱?他们一家为何看起来没什么家庭矛盾?金氏一家为何要冒险渗透四个岗位?如果哥妹二人工作稳定,那他们家的收入已经不少了,而每渗透多一人,暴露可能性就多一分。万一暴露了,金氏一家最终又没工作的境地。一方是低风险中收益,一方是高风险高收益,金氏一家为何选择后者?房产中介在勘察房屋时难道不会发现地下室吗?闪烁的灯泡为何一直没有更换?

最重要的问题是,如果《寄生虫》真的有那么多逻辑漏洞,为什么还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我认为,《寄生虫》确实没有交代以上诸多问题,但是这些逻辑漏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二)

论创意,《寄生虫》可谓一绝。当老保姆走进地下室的那一刻,顿时让人了悟“寄生虫”的片名是什么意思。原本金氏一家渗透进富人家庭后,我以为这就是电影所谓的“寄生”。但是,揭晓老保姆夫妻地下室的秘密后,不得不说,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寄生虫”之意,颇为形象。甚至,这一寄生关系还引人遐思,穷人躲在豪宅地下室,是否寄生了一个又一个的上流家庭?

寄生虫为什么获得奥斯卡奖:评寄生虫 奥斯卡最佳不等于完美(2)

可以发现,《寄生虫》的两个巨大转折,都是围绕“寄生虫”这一灵感而产生的。如果是想要揭晓“寄生关系”这一灵感,完全可以将镜头给到老保姆。但是,为了让这一真相的揭晓更有冲击力,电影几乎整个前半段都在铺垫。而在结局时,电影让金氏父亲转变为这一豪宅、富人家庭的“寄生虫”,讽刺意味十足。为了实现这一讽刺性的转变,电影在高潮部分激化了贫富矛盾情绪,将金氏父亲逼上这唯一的道路。换言之,《寄生虫》的高潮是为了“金氏变成寄生虫”而服务的。

寄生虫为什么获得奥斯卡奖:评寄生虫 奥斯卡最佳不等于完美(3)

以这种角度来看,《寄生虫》无关贫富矛盾,核心主题其实是「寄生关系」。试想一下,如果将高潮部分的贫富矛盾换成其他矛盾,只要能将人物逼上绝路,完成“寄生虫的转变”,那么整个故事框架——「揭示寄生关系」和「变为寄生关系」的两次巨大转折——依旧是行之有效的。《寄生虫》想要表达的,始终是描绘出这一“寄生关系”。

寄生虫为什么获得奥斯卡奖:评寄生虫 奥斯卡最佳不等于完美(4)

寄生虫是生物学的概念,有三种寄生形式,分别为共栖、互利共生、寄生。电影中,金氏一家起初渗透进富人家庭,金氏一家受益,而朴氏一家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乃共栖。而金氏一家和老保姆夫妻的矛盾引发了朴氏一家的惨案,这则可以看作是寄生关系,即被寄生的一方不仅不受益,而且还受害。我们总是会从大自然中品悟道理,以大自然为比喻,譬如《三傻大闹宝莱坞》中,老院长就以鸠占鹊巢的现象比喻社会竞争的激烈。而在《寄生虫》中,则为我们描绘了另一幅大自然的比喻,让我们一睹人类社会中那些近似“寄生关系”的现象。

之所以说贫富矛盾并非《寄生虫》的重点,是因为这将导致一个更严重的潜台词。发生寄生关系的是两个物种,如果贫富矛盾是重点的话,这是否暗示穷人和富人是两个“物种”,跨越彼此阶级的可能性为零?

我相信《寄生虫》并非想要表达这点,穷人变富人很难,但并非绝无可能。而且,穷人和富人也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相反的,只不过是因为穷人寄生富人是最为直接的表现方式,用来表现“寄生关系”的人类社会比喻很合适,因此电影设计了穷人和富人。并且,在设计穷人富人的时候,电影也没有过多的赋予其典型意义,使穷人富人成为一种符号象征,而非群体代表。如此,就能理解为什么《寄生虫》的穷人不那么“穷人”,富人除了“有钱好骗”没有给人留下其他印象。因为他们并非重点,穷人富人甚至是能更换的符号。

寄生虫为什么获得奥斯卡奖:评寄生虫 奥斯卡最佳不等于完美(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