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b360荧光黄金(化学发光IVD的黄金赛道)
gsb360荧光黄金(化学发光IVD的黄金赛道)卫生支出快速提升,人均卫生费用持续增长。自2006年以来,公共卫生支出(即政府和社会)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均卫生支出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至2020年我国人均卫生支出达5112元/年,虽增速在2020年降低至9.49%首次低于10%,但个人医药卫生支出保持稳定增长的大趋势并未改变。行业发展的长期驱动力来自老龄化。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且程度继续加深。老龄化及就诊需求推动医院门诊量及住院人次稳定增长,中国医院门诊就诊人次已从2015年的30.83亿人次增长至2019年的38.40亿人次,期间复合增长率为5.6%;住院人次从2015年的1.61亿人次增长至2019年的2.12亿人次,期间复合增长率为7.1%。化学发光现已成为全球免疫诊断的主流。免疫诊断技术先后经历了放射性免疫分析技术、胶体金法、酶标记免疫分析技术、荧光标记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等技术阶段。化学发光应用广泛。可用于检测各种抗
1、化学发光简介
体外诊断(IVD),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体外诊断按检测原理或检测方法可以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核酸检测属于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血液诊断、POCT(即时诊断)等。
化学发光原理。化学发光包含免疫反应(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发光反应两个反应部分,发光反应是化学发光物质经催化剂的催化或氧化剂的氧化等反应过程释放光子,出现发光现象的过程。
化学发光的优势。在免疫诊断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具备线性范围宽、结果稳定、安全性好及使用期长等方面的系统性优势,在性能上对其他免疫方法形成全面超越。
化学发光现已成为全球免疫诊断的主流。免疫诊断技术先后经历了放射性免疫分析技术、胶体金法、酶标记免疫分析技术、荧光标记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等技术阶段。
化学发光应用广泛。可用于检测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检测项目适用肿瘤标志物、甲功、传染病、激素、心脏标志物、贫血、糖代谢、骨代谢等。
2、驱动力
行业发展的长期驱动力来自老龄化。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且程度继续加深。老龄化及就诊需求推动医院门诊量及住院人次稳定增长,中国医院门诊就诊人次已从2015年的30.83亿人次增长至2019年的38.40亿人次,期间复合增长率为5.6%;住院人次从2015年的1.61亿人次增长至2019年的2.12亿人次,期间复合增长率为7.1%。
卫生支出快速提升,人均卫生费用持续增长。自2006年以来,公共卫生支出(即政府和社会)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均卫生支出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至2020年我国人均卫生支出达5112元/年,虽增速在2020年降低至9.49%首次低于10%,但个人医药卫生支出保持稳定增长的大趋势并未改变。
3、市场规模
体外诊断行业市场大,增速稳健。在老龄化及检验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的临床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人民币3 115亿元增至2020年的人民币4 8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5%,预计于2025年达到人民币8 1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2%。
人均角度看,2019年中国人均体外诊断支出约为16.0美元,而美国、日本、西欧的人均体外诊断支出分别达到了62.8美元、38.3美元、20.0美元。
化学发光是最大的细分市场,且增速高于行业整体。免疫诊断是IVD最大的细分市场,2018年免疫诊断在中国IVD市场占比约40%。
在全球市场,化学发光作为当前主流的免疫诊断方法,占免疫诊断90%以上市场份额,而在国内,我国化学发光市场从2010年2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20.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其市场规模占据免疫诊断总市场的比例约为70%,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行业展现较高成长性。
4、技术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来看,化学发光处在成长期。目前放射免疫于衰退期,已进入了负增长;酶联免疫、血液诊断、微生物诊断都处在成熟阶段,增速较为平庸;化学发光免疫、分子诊断相关的基因测序、基因芯片、PCR处于成长期,增速较快。
化学发光优势突出,国内市场逐步替代传统酶联免疫。化学发光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简便快速、适合定量分析等优势,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由传统酶联免疫诊断向化学发光免疫诊断更新迭代的过程。
5、竞争格局
目前,罗氏、雅培、贝克曼和西门子占据国内化学发光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国产企业凭借特色项目差异化入院,仅占据小部分市场,尤其是高端客户占比极低,替代进口的空间大。目前国内龙头企业第一梯队的有新产业、安图生物、迈瑞医疗,第二梯队的有迈克生物、亚辉龙。头部三家企业新产业、安图生物、迈瑞医疗市占率分别为6%、4%、3%,而罗氏和雅培市占率分别为34%和24%。
随着安徽集采落地,国产机型快速打开高端医院市场,在诊断试剂性能已经达到或接近进口品牌的水平,检测速度、仪器通量、价格优于进口品牌的背景下,国产企业有望驶入发展快车道,预计到2025年三甲医院国产化率达到25%,整体发光行业国产化率提升至45%,对应近255亿国产化学发光出厂价市场规模,5年实现30.59%复合增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