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适合青少年看的印度电影(豆瓣8.5午夜之子)

适合青少年看的印度电影(豆瓣8.5午夜之子)小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人公萨里姆讲述了外公齐兹和外婆纳西姆以及父母的婚姻故事;第二部分讲述萨里姆从婴儿到少年的成长故事;第三部分讲述萨里姆因嗅觉灵敏而被当作“狗人”,参与搜寻工作,后与婆婆帝结婚生下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婆婆帝死后,他与保姆玛丽相遇,获得酱菜厂,女工博多是他最忠诚的倾听者。最后,萨里姆的身体分崩离析,走向死亡。鲁西迪将印度的“后殖民”时代历史,通过一个家族的故事和一个人的遭遇折射出来。《午夜之子》的出版引起了文坛上的轰动。《午夜之子》是鲁西迪的代表作,出版当年获得布克奖,后又分别获得“特别布克奖”、“最佳布克奖”。布克奖是英语文学界上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奖,可见此书在英语文学作品界的盛名。英国《泰晤士报》这样评论:“自从阅读过《百年孤独》以来,还从来没有其他小说像它这样令人惊叹。”可见评价之高。萨曼·鲁西迪(图片来源于网络)

引言:

要是我仿佛有些古怪,记住我继承这么许多的怪东西……也许,一个人要是想要在茫茫人海中要保持一点独立性,那么他必须让自己显得古怪些才成。——萨曼·鲁西迪《午夜之子》

适合青少年看的印度电影(豆瓣8.5午夜之子)(1)

午夜之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萨曼•鲁西迪,印度裔英国作家,被称为“后殖民”文学“教父”,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君特·格拉斯并驾齐驱的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鲁西迪语言风趣幽默,丰富多彩,被人称为“一位滔滔不绝地讲故事的大师”。

鲁西迪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和奇特的幻想,将印度的神话、历史、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以印度1915-1977年的历史为背景,将现代印度的重大历史事件囊括其中,写出了《午夜之子》。

《午夜之子》的出版引起了文坛上的轰动。《午夜之子》是鲁西迪的代表作,出版当年获得布克奖,后又分别获得“特别布克奖”、“最佳布克奖”。布克奖是英语文学界上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奖,可见此书在英语文学作品界的盛名。

英国《泰晤士报》这样评论:“自从阅读过《百年孤独》以来,还从来没有其他小说像它这样令人惊叹。”可见评价之高。

适合青少年看的印度电影(豆瓣8.5午夜之子)(2)

萨曼·鲁西迪(图片来源于网络)

鲁西迪将印度的“后殖民”时代历史,通过一个家族的故事和一个人的遭遇折射出来。

小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人公萨里姆讲述了外公齐兹和外婆纳西姆以及父母的婚姻故事;第二部分讲述萨里姆从婴儿到少年的成长故事;第三部分讲述萨里姆因嗅觉灵敏而被当作“狗人”,参与搜寻工作,后与婆婆帝结婚生下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婆婆帝死后,他与保姆玛丽相遇,获得酱菜厂,女工博多是他最忠诚的倾听者。最后,萨里姆的身体分崩离析,走向死亡。

在印度父权制度和殖民主义统治下,生活在印度的女性话语权缺失,被剥夺发言的权力。

在鲁西迪笔下,《午夜之子》中,男性的力量逐渐减弱,女性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小说中,一代代女性的话语权逐渐得到释放:主人公萨里姆的外婆纳西姆的女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阿米娜获得话语权、萨里姆的妹妹贾米拉成为国家新生的象征、英迪拉跻身政治舞台,这些现象表明,在后殖民主义时代,印度女性渐渐摆脱父权约束和西方殖民主义压迫,拥有超凡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女性的力量不断觉醒并且得到释放。

适合青少年看的印度电影(豆瓣8.5午夜之子)(3)

《午夜之子》海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印度女性逐渐摆脱西方殖民主义和父权制度下的“属下阶层”身份,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觉醒A.被剥夺了话语权的“属下”

殖民主义时代,印度女性受到西方殖民主义和印度传统父权制度的压迫,没有“发声”的权力,成为沉默的“属下”。

女性后殖民主义学者斯皮瓦克,批评了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第三世界女性的歪曲和遮蔽,并提出“属下”概念。

“属下”来源于“属下阶层”一词,该词最初是意大利共产党理论家葛兰西在《意大利历史札记》中使用。所谓“属下阶层”,指的是生活在霸权压制下的社会底层农民、工人等压迫者。

斯皮瓦克的“属下”,指的是:

没有话语权、不能表达自己的社会边缘地带的弱势群体,特别是那些遭受性别、种族和阶级多重压迫而不能表述自我、主体意识确实的第三世界女性。

适合青少年看的印度电影(豆瓣8.5午夜之子)(4)

电影《午夜之子》海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受到婆罗门教教义的束缚,女性是邪恶不祥的象征,她们不能参与家族事务,不能参加宗教祭祀活动,更别提参与政治。印度传统对女性的束缚之严重,可从《罗摩衍那》中见端倪: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

不管是丈夫是罪人还是歹人,

女子都要无条件爱着他。

即使男人邪恶,

即使男人贫穷,

但凡是懂事的女子,

都会把他当成信仰一般供奉。

印度女性正是这样一群地位卑微低下,受尽压迫的边缘和弱势的“属下”。

鲁西迪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虚幻与现实结合,在讲述印度政治、宗教、文化等新旧文化冲突中,赋予女性深刻的含义。在他的笔下,父权制度对印度女性的压迫逐渐瓦解,殖民主义的影响渐渐消亡,女性挣脱束缚获得话语权。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从主人公萨里姆的外婆纳西姆开始。

适合青少年看的印度电影(豆瓣8.5午夜之子)(5)

电影《午夜之子》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B.被压迫的纳西姆,与代表父权和西方文化霸权的丈夫阿齐兹的斗争

萨里姆的外公阿齐兹是夫权的代表,他在德国接受了五年的现代医学教育,信仰崇拜西方文化,像西方人一样生活,“并不觉得自己是印度人”。

纳西姆是地主格哈尼的女儿,阿齐兹作为医生为她看病时,只能通过一张开了洞的床单来对生病的部位进行诊治。在父权束缚下,纳西姆没有作为主体的权利,是局部的和碎片化的,是“胡乱拼凑”的模糊形象,这表明了她的传统意义上“属下”女性的身份。

尽管阿齐兹在与纳西姆的婚姻中,他“得到一笔可观的钱,使他能够在阿格拉买一幢房子”,却并没有给予纳西姆应有的地位和尊重。他眼中的妻子落后、无知,他对妻子的态度是轻蔑的。

别再去念叨做克什米尔的好姑娘了,想一想怎样做个现代的印度女人吧!

适合青少年看的印度电影(豆瓣8.5午夜之子)(6)

电影《午夜之子》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纳西姆女性主体意识的苏醒,她开始建立自己的“权力范围”和话语权。比如,纳西姆“在餐桌上专横地统治一切”:

桌子上什么食物都不摆,一个盘子也淌有。咖啡和陶器器皿都放在她右手边上一个矮矮的桌边桌上,她递什么阿齐兹和孩子们便吃什么。

纳西姆在反对阿齐兹拍全家福的要求无果时,丝毫不妥协,在全家人面前摔坏了摄像机,明确表达自己的不满。

当纳西姆在得知女儿阿米娜与纳迪尔汗的无性生活时,她终于爆发,将怒火发到主张将女儿嫁给纳迪尔汗的丈夫阿齐兹身上,咒骂和谴责了纳迪尔汗,并坚决让女儿离婚再嫁。

在后殖民主义时代,“属下”女性不再沉默,她们以自己的方式寻求自我意识的发展,建立自己的“权力范围” ,这是印度社会从传统和西方霸权文化中不断觉醒和独立的缩影。

适合青少年看的印度电影(豆瓣8.5午夜之子)(7)

02 男性力量逐渐弱化,父权制度的逐渐瓦解

作为生活在第三世界的“属下”女性,印度女性的话语权被传统的父权制度剥夺了。

在两性关系中,女性往往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女性是“属下”,对自己丈夫的要求和命令不敢有任何反抗,即使遭到丈夫的误解和打骂也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然而,在鲁西迪笔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一传统正在被打破。

请相信,我正处在分崩离析之中。

阿萨姆的“分崩离析”,象征着传统社会的“分崩离析”。当然,这种“分崩离析”并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从“裂痕”开始。纳迪尔汗和阿罕穆德·西奈就是这种“裂痕”的象征。

适合青少年看的印度电影(豆瓣8.5午夜之子)(8)

电影《午夜之子》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纳迪尔汗是一名军官,因受到暗杀被阿齐兹收留,并躲藏在阿齐兹家的地下室。纳迪尔汗是软弱的,尽管阿齐兹确认已经没有任何危险,但他依旧恳求阿齐兹“请您让我再等一段时候”,就这样,他在地下室过了三年暗无天日的生活。

鲁西迪用纳迪尔汗与阿米娜三年的无性生活,讽刺和挖苦纳迪尔汗作为男性的软弱和无能。

阿米娜是传统的印度女性,没有话语权,因此她在与第一任丈夫的三年无性婚姻中保持沉默。她的第二任丈夫阿赫穆德是传统的印度男性,是个成功的商人,强势且大男子主义,是父权力量的代表。他掌管着家里的经济在权,支配着包括妻子在内的一切。

一场大火让阿赫穆德遭受重创,在生意失败和经济破产的打击下,阿赫穆德作为男性的权威和主导地位渐渐消亡,他自卑,借酒浇愁,“一举一动仍然像个病人”,最终慢慢失去家庭中的中心地位。

鲁西迪笔下,传统印度男性的主体地位渐渐衰退,慢慢失去经济地位上的话语权和对女性的掌控。在这一契机下,女性力量不断觉醒,开始摆脱“属下”标签,获得家庭地位和经济话语权,传统父权制度加速瓦解。

适合青少年看的印度电影(豆瓣8.5午夜之子)(9)

电影《午夜之子》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03.“属下”女性逐渐获得缺失的话语权,并发出自己的声音,站上社会舞台A.“属下”女性缺失的话语权

“属下”女性往往处于话语的主体之外,没有话语权。

正如西克苏所言:

人们经常看到女性说话滔滔不绝 但她却不能表达自己的欲望 因为‘说话’ (talk) 和‘表达’ (speak) 大相径庭 女性总是在说话 不停地唠叨 但实际上她们并没有表达 因为她们没什么可表达的。

在《午夜之子》中,萨里姆作为书中的叙述者,掌控了绝对的话语权,带着中产阶级的偏见和轻蔑。而受叙者,即倾听者博多,看似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然而她的声音几乎是未被接受的。身为文盲的博多,是出生于下层阶级的普通民众的象征。萨里姆将博多对故事的反应写进作品中,不过是为了使叙述显得更有可信度和权威性而加入普通民众的评论 是中产阶级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惯用的手段。

米勒特认为 男性的持续监督使女性维持着幼稚化倾向 她们不得不以妥协或以肉体向当权的男性换取生存或晋升的机会。

小说中,博多常常缺席,处于边缘化的可有可无的位置,萨里姆在叙述中不厌其烦地强调博多是他的养育者和安慰者。萨里姆极少让博多为自己发言 并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不时强调丑陋的博多下层阶级粗俗的行为和言语 使这个独立而强壮的女性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适合青少年看的印度电影(豆瓣8.5午夜之子)(10)

电影《午夜之子》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博多这样的角色这在鲁西迪的另一部作品《羞耻》中也有体现。毕奎斯和拉尼也是没有话语权的女性代表 她们都嫁给了追逐权势的男人 都被丈夫冷落。她们对丈夫的批判和控诉不仅无法让周围的人看见和听见,相反的还遭到“高人一等”的男权的控制。

女性被排除在男性话语之外 女性在类似于舞台这样一个象征权力中心的地方是缺席的。父权制度下的社会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传播男性语言 而女性则是在各种场合受到歧视的、排除在话语主体之外的边缘公民。

B.女性逐渐获得话语权,登上“舞台”被人听见、看见

第三世界妇女是男权统治和帝国主义霸权的双重牺牲品,斯皮瓦克认为第三世界女性失去话语权的原因之一是她们“受制于那些剥夺她们的话语权的本地文化精英们”,而鲁西迪笔下的女性却巧妙地打破了这一禁忌,不断突破“传统的、边缘化”女性形象,在独立后的印度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贾米拉以她美妙动听的歌声,获得了话语权。

适合青少年看的印度电影(豆瓣8.5午夜之子)(11)

印度女人(图虫创意)

即便戴着面纱唱歌,贾米拉的歌声征服听众,获得大批的歌迷。她的歌声“满怀远离故国的哀怨,像雄鹰在翱翔,像生活那样严峻,像夜莺那样美妙,像无所不能的真主那样伟大”。贾米拉被视为国家新生的象征,她的歌声鼓舞着军人去战斗,她成为全民膜拜的政治歌星。

获得社会影响力的贾米拉,彻底走出“属下”女性的阴影,对男性霸权的统治给予反抗和反击。面对众多的男性求爱者,贾米拉一口回绝并进行惩罚。面对哥哥萨里姆的求爱,她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施以报复,将萨里姆弄进军营,饱受苦难。

而英迪拉则将传统女性的“属下”标签彻底被撕下,强有力的话语权使她站上的社会舞台。身为总理的英迪拉在政治话语权中拥有绝对权力。

适合青少年看的印度电影(豆瓣8.5午夜之子)(12)

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说中,萨里姆的梦中,有个恐怖的寡妇形象:

那寡妇的头发绿的黑的和紧抓的手和孩子们嗯嗯和小丸子和一个又一个和扯成两半的小丸子冰了起来飞呀飞绿的黑的她的手是绿色的她的指甲是乌黑乌黑的。

英迪拉就是“寡妇”的隐喻。英迪拉将女性的力量彻底释放,她“决心同日益滋生的隐蔽而广泛的阴谋进行斗争”,带领军队追杀以萨里姆为代表的“午夜之子”,并强行对萨里姆所在的魔术师小区里的男人实施结扎。

在《午夜之子》中,女性逐渐摆脱父权的文化机制,获得话语权,彻底摆脱“属下”女性的边缘化形象,站上社会的中心舞台。印度女性将“逐渐朝着政治这个向来由男性掌权的领域进军,开始争夺并且掌握政治权力”。

适合青少年看的印度电影(豆瓣8.5午夜之子)(13)

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图虫创意)

结语:

“属下”女性在社会中是静默的,她们的声音被掩盖,人格和个人主体性被掩埋,她们是父权和男性社会下的倾听者和从属者。

正如米勒特所说:

男性的持续监督使女性维持着幼稚化倾向 她们不得不以妥协或以肉体向当权的男性换取生存或晋升的机会。

在鲁西迪的笔下,三代印度女性通过自己的反抗,不断去边缘化,摆脱“属下”女性的落后和无知形象,获得话语权和主动权,从而站上社会和政治的舞台。

《午夜之子》塑造了一系列勇敢、具有反抗精神的印度女性形象,将宏大的社会变革融入其中,给第三世界女性以极大的勇气和激励。

是的,他们会将我踩在脚底下,人群走过去,一个两个三个,一起有四亿五百零六个人,把我踩成了无声无息的尘埃。

传统特权终将被打破,在女性的反抗潮流中,印度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