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金寨千坪映山红(赤寨红红赤寨)

金寨千坪映山红(赤寨红红赤寨)

赤寨红,红赤寨

□张志星

  一座亭,一块碑,几座土楼,几口池塘,几丘畎亩,几簇巴蕉,几声啾啁隔空,几阵狺狺犬吠,置身于四面青山环抱里,革命基点村赤寨静谧而安详,就像母亲怀抱里熟睡的婴儿一样,安然怡静幽眠。
  从永定区县治所在地凤城出发,驱车向西沿西溪河溯流逶迤而行,约一炷香功夫,抵达西溪乡。西溪乡是袖珍的,是全区人口最少的建制乡,乡政府是开放式的,车子从乡政府东西相向的办公楼穿肠而过,七站八所,分列两边。车子开始沿涧流而爬升,掠过山水缘等掩映于翠绿阴翳之中的休闲山庄,跨过一座古桥,按照路标指示左转,向上向高,七折八拐,一路鸣笛,半个时辰来到赤寨。
  山树葱笼,山峰竞秀,如一个个哨兵一样昂首挺立枝干遒劲盛装相迎的枫树将山寨涂抹得红红艳艳。据说,再早些时,满山的杜鹃,更是让赤寨灿若云霞,红胜香山。
  这里曾经是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军事首脑和大本营,立下不朽的革命功勋,声名远扬。

金寨千坪映山红(赤寨红红赤寨)(1)

  转过弯,豁然开朗。一座亭子赫然入目。此亭屹立村口,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六根主柱支撑,重檐六角造型,红色琉璃瓦盖顶的亭子,攒尖顶上立着一个红五星,远看通体红色,飞檐翘角,美仑美奂。
  这就是军政纪念亭,正面“军政亭”由曾任福建省军区副参谋长熊兆仁少将题写。
  军政亭正面红色柱子上刻着一副对联:赤寨青山留胜迹,丹心铭血铸丰碑。军政亭墙脚左边还有一块纪念碑,上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赤寨会议纪念碑” 由革命前辈伍洪祥同志题写。军政亭的西面柱子又镌刻一副对联:军中显赫力挽狂澜迎旭日,政绩辉煌同兴伟业展鸿图。 
  亭内檐上六个扇面,分别是6幅题词:发扬革命老区精神,把老区建设好。(邱锦才);三年游击战,威震闽西南。(王直);发扬革命精神以育后人。(阮文炳);红军精神,永不磨灭。(陈茂辉);闽西南军政委员会,赤寨会议精神永存。(李德安);发扬赤寨会议精神,创造美好未来。(游梅耀)。
  他们当中熊兆仁、王直、陈茂辉是共和国开国少将,其他都是副军职级以上人物,赫赫有名,一座普通的亭因此变得光辉四射,璀璨夺目,其中熊兆仁是著名的长寿将军、扶贫将军。
  睹亭思人,放飞思绪。题词者全都已经作古,但题词分明记载着他们曾经策马扬鞭的英姿飒爽和戎马倥偬的矫健身影。
  亭有言,碑有语,和着阵阵松涛,讲述着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把人们的思绪带回那艰苦卓绝的岁月。
  1934年的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粮食部副部长的张鼎丞,根据党中央的决定,留在闽西担任中共中央分局委员,继续领导革命斗争。
  目送红军主力部队远去的背影,张鼎丞心里一阵痉挛,就像心脏被人硬生生地掏将而去似的,况且远去的还有曾经并肩作战,如切如磋的毛主席,还有许多自己亲密的战友和曾经朝夕相处的部将,如张云龙、张元培、张元寿,等等。
  目送红军主力部队远去的背影,张鼎丞耳边又想起了毛主席的嘱托:“你还是回到闽西去,那里你熟悉,可以坚持,可以发展。”
  马蹄声去,鼓角声远,红色苏区,大兵压境,白色恐怖。
  国民党在龙岩成立了“清剿”指挥部,汇聚东路纵队所属8个师和地方保安团、民团共10多万人,扬言“在3个月内消灭红军游击队”。
  1935年2月,张鼎丞率部冲破重重封锁回到了永定,在永定下洋月流举行红八团和红九团的胜利会师,开辟和建立了以金丰大山为中心的永东游击队根据地。
  是年3月下旬,中央特派员陈潭秋与邓子恢、谭震林率领的红二十四军七十一团二营也由赣南向闽西方向突围靠拢,顺利抵永定县仙师乡的大阜村,与张鼎丞的游击队汇合。
  生死战友喜相逢,患难兄弟心更近。邓子恢悲痛地讲述了中共五老之一何叔衡英勇跳崖,壮烈殉国的情景。青山才别,却阴阳两隔,张鼎丞为何老的壮烈深深震撼,他抱紧双拳,紧咬牙关,暗暗发下“血债血还”的誓言。 
  张鼎丞忍住悲怆,徘徊踱步,眉头紧蹙,当下的敌强我弱,各自为战容易被击破“剿灭”,如何既保护有生力量,又让敌人伤透脑筋?此时,山风猎猎,虫鸟啁啁,自然界的音符是因为抱成一团而演奏出美妙的和声。团结才是力量,特别是在当下,握拳抱团才是惟一选择,必须尽快建立一个能够领导闽西南游击战争的统一机构。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位当年点燃闽西暴动革命火种,是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指挥影响最深规模最大的闽西四大暴动之一的永定暴动,并在全省最早成立红军营的张鼎丞百感交集,当如虎归山、鱼入渊,再次兴起红色巨浪。
  兵合一处,将聚一起,统一指挥十分关键,依靠群众,灵活游击才是上策。英雄所见略同。他们打算在大阜村召开闽西南军政负责人会议,成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
  可是情况瞬息万变,由于沿途的突围战斗,行军赶路,战士们疲惫不堪,很快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拂晓,战士们还在休息时,国民党军第十师五十二团二营四连在峰市陈荣光的民团和下溪南郑良坤的民团配合下,共300多人分三路包围了过来。事发突然,万分危急。陈潭秋说:“共产党是铁打钢铸的,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也要杀出一条血路,为了人民的解放,我们要活着冲出去。”
  面对敌强我弱,身经百战的张鼎丞、邓子恢、陈潭秋等沉着镇静,指挥若定,且战且退,来到赤寨。
  赤寨,太小了,其地处永定上杭交界处,海拔800多米,隐身于闽西崇山峻岭,万壑丛中,零星土楼低矮,几垄田畴贫瘠,一条羊肠小路穿行,十几户穷苦人家,过着赤贫的生活。
  赤,即红色,除具有空无所有、祼露之意外,还有真诚,忠诚的寓意。
  历史选择了赤寨,赤寨以自己的忠诚,在狂风暴雨中伸开双臂,有力地护住了随时可能熄灭的一点星火。100多人的游击队员受到赤寨贫苦老乡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红薯给战士们充饥,卸下门板给伤员们休息,撕下粗布衣襟给伤员们包扎。
  4月12日,平凡而又非凡的日子。陈潭秋以中央分局代表的身份,在一间四面透风的瓦房里主持召开了闽西南军政领导干部联席会议。他传达了中共中央2月13日的电报指示并代表中央分局讲话,并指出:“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豪绅对革命人民的猖狂反扑,并不说明了敌人的强大,相反,只能激起广大工农群众对反动派的仇恨。”他说:“只要我们坚决执行中央指示,紧紧依靠苏区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就一定能打垮反动派的进攻,使苏区逐渐恢复起来,迎接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与会同志中,有些不承认处于敌强我弱的形势,认为要誓死“保卫苏区”,有些不敢随意取消“牵制敌人、配合主力红军消灭敌人‘围剿’”的任务。
  对此,张鼎丞旗帜鲜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根据中央苏区已经失守、主力红军已到贵州、云南的实际,认为再提出“保卫苏区”和“牵制敌人”,不仅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利于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他说:“我们要面对敌强我弱的现实,首要任务是要摆脱敌人的跟踪追击,保存有生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消灭敌人,恢复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他强调应该按照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总结出来的“十六字诀”等游击战术,灵活机动出奇制胜,才能逐步使根据地和游击武装发展壮大起来。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张鼎丞指着赤寨雄伟的大山掷地有声,引起了邓子恢、谭震林等许多同志的共鸣。谭震林说:“我们不是空谈家,当前要面对的现实,主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等问题。”
  经过两天的讨论,会议确定了闽西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方针任务:即“开展广泛的、灵活的、群众性的、胜利的游击战争”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在军事上粉碎敌人的‘清剿’,保存有生力量,锻炼现有部队;在政治上保持党的旗帜,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组织上保持党的纯洁性、战斗性,保持各地领导骨干的安全与团结”的基本任务。
  任何军事组织和革命武装,没有核心将是一盘散沙,将是游兵散勇。为了统一领导,集中指挥,握手成拳,会议决定将闽西军政委员会改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作为闽西南地区党政军最高领导机构,由张鼎丞任主席,邓子恢任财政部长,谭震林任军事部长。会议将闽西南地区划分为三个作战分区,并分别任命了各分区司令和政委。
  这就是三年游击战争中载入史册的“赤寨会议”。
  赤寨会议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成立以及游击战争战略方针、任务的确定,标志着闽西南党组织统一领导的形成和从正规战向游击战战略转变的完成,既挽救了游击成果,保护了有生力量,又开启了三年游击革命战争的新篇章。
  如果说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历史上走向胜利的一个里程碑的话,那么赤寨会议标志着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无疑,赤寨是革命的山寨,亦是红色的山寨,那是革命群众鲜血染红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人民群众对党、对红军的坚定支持,不惜牺牲自己。那年,共产党人范乐春不幸病逝于这个村庄,当范乐春遗体被赤寨群众安葬在白叶凹头时,国民党当局闻讯后图谋寻尸报复,于是,派兵“围剿”这个村。许多群众被国民党士兵抓去拷打、审问却一无所获。最后,敌人杀害了6位群众并曝尸示众,仍然没有找到范乐春的安葬地。 
  范日喜,就是其中一位革命群众代表。他是当年刘永生司令警卫员范明喜的胞兄,由于跟着共产党闹革命,范日喜的母亲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范日喜则被抓到县城坐牢、灌辣椒水、坐“老虎凳”,受尽磨难与艰辛。
  赤寨以对党、对革命的忠诚,对党和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载入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光荣史册。
  1937年,延安,毛泽东对前来汇报工作的方方同志说:“你回去告诉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同志好,你告诉他们,你们三年苦斗有很大的功绩。”郭沫若于1948年在为方方撰写的《三年游击战争》一文作序时写到:“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是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同样的辉煌昭亮,表示工人阶级的子弟不可屈服,同样的在抗日阶段以及当前的爱国民主革命阶段,发挥了中华民族优秀子弟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一页。”
  赤寨红,红赤寨。在村口回眺军政亭,只见尖顶上的五角星更加光芒四射。“赤寨青山留胜迹,丹心铭血铸丰碑”已经融入这个小山村而永垂不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