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该有哪些模样(文艺青年能改变世界吗)
文艺青年该有哪些模样(文艺青年能改变世界吗)文艺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标签,文艺青年身上也并不只有某一种特质,它是个复合的概念,尤其在这个不容定义的时代。至于文艺青年能否改变世界,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们不妨先从历史中探究一二。 曾几何时,文艺和矫情被归为了一类。看:很多人喜欢读书,喜欢民谣,喜欢写作,这些尚是文艺,对吗?有些人觉得这是文艺,所以让自己也去看书,也听民谣,也要写作,这就是矫情。“文艺青年?伪小资,矫情逼,有意义吗?”……一个招聘而已,大家最近的咨询问题,再次挑起了我对“文艺”和“文青”的认知。有人说,文青的心既脆弱又强悍,文青的事既矫情又带感。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用内心坚守的文艺能量,去影响环境、改变世界,有这个可能吗?然而,“文艺青年”这个词,理论上应该是种褒义,或者退一步讲,它至少应该算个中性词,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种只要被人说“你真文艺”,你必会翻着白眼,内心OS“你才文艺,你全家都文艺”的标配。
文 | 杨太羊
视觉 | Ting
“我是郑大传播学院研究生,能进文艺FUN吗?”
“影视编导一枚,超爱各种拍,去了能做些什么呢?”
“文艺青年?伪小资,矫情逼,有意义吗?”……一个招聘而已,大家最近的咨询问题,再次挑起了我对“文艺”和“文青”的认知。
有人说,文青的心既脆弱又强悍,文青的事既矫情又带感。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用内心坚守的文艺能量,去影响环境、改变世界,有这个可能吗?
然而,“文艺青年”这个词,理论上应该是种褒义,或者退一步讲,它至少应该算个中性词,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种只要被人说“你真文艺”,你必会翻着白眼,内心OS“你才文艺,你全家都文艺”的标配。
曾几何时,文艺和矫情被归为了一类。看:很多人喜欢读书,喜欢民谣,喜欢写作,这些尚是文艺,对吗?有些人觉得这是文艺,所以让自己也去看书,也听民谣,也要写作,这就是矫情。
文艺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标签,文艺青年身上也并不只有某一种特质,它是个复合的概念,尤其在这个不容定义的时代。至于文艺青年能否改变世界,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们不妨先从历史中探究一二。
/ 历史上的文艺青年 /
壹
天朝文艺青年的先驱,非孔子莫属也。
“吾少也贱”的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生钟爱一种以神农氏的姓氏命名的小资食品——姜,并十分注意摄入量,文艺而优雅。他对料理的形状、桌席的陈设、食材的新鲜都讲求到了一种极为苛刻的地步,甚至会因为厨师的刀工不佳而拒绝就餐。
但囿于有限的客观条件,孔子亦能随遇而安地吃非常简单的食品,枕着胳膊就可以愉悦地睡觉,还不忘更新一下状态:“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此言甚有自媒体之风韵,总忍不住想递给老人家一支自拍杆,让他也配张图发个朋友圈。
贰22岁就被拿来与阿基米德相提并论,堪称16世纪人类最强大脑之一的伽利略也是个情怀泛滥的文艺婊。这位理工男自以为数学、物理学、天文学都不足以填满他奇葩的脑子,相当沉迷于古籍、诗文、音乐、歌曲、绘画甚至是蔬果园艺栽培。
24岁,伽利略在佛罗伦萨研究院作演讲,身为一名科学奇才,人演讲内容不是惯性不是单摆也不是重力,而是但丁的《神曲》诶。
直到去世时,伽利略还有个遗愿令后来的文艺青年们望尘莫及——人想要葬在文艺复兴一哥米开朗基罗的身旁。这tm才是科学巨匠把文艺坚持到死的感人故事好吗。叁纳粹大BOSS希特勒也曾是个意气风发的文艺青年。年轻时,希特勒以画明信片为生,笔下几乎全是与世隔绝的阴郁小镇、城堡和一些静物;也曾两次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哦,两次被拒,可能跟他画的全是裸体肌肉男有关……
他迷恋过销魂的短裤和高腰袜,也有着天朝的文艺青年死也学不会的古奥地利口音,还喜欢用古画、地毯、鲜花和小陈设品精心装饰房间,还有文艺得最牛逼的伽利略也无法超越的——希特勒死也不肯结婚。
所以,我想,大BOSS的性取向,好难猜。肆Anyway,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一位宫廷画家曾做过评价:“若非从政,他将会成为一名伟大的画家。”说的正是不仅仅在政治、军事上打败希特勒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1953年就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曾给杂志写过以绘画为题的文稿,匿名参加过各种绘画竞赛并屡获一等奖(主办方拍领导马屁?),更是在皇家美术院Diploma画廊里也办过个展,一生留下的绘画作品超过530幅。每当在政坛上“背运”时,画画就成了丘吉尔寻求慰藉的良药。谈及绘画,丘吉尔表示:如果不是绘画,我几乎活不下去。不过,丘吉尔可是结过婚的,还不止一次,和女人。 / 现如今的文艺青年 /
如题。颜值忽高忽低的女生作家蒋方舟说,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有句特别典型的话:“天才的迷、艺术的美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至于那些瓜分世界的争执与我们无关。”在这种定义下,或许每个文艺青年多少都会觉得自己是分裂的,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个文艺的人,另一方面又矫情地难以抑制对现实的关心。
本文伊始已映射过当代文艺与矫情之间差了多少个独立思考的距离,有些文艺物极必反,如果海子找李银河聊聊,结局会不会不一样;有些矫情矫枉过正,po病历单晒自己得抑郁症的人都活得好着呢。我真正要说的是,当代文艺与矫情的阙值早已边缘化。社交网络的井喷式发展,使趣味相投的人们远亲如近邻。当下所泛滥着的流行文化,使“文艺青年”这个词再从大众的口中讲出来,正是一种小众文化的大众化体现。
20多岁的叔叔阿姨们内心都渴望得到认同,但特立独行的本性使我们很难在长辈或某些循规蹈矩的同龄人那里得到满足。于是,社交网络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让来自五湖四海、志同道合的人都能得到交流和认同。
这样的互动在最原始的论坛或聊天室里早已存在,但都不像豆瓣和LOFTER们从一开始就贴上了“文艺”的标签,可以说,他们的出现真正开启和培育了小众文化大众化传播的氛围,从某种程度上说,也给文艺青年提供了满足自己从众欲望的机会,不要嘴硬。
任何群体里,聪明人都是少数。如今文艺青年里的聪明人,你可能压根就不知道他是个文艺青年,男生不是不会“嘤嘤嘤酱紫雅蠛蝶”,女生也张口闭口“卧槽你妹叫爸爸”。
大时代的暗涌不断拓宽人们对文艺的认知,同时也应该赋予人们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它丰富了文艺,却也让文艺烂了大街,致使现代人总在不定期循环着改变世界还是改变自己,这是个问题。
有意思的是,他们多数都在默默地学习、默默地思考、默默地牛逼,只要世界给他们一次机会,有些东西就会被永远地改变。
陈欧喂自己袋盐,聚美优品已悄然上市了两年;周源的存在因答案不同,知乎拍首支TVC就拉来了金星一脸性冷淡地跳舞;乔大爷衣衫褴褛赤脚长发,挤在印度的公交车里看穷人捡垃圾体验极度贫瘠,苹果一夜之间用手机征服了地球,并开创了全世界为之山寨的文(zhuang)艺(bi)风。
然而,古往今来的这些人,也并非是因为文艺改变的世界,在各种才能之下,文艺反倒是更像一种副业。移动互联网时代,文艺变得更加触手可及,整个圈子早已出现分层,改变世界的成本变得毫不费力,人人都可以是文艺青年,人人都可以是全世界。
再回到本文True or False的命题,文艺青年能改变世界吗?答案或许不一定。在文艺青年的众多特质中,文艺更像是一种辅助力量,一种精神指引,至于它究竟是哪种改变世界的概念,就丢给每一个躲在精神角落里,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来回答吧。或者退一步讲,就算你做不成杜拉斯,你还可以做杜拉拉啊:)
★图片来源于Dola Sun及网络
你心中的文艺男神女神是谁
评论区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