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万英的故事(他向外地游客讲述自己的故事)
汪万英的故事(他向外地游客讲述自己的故事)谭弟双和他的帮扶干部老韩1972年,谭弟双出生在海拔1400多米的全兴村荞垻大山上,这里过去不通公路,与外界仅靠一条小山路连接,到山下最快也要三四个小时。家里只有一间烂木列房,他排行老幺,上面有四个哥哥。他小时候到山外的官田小学上学,天不亮就出发,到学校人家已经上完第一节课;中午用一根烧包谷或一个烧洋芋当午餐,下午放学回家时天已黑尽。小时候他家里实在太穷了!他读八册时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牛、打柴维持生计。走进洁净的客厅,左边摆着漂亮的布艺沙发和靠枕,右边放着崭新的矮组合柜,中间靠墙放着一张多功能电暖桌和三根长板凳,桌上放着一个保温杯和一罐黄精饮料,墙上挂着一幅装裱好的行书“饮水思源”,谭弟双说这是老韩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全国著名书法家写的字装裱好后赠送他的。“我把这幅字挂在正屋中央,把微信取名‘饮水思源’,就是想表达我内心对共产党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党恩。”走进他的寝室,床上整齐地铺
从贫困户到优秀共产党员
“7月1日是党的生日,也是我的生日,我在这天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感到万分荣幸和激动,更加感恩党和国家。”脱贫户谭弟双无限感激地说。他是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全兴村贫困户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第一人,今年四月火线入党,“七一”被中益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谭弟双的荣誉证书
他的家是一栋二层楼小洋房,明媚的阳光下,洁白的外墙,黑色的琉璃瓦,红色的檩缘,看起来特别养眼。朱红的大门,洁白的窗框上贴着红底黄字的对联:“脱贫增收搬新家,幸福生活乐开花”,横批“永铭党恩”。谭弟双说这是他的帮扶干部老韩按他的意思帮他写的。
走进洁净的客厅,左边摆着漂亮的布艺沙发和靠枕,右边放着崭新的矮组合柜,中间靠墙放着一张多功能电暖桌和三根长板凳,桌上放着一个保温杯和一罐黄精饮料,墙上挂着一幅装裱好的行书“饮水思源”,谭弟双说这是老韩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全国著名书法家写的字装裱好后赠送他的。“我把这幅字挂在正屋中央,把微信取名‘饮水思源’,就是想表达我内心对共产党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党恩。”
走进他的寝室,床上整齐地铺着一床红色的被子,窗外的阳光透过金黄的窗帘,照到墙上一幅栩栩如生的《荷花蜻蜓》装裱画上。谭弟双说,这是农总行画家来中益扶贫时特意为他画的,希望他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走进她女儿的房间,一套农行重庆分行纪委办捐赠的木书桌椅摆在窗边,桌上放着一把电吹风和一本《农行重庆市分行“精准扶贫”携手同行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谭勒花纪念》相册,“要不是党,要不是这些扶贫干部的帮助,我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谭弟双打开了话匣子,讲起了他的人生故事。
1972年,谭弟双出生在海拔1400多米的全兴村荞垻大山上,这里过去不通公路,与外界仅靠一条小山路连接,到山下最快也要三四个小时。家里只有一间烂木列房,他排行老幺,上面有四个哥哥。他小时候到山外的官田小学上学,天不亮就出发,到学校人家已经上完第一节课;中午用一根烧包谷或一个烧洋芋当午餐,下午放学回家时天已黑尽。小时候他家里实在太穷了!他读八册时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牛、打柴维持生计。
谭弟双和他的帮扶干部老韩
1995年他开始外出打工,因没文化没技术没挣到什么钱,就回家种黄连、烤烟和玉米,勉强填饱肚皮。2005年他再次外出打工,2008年经人介绍娶了一个外地媳妇,给对方父母两万元彩礼钱,花光了他打工的所有积蓄。婚后不久,新媳妇过不惯山里的穷苦日子,几次背着他回娘家都因大山迷路被他找回。为了留住媳妇,谭弟双尽最大努力辛勤劳作。2009年6月,媳妇坚决地对他说:“这里实在太苦了!我再也过不下去了。你送我回去吧。”心地善良的谭弟双肯求媳妇把1岁2个月大的女儿留下后,送她回了老家。之后,媳妇打来过几次电话。每次听到电话,女儿就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要妈妈!”谭弟双只好哄女儿说去找妈妈,流着眼泪背着她到山林间乱转,直到女儿哭累了睡着了才回家。
2014年6月,谭弟双母亲由肺气肿转为肺癌,父亲患有心脏病,他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久母亲去世。他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照顾幼小的女儿。女儿上学后,因山高林密路险,他每天早晚接送女儿上下学;女儿住读后,他每周一一大早把女儿送到学校,周五下午到学校把女儿接回家。他还要照顾年近八旬长期服药的父亲,隔三岔五陪父亲到山外看病拿药。他常常天不亮就早早起来,为父亲做好早饭才上山干活或外出打临工,晚上回家又赶紧给父亲做饭。家里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中益乡被划为重庆市深度贫困乡后,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力度,谭弟双也迎来了脱贫增收的春天。家里贫困,政府送来低保金、安排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发展生产,政府发放种粮直补、产业补助、新种黄连补助等,为他投产业和人身保险,2018年5月农行重庆分行给他发放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帮他扩大黄连种植规模;女儿读书,不仅有教育补助,还把她送到重庆市里参加农行“精准扶贫”夏令营活动开眼界长知识;逢年过节,各级领导爬高山到大山里来看望,送来慰问金。政府还把他选为了荞坝组的院落长。
谭弟双在老家卖黄连
“老韩他们对我太好了!”谭弟双说,他家所在的深山,冬天一过,漫山遍野鲜花盛开。老韩建议他利用好这天然的蜜源资源,大力发展养蜂业。没有技术,老韩就爬高山走小路不辞辛劳给他送来养蜂技术资料;他识字不多,看资料困难,老韩就一段一段讲给他听,还动员他参加村里组织的养蜂知识培训班;遇到难题,老韩又请来高级农艺师面对面为他答疑解惑,手把手传授养蜂技能。
经过帮扶,谭弟双摘掉了低保的帽子也脱了贫。脱贫后的谭弟双不忘党恩,总想着如何报答党恩。他找老韩表达了想法,老韩告诉他,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于是他想回报社会,为荞坝崖上的群众做点什么。为了改善荞坝组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很久以前村民们自筹了3万元资金修路,由于能力有限只修了一小段就作罢了。2019年政府出资修路并硬化,谭弟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路修好。他减少了去自己地里和外面打零工的时间,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修路上,当起了义务监督员,每天到现场巡察监督和指挥,哪里挖宽一点,哪里需回填等等。当施工受个别村民阻扰,他就发挥自己熟人多的优势,将矛盾一一化解,确保荞坝公路保质保量按时完工。
“我从老韩他们身上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特别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是2019年4月15日,我光荣地被选为群众代表,十分荣幸地受到的亲切接见,与书记握了手。一想到这些,我就对中国共产党感恩不尽,要不是党,我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我迫切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谭弟双真诚地说。
谭弟双的客厅
得知他有入党意愿,老韩和全兴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亚平主动当他的入党介绍人,并多次上门辅导他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还几次把他叫到村委会,问他学党章的进度和收获,帮助他提高思想认识。2019年6月12日,谭弟双天不亮就出门,步行近三个小时来到全兴村委会,从帆布包里拿出用塑料纸精心夹护的入党申请书,用他那布满茧子的双手,微微颤抖地递交到刘亚平手中,成为全兴村贫困户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第一人。
荞坝组有20多户人,每户相距步行要一个小时左右。2020年春节期间,在外打工人员纷纷回家过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谭弟双主动担责。为了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他深入农家,认真排查,扎实宣传,仔细询问,查看有没有串门、扎堆、发烧咳嗽、从武汉回来人员等情况。还建立了荞坝组微信群,把上级的新要求新规定迅速发到群里让大家周知,把自己对抗疫的想法、需要村民配合支持的事项发在群里。为防止不明车辆人员擅自入山,他使出全身力气搬来一根废木头横放在机耕道与外村的交界处,使外来车辆无法进入。同时,他白天戴上执勤袖章在卡点和机耕道沿线巡逻,晚上用微信向村里及时报告当日的疫情防控情况,即使下大雪也不例外。
谭弟双给外地游客讲他的脱贫故事
今年4月7日,谭弟双在他老家的院坝里庄严宣誓火线入党。今年7月1日,谭弟双被中益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7月1日是党的生日,也是我的生日,我在这天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感到万分荣幸和激动,更加感恩党和国家。”谭弟双说,他家现在种植黄连七亩多,养蜂十几群。今年他卖黄连加上公益性岗位等,已收入四万多元。如今,他已搬进了政府为贫困户新建的易地搬迁小区,女儿也上了初中。“想想现在的幸福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要为人民群众多做好事,多办实事。下一步乡村振兴,我要带领周边的老百姓,发展好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共同奔小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图片/作者提供
◆编辑:徐向东
◆二审:曾淑花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