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姑苏变成许州人(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千年姑苏变成许州人(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新黎里》《新盛泽》《新同里》《新莘塔》《江报》《晨报》《浅作》《珊瑚》等组成了吴江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学的百花园。”俞芹芳说。俞芹芳说,这卷档案对研究吴江地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新思想等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历史意义,且年代较为久远,存世不多,因此具有较高学术和研究价值。“对于本区女同胞的几句话,束胸和社交。”这是《新黎里》报第36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作者是YC女士,这个颇为洋气的名字其实就是吴江侠女张应春的笔名。“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唤起吴江妇女的觉醒意识,追求男女平等。”吴江区档案馆安全保管科科长俞芹芳说。在吴江区档案馆历史档案库房,记者见到了这本历史久远的《新黎里》报合订本(如图,沈利芬摄)。虽然报纸的纸张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发黄变色,但内容保存相对完好。俞芹芳告诉记者,该卷档案,是他们档案馆保存的吴江地区发行最早的两种报刊原件之一(馆藏的另一份报刊是《新盛泽》),反映年代从
来源:吴江日报-今吴江
融媒记者 沈利芬丨责编 潘赟丨编辑 金刚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是柳亚子亲自撰写的《新黎里》报的创刊词,借用了明代袁了凡的话,这句话也点出了《新黎里》报的新意。
百花争艳百花园 新文化运动在启蒙
“对于本区女同胞的几句话,束胸和社交。”这是《新黎里》报第36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作者是YC女士,这个颇为洋气的名字其实就是吴江侠女张应春的笔名。
“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唤起吴江妇女的觉醒意识,追求男女平等。”吴江区档案馆安全保管科科长俞芹芳说。
在吴江区档案馆历史档案库房,记者见到了这本历史久远的《新黎里》报合订本(如图,沈利芬摄)。虽然报纸的纸张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发黄变色,但内容保存相对完好。俞芹芳告诉记者,该卷档案,是他们档案馆保存的吴江地区发行最早的两种报刊原件之一(馆藏的另一份报刊是《新盛泽》),反映年代从创刊开始至1926年,《新黎里》报由柳亚子、毛啸岑等人创办,于1923年4月1日创刊,馆藏最后一期是1926年1月26日,它主要宣传新文化运动与爱国运动。
俞芹芳说,这卷档案对研究吴江地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新思想等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历史意义,且年代较为久远,存世不多,因此具有较高学术和研究价值。
“《新黎里》《新盛泽》《新同里》《新莘塔》《江报》《晨报》《浅作》《珊瑚》等组成了吴江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学的百花园。”俞芹芳说。
一枝红杏出墙来 从小弄堂走向大世界
“这就是庙桥,以前叫大陵桥,桥的南北两边以前各有一个庙,一桥挑两庙,所以叫庙桥,而桥下的弄堂也因此而得名。”
在黎里古镇的老街上,柳亚子纪念馆文史研究员张杰向记者娓娓道来。张杰之所以带我们来到老街的庙桥,来到桥下的弄堂,是因为《新黎里》报当时的创办地点就位于庙桥弄。98年过去了,庙桥已经几次改建,而庙桥弄也物是人非。目前弄堂里住着为数不多的当地居民。
1923年4月,正是江南最美人间四月天,南社因内部分化而停止活动,心灰意冷的柳亚子决定与毛啸岑等人会同黎里区教育会、县立第四高小学校等9个团体64人成立《新黎里》报社。张杰告诉记者,毛啸岑当时是第四高小的校长,而学校就位于庙桥弄。
“这可能也是《新黎里》报办在庙桥弄的原因吧。”张杰解释道。
《新黎里》报共发行了82期,当时办报经费由报社64名基本社员捐助,所以当时发行量较少。初期为600余份,最多时为1120份,但它发行面广,国内在江苏、浙江、上海等10余省、市发行,国外发行至美国等地。
一份地方小报,从黎里古镇的小弄堂里走出来,最终走向了全国,甚至海外。《新黎里》报在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
姹紫嫣红春来报 小报掀起革命新思潮
“毛啸岑结婚办的就是新式婚礼,显然也是受到了《新黎里》报的影响。”张杰告诉记者,《新黎里》报议论透彻、思想高洁,特别是柳亚子、毛啸岑等爱国人士的新文化、新思想、新观点,对当时吴江民众宣传新思想、追求社会进步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对历史档案库房了如指掌的俞芹芳告诉记者,《新黎里》报所载内容非常丰富,在当时的影响应该很大。报纸大力宣传新文化,反对旧势力。在办报的第二个月,即5月16日就出版了婚姻问题特刊,8月1日又出第二号婚姻问题特刊。柳亚子亲自为之撰文。以“婚嫁改良浅说”为题,提出了改良婚嫁的办法。此外,报纸还宣传反帝爱国运动。《新黎里》报中大量记载着当时吴江民众反帝爱国的历史,也记录了柳亚子在反帝爱国运动中的大量活动。
“妇女运动的开拓者张应春就经常在《新黎里》报上发表文章。”张杰告诉记者,柳亚子本人用了多个笔名在报上发表文章,他的一些朋友,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爱国人士,也纷纷向《新黎里》报投稿。
“它提出的思想观念,对吴江早期的共产党员,或者革命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张杰说,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柳亚子就支持新文化运动,他在黎里创办新字头报纸,主要目的就是宣传新文化运动,提倡进步。
“他还是希望通过舆论去影响大众,通过发表文章,改变读者的思想观念,他追求进步,追求男女平等,希望中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1926年2月,《新黎里》报被迫停刊。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这张小报在当时因为几个主创人员的名头而大放异彩,影响极大。在柳亚子的带领下,吴江进步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相继创办了《新震泽》《新盛泽》《新莘塔》《新平望》等,1926年元旦,吴江11家“新”字号报刊公推柳亚子为主席,决议组织通讯社和报界联合会。一股新文化的力量,从黎里席卷全国。
走在黎里古镇的老街上,在这条相对偏僻的庙桥弄,踩着青石板路,依稀能感受到98年前,那些满怀激情的爱国人士,他们齐聚一堂,激扬文字,掀起了新思想革命浪潮。
本文来自【吴江日报-今吴江】,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