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武穆祠怀古(武荣时光百年黑瓦)
满江红武穆祠怀古(武荣时光百年黑瓦)这座黑瓦窑由方石垒成,呈半球型,高6米,宽4米,形似老龟的背壳,静静地立在村子的角落里。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记得,这座黑瓦窑一带以前俗称“瓦窑口”,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上世纪80年代,这里还有7个瓦窑,有近100人从事制瓦、烧瓦,窑火经久不熄。南安市康美镇福铁村垵内武荣古郡,村野乡间,随处散落着披着黑瓦的老房子。那历经百年风雨的瓦片,在时光里静默无言。而它们也许就出自南安康美镇福铁村内的一座瓦窑。*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年黑瓦 最是思乡
武荣时光
——※※※※※※——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瓦片是不可或缺的屋顶元素。黑瓦的制造据说最早传于宋代,因明清时期大量民居的建造而盛极一时,传统土木结构建筑的屋顶、飞檐翘角都是采用专门烧制的黑瓦来构成。红砖墙、黑瓦片,是闽南古厝最传统的配色,也是最浓厚的那抹乡愁记忆.....
武荣古郡,村野乡间,随处散落着披着黑瓦的老房子。那历经百年风雨的瓦片,在时光里静默无言。而它们也许就出自南安康美镇福铁村内的一座瓦窑。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南安市康美镇福铁村垵内
这座黑瓦窑由方石垒成,呈半球型,高6米,宽4米,形似老龟的背壳,静静地立在村子的角落里。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记得,这座黑瓦窑一带以前俗称“瓦窑口”,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上世纪80年代,这里还有7个瓦窑,有近100人从事制瓦、烧瓦,窑火经久不熄。
傅荣水
村里瓦窑是属于生产队的,到改革开放,才让私人承包,当时很多人,很热闹,全村都在烧窑,烧好售卖,很旺盛,到处都在盖房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无可替代的瓦片被钢筋混凝土取代,烧制瓦片这一传统手工艺慢慢也被边缘化,瓦窑一个接一个熄火。
傅荣水
后来不适应时代,都用钢筋水泥,用瓦的比较少,所以没人要做烧窑,我就重拾做古早传统,我热爱烧窑,也不怕辛苦。
40年前,30岁出头的傅荣水从父亲手中接过这座瓦窑,当时他想的是以此养家糊口,没想到坚持下来,竟保住了“瓦窑口”的最后一个“火种”。
每天清晨,瓦窑工人开始一天的工作,安静一夜的瓦窑也开始了一天的生机。
踩土
傅荣水
牛踩的土,水分比较均匀,用机器踩的,水分比较不均匀。踩到适当,里面没有颗粒,绵绵的,推开很绵密,要踩两天。牛如果被蒙住眼睛,让它看不到自己的脚印,踩出来才会均匀,如果看见脚印,踩出来的脚步会比较轻。这头水牛踩十几年了,算老工人了。
制瓦
踩土完工,水牛的任务完成,瓦工才上场。一个瓦斗、一把木弓、一块木片,就是制瓦的全部工具。傅荣水的儿子傅文东,十五岁开始跟父亲学烧窑。和砖瓦打交道20来年,制瓦的动作,他每天都要重复五六百次。
风干
在熟练的瓦工手中脚下,全程不到两分钟,一片瓦就基本成型。“生瓦片”一片片叠起如同书页,在凉阴处、在时光中,慢慢晾干。
入窑烧制
风干后的生瓦坯,紧接着就是要放入瓦窑烧制了。
傅荣水
烧制一般十来天,七天大火,三天中火,如果有时候天气比较潮湿,要烧十几天,看具体情况,一般烧得越久越好,瓦慢慢烧熟比较好,不能一下子烧熟。刚开始小火,慢慢升上去,火也不能过大,瓦片会烧变形。火不能过旺,窑坏倒塌,火适当最好。
当瓦窑开始烧制的时候,慢慢的,窑内的温度将达到上千度,窑外的温度大概有四五十摄氏度,工人们需24小时轮流值守,不停地向窑内添柴,随时观察火候。
傅荣水
瓦在里面快烧熟了,火有个火笋,火焰高上来烧,也有声音,像打雷一样。到快熟的时候,提前一两天就有声音,像打雷一样有一定的声音就好,如果太大声瓦片会烧变形,声音不能过大。
普通的泥和土,在古窑里历经着火的锤炼。在隔绝空气氧化的情况下,瓦坯在瓦窑内的高温中慢慢变黑,这就是“黑瓦”得名的原因。
傅荣水
用于建古厝,寺庙。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先有黑瓦,后有红瓦,黑的代表时间比较悠久,如果没有弄坏可以用几百年,如果有损坏的,修修补补就可以,简单修修补补。黑瓦的性质比较好,比较不会风化。
瓦片出窑
一片黑瓦的产生,需要历经2个多月的时间。没有裂痕、声音清脆、质地坚硬,才能算是一片好瓦。在那个什么都很慢的年代,人们在烟火中静待黑瓦的诞生。在那个没有马路和车轮的年代,这一方的黑瓦,经由东溪水送至他乡。历经百年,带有闽南印记的红砖黑瓦,记载悠悠岁月和一方乡愁。
傅荣水
早年改革开放,人民公社靠溪,后来建了一座桥,才改陆运,不然原本要挑到船上,有陆运也有一部分水运,后来路修好,全部陆运,就没用水运了。
百年时光,悠悠溪水,瓦窑还是原来的样子,晨起黄昏,老黄牛依然相伴左右,脚踏黄泥,一圈圈转啊转,就像岁月的年轮一圈又一圈。
傅荣水
像老黄牛,习惯了,不会累。基本都在这里,出去外面一会儿也是回到这里,这是我生活的地方。
一代人在闽南古厝里嬉笑怒骂地长大,也看着红砖黑瓦在历史的蜕变中渐次消失。红砖黑瓦,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家,是游子安放灵魂的栖息地。也许,守着瓦窑,就是守着旧时光,守着那乡愁。
【记者:林雅榕 黄佳利 郭金双】
编辑:南安市融媒体中心
长岛
来源 南安市广播电视台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