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传统服饰图案肚兜小孩(中华传统服饰肚兜)

传统服饰图案肚兜小孩(中华传统服饰肚兜)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服饰—肚兜,汉刘熙《释名.释衣服》曰: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曰:肚兜,夏纱冬绉,贮以麝屑,缘以锦缣。清曹庭栋《养生随笔》卷一载: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虚弱,更宜加意暖之。办兜肚,将蕲艾捶软铺匀,蒙以丝绵,细针密行,勿令散乱成块,夜卧必需,居常亦不可轻脱。又有以姜桂及麝诸药装主,可治腹作冷痛。

传统服饰图案肚兜小孩(中华传统服饰肚兜)(1)

明代之后,妇女已普遍有使用肚兜的习惯,当时叫“兜子”,俗称抹胸。是用交料两块,斜裁,上尖下平而成。清代的抹胸有两种款式,一种是短小贴身的,缚于胸腹之间,俗称“抹胸肚”。另一种是束于腰腹之间的,称为“肚兜”。《清稗类钞》记载:“抹胸,胸间小衣也,一名抹腹,又名抹肚;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寒内侵者,俗称兜肚。男女皆有之”。是夏季必不可少的配饰。

传统服饰图案肚兜小孩(中华传统服饰肚兜)(2)

到了清代就是我们所谓“肚兜”内衣形式的出现,也是中国古代内衣的经典之一。“肚兜”形状多为菱形,上面做带套于后颈,在腰部附有两条细带用来系在背后固定,下面遮住肚脐,长至小腹呈倒三角状。面料常用棉或者丝绸。肚兜作为固定系扎的带子也有区分,常见的红色丝绢的带子为小家碧玉所用,富裕家的女子常用金链做带以显其高贵,银链和铜链略次之。常在秋冬季穿着的兜肚,中间往往蓄有絮棉,以利保暖。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清代虽由满族统治,但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很深,并在入住京城之后全盘吸收继承汉文化,因此在女子肚兜纹样的题材上满汉大多类似。而民国时期的女子改穿“小马甲”了,小马甲的形制非常窄小,对襟居多,襟上缝制纽扣,穿的时候能紧裹胸腰。面料多用棉、丝。

传统服饰图案肚兜小孩(中华传统服饰肚兜)(3)

肚兜做工讲究,针法精细,绣品图案题材广泛,以吉祥纳福、祛灾避邪、欢寿多子为主要内容,寓意“集庆”之良好愿望,并逐渐成为节令岁时、新嫁娘入门等喜庆之日的人情礼物。然而肚兜的演化和发展远未结束,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时装家们的精心打造,肚兜赫然惊艳于夏日都市街头,其表现出女性婀娜多姿的体态原味,也许正是肚兜的魅力所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