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藏品(雍和宫的金瓶)
雍和宫藏品(雍和宫的金瓶)
雍和宫内珍藏着一件金奔巴瓶。此瓶共制两件,在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之下设计制作的,其中一件颁于西藏大昭寺 , 一件颁于北京雍和宫。 此金瓶称 : “金奔巴瓶” , “奔巴" 即藏语 “瓶” 的译音 , 系藏传佛教的重要供器。
金瓶高35.5厘米,瓶腹径21厘米,底径14.5厘米,重2850克。瓶腹上部为一圈如意云头图案,中部錾刻“十相自在图”。此图由7个梵文字母和3个图形组成,又名“十轮金刚咒”,藏语称“郎久旺丹”是修习藏传佛教密宗时轮金刚本尊大法时所持的咒语。金瓶的瓶座于瓶盖饰云头、海水、如意宝珠、缠枝莲图案,瓶盖顶部嵌白玉一颗,其下嵌松石、珊瑚、青金石等。金瓶外包5色绸缎缝制的瓶衣,另有象牙牌5支,系掣签书写灵童名字之用。此瓶系以皇宫内库六成金80两制作,其造型取材于皇宫内藏草瓶而略加改制,并于当年交西藏大昭寺和北京雍和宫大殿内供奉。
关于颁发金瓶的缘由 ,还要追溯至当年清政府派大军入藏 , 平定廓尔喀入侵后 , 为割除吹忠降神妄指活佛转世灵童之弊 , 规定此后达赖、 班禅以及章嘉、 阿嘉、 洞阔尔等大活佛转世灵童须在大昭寺、 雍和宫以金瓶掣签认定。 在藏传佛教古寺雍和宫内的乾隆御制 《喇嘛说》碑文中讲得十分清楚。是针对当时在活佛转世制度执行中产生的 “ 皆以兄弟叔侄姻娅递相传袭”的严重弊端 , 指出 “ 近日其风日下 , 所生之呼必勒罕 ,率出一族 ,斯则与世袭爵禄何异”? 碑文中又云 “兹予制一金瓶 ,送往西藏 ,于凡转世之呼必勒罕 , 众所举数人 , 各书其名置瓶中,掣签以定”。“各蒙古之大呼必勒罕转世,令于雍和宫之金瓶内掣签”。其目的在于“整治流弊”,以“安藏辑藩,定国家 《喇嘛说》清平之基于永久”。在《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第一条中即规定:今后遇到寻访灵童时,邀集四大护法,将灵童的名字及出生年月,用满、汉、藏3种文字写于签牌上,放进瓶内,选真正有学问的活佛,祈祷7日,然后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正式掣定。 从此 , 金瓶掣签制度成为乾隆末年以后认定达赖、 班禅等大活佛的法定程序 , 即使有转世灵童免于掣签 ,也必须先报中央政府 , 经中央派员审查批准后方能有效。 200多年来 , 这一制度己经成为必须遵行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