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物的秩序出版宫浩钦(物的秩序出版宫浩钦)

物的秩序出版宫浩钦(物的秩序出版宫浩钦)——三希堂和自称书生的天子休闲独处的雅室(节选)Orderof Things

近日,由小众书坊策划制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宫浩钦的新书《物的秩序——清代宫廷室内陈设设计研究》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本书以清代宫廷室内陈设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文献资料考证的基础上,尝试以社会学拟剧理论,来分析帝王的不同角色身份与“道具”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既是一本关于家具陈设的宫廷社会学,也是从社会学进入的中国传统设计文化读本。

物的秩序

生活起居空间陈设与帝王人性角色的还原

(节选)

Order

of Things

休闲独处的雅室

——三希堂和自称书生的天子

三希堂室内陈设: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

三希堂是养心殿西暖阁临窗的最西头的一间,这间仅能“容膝”的小房,是乾隆帝一个人独处的所在,是紫禁城中一间著名的休闲雅室。嘉庆在《养心殿联句诗注》中写道:“是处正殿十数楹”,“其中为堂、为室、为斋、为明窗、为层阁、为书屋。所用以分隔者,或屏、或壁、或纱橱、或绮栊,上悬匾榜为区别”。

三希堂这间不足方丈的书斋,是乾隆皇帝读书、欣赏文玩字画,一人独处的精舍。

关于此间屋的得名,《三希堂记》中称“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远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曰三希堂”。因为在此收藏着王羲之祖孙三代书法绝品,乾隆故冠名“三希堂”,并特为此作一篇《三希堂记》,并托物言志写出了自己的雄心抱负:

然吾之以“三希”名堂者,亦非尽为藏帖也。昔闻之蔡先生名其堂曰“二希”,其言曰:“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或者谓予不敢希天,余之意非若是也,尝慕希文,希元之为人,故曰二希。”余尝为之记矣。但先生所云非不敢希天之意,则引而未发。予惟周子(周敦颐)所 云,固一贯之道,夫人之所以当勉者也。若必士且希贤,既贤而后希圣,已圣而后希天,则是教人自画,终无可至圣贤之时也。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人人有尽心知性之责,则人人有希圣、希天之 道。此或先生所云非不敢希天之意乎?慕希文,希元而命之曰“二希”,古人托兴名物,以识弗忘之意也。则吾今日之名此堂,谓之为希贤、贤圣、希天之意可,慕闻之先生之“二希”,而欲希闻之之希亦可。即谓之王氏之帖,诚三希也亦可。若夫王氏之书法,吾又何能赞一辞哉!

物的秩序出版宫浩钦(物的秩序出版宫浩钦)(1)

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内陈设

“希”有两层意思,一是稀疏,少而罕见,通“稀”。《老子》曰:“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因之有“希为贵”之说。二是仰慕、希望、企求之意。晋夏侯湛《闵子骞赞》云:“圣既拟天,贤亦希圣。”即说的是希望达到圣人的境界。《三希堂记》的前一段写的是王氏三帖如何如何为稀世之品,即希字的第一重意思。后一段写的则是“希贤”“希圣”“希天”之“三希”,此为希字的第二重意思。乾隆帝亲笔“三希堂”悬于壁上,“托兴名物,以识弗忘”,将修养心性与士人最高理想“内圣外王”关联起来。这间小房,处于理政空间的一个角落,故赏玩古董仍不忘“内圣外王”之道。

养心殿三希堂陈设,目前故宫现存最早的记录为清嘉庆七年十月所立《养心殿西暖阁陈设档》,从这份资料中可以窥见三希堂室内陈设的一些特点:

东墙上挂:乾隆款瓷挂瓶十四件;缺釉十件;渗漏四件。

西墙上挂:紫檀木边玻璃镜一件。

悬余板上设:紫檀木嵌玉香盒一件;哥窑朝天耳炉一件;紫檀木瓶一件;青玉异兽一件;周雷纹觚一件,内插御笔字戴衢亨画雕漆边股扇一柄。

三希堂宝床上设:紫檀木玻璃折镜一件;豆瓣楠痰盆一件;斑竹边棕股扇一柄;青白玉葵花痰盆一件;紫檀木长方盒一件;碧玉葵花木瓜盘一对;青白玉异兽一件;青白玉蝉一件;青白玉狮子一件;青白玉凤一件;青白玉荷莲鸳鸯一件。坐褥下:青玉靶嵌玻璃 红皮鞘刀一把……

南窗户台上设:紫檀木嵌玉三块如意一柄;汉玉蓍草花囊一件;读左传诗册页二册,香珠十串,锦匣盛;青玉如意娃娃一件;青白玉山子一件;青玉花觚一件;青汉玉山子一件;古铜双环圆瓶 一件;青汉玉鹰雄合卺觥一件;青玉人物山子一件;青玉云龙山子一件;青白玉宝三方;三希堂宝六方;御笔喜雪诗手卷一卷;御笔绩纂全功册页一册;青玉桃式山子一件;白玉异兽一件;青白玉太平有象一件;紫檀木腰式盒一件,内盛青白玉五喜陈设五件;紫檀木腰式盒一件,内盛汉玉娃娃四件,汉玉暖手一件;紫檀木嵌白檀香三希堂罩盒一件,内盛御咏王珣《伯远帖》真迹一卷,御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一册;汉白玉蕉叶花纹方扁瓶一件,内插御笔字戴衢亨画扇一柄……

紫檀木炕桌一张。(紫檀木炕桌)上设:汉玉九喜筒一件,内插笔二枝;青白玉葫芦洗一件;青白玉三羊一件;定瓷葵花盒一件;青白玉钟一件;汉玉筒一件;白玉螭花插一件;刻字澄泥砚一方;汉玉水呈一件;冻石图章、笔山一件;汉玉乳钉璧墨床一件;紫檀木活雕云龙纹罩盖盒一件……

案下设三希堂法帖八套……

这一间斗室中,收罗贮存有书法、绘画、善本书、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石砚等大量珍玩,显然是一处专供赏玩古董字画,消闲娱乐的去处。清宫收罗文玩始于康熙、雍正两朝,致乾隆时期宫中所贮珍玩最为丰富。

皇帝龙御华夏、抚有万方,能够利用其无上的权力,大肆地搜集天下古董与奇珍异宝。自乾隆初年,内府收藏的历代书画,以积至万余件。乾隆三十年宫中的一份档案——《逼虫香底簿》记载着:“三月十一日,首领(太监)李金文、张永泰呈为养心殿熏书画、羽、缎、机、毡毯、姑绒等,即用川椒三千包,每包重五分。”可见所藏书画数量之巨。

物的秩序出版宫浩钦(物的秩序出版宫浩钦)(2)

物的秩序出版宫浩钦(物的秩序出版宫浩钦)(3)

物的秩序出版宫浩钦(物的秩序出版宫浩钦)(4)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是乾隆最喜爱的三件书法作品

三希堂中:赏玩古董,自寻恬逸

步入三希堂的皇帝,尽情地玩味着古董、字画,还原为一个普通人,就如京城里百姓玩鸟笼子、斗蟋蟀、下棋、打麻将一样,任情任性地自寻恬逸。

为了读书赏画、静坐休闲,乾隆皇帝亲自对三希堂进行了整体改造。

第一,他在布局上作了较大的改动。三希堂是个私人空间,弘历不想让受召见的人窥视自己的秘密,就在门外安置了一座曲尺壁子,阻挡勤政亲贤殿方向的视线。三希堂内部面宽2.1米,进深6米,高2.1米,东墙中部开小门与勤政亲贤殿相通。为了方便使用,将三希堂前后分割成大小两个空间。前后两间用槛窗隔开,楠木隔扇雕刻玲珑剔透的金线如意纹轻盈精美,适合装饰小型空间。密不透光的里间也能透过薄纱窗格隐约见到光线。另外,通过槛窗中间的门口和窗格薄纱,也使内外空间合为一体。

第二,注重实际使用,增添适用的陈设和装置。如在槛窗上增设闲余板。闲余板看似闲置多余的木板,其实不然,闲余板是搭置在墙壁边的板子,悬置在墙壁上,利用纵向空间,不占横向空间的面积,三希堂空间很小,为了放置物品,设置闲余板能够起到桌几的作用,与槛窗相配和谐美观。

第三,绘制通景画,优化居住体验。为了不让三希堂显得过于狭窄压抑,乾隆帝命人在西墙绘制了通景画。通景线法画是清宫用于建筑装饰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源自西方建筑装饰方式,运用西方绘画技法。通景线法画,就是具有西方绘画透视效果的,并与建筑的室内地面顶棚相连的壁画。

乾隆十四年(1749)绘制的通景画是一幅室内小景。画中的顶棚、地面均与三希堂槛窗式样相同。使室内空间和壁画起到了通景的效果,画上的古玩、几案,以及案下的鱼缸和金鱼,是当时皇宫室内装饰的通用的手法,也是乾隆皇帝喜爱的题材。乾隆二十八年(1763),重新装修三希堂,将室内的通景画换成山水园林的自然景观。新的通景画将人们的视线从室内延伸到外面,突破了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局限,提升了画面的空间感受。

乾隆十四年,如意馆,四月二十八日,副催总持来司库郎正培、瑞保押帖一件,内开为十四年二月初十,太监胡世杰传旨:养心殿西暖阁向东门内西壁上通景油画,着另画通景水画,两旁照三希堂真槛窗样各配画槛窗四扇。中间画对子一幅,挂玻璃吊屏一件,下配画案一张,案上画古玩。画样呈览,准时再画。其油画有用处用。钦此。于本月十一日,郎正培等奉旨:通景画案下,着郎世宁添画鱼缸,缸内画金鱼。钦此。于本月十六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将中间玻璃吊屏内衬骚青地,着郎世宁画水画,骚青对子上亦罩玻璃,其玻璃着造办处选好的用。钦此。(《大清实录:总汇》)

金廷标、杨大章、方琮、王炳等人都是如意馆的画家,为清宫绘制了大量作品。宝座对面的山水画就是金廷标绘制的,画上有乾隆御题的诗句。金廷标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入宫的,擅长人物、花卉和肖像,是乾隆朝最杰出的画家。乾隆皇帝称赞他“七情毕写皆得神,顾陆以后今几人。”三希堂北墙,有幅满墙的大画,画面层峦叠嶂、万壑争流,是方琮画的,乾隆皇帝在画上亲笔题写了“题方琮仿王蒙松路苍岩图”参与绘画创作。

第四,注重感性体验,优化视觉感官。乾隆皇帝竟然在西面墙上安装了一大块满墙的镜子。三希堂高矮炕空间南边,有窗户直接对室外,光线充足,内外对景,高炕上放宝座,宝座对面一幅贴落画。就在宝座对面山水画边上,乾隆皇帝亲自安排了一面巨大的穿衣镜。三希堂西墙现存紫檀木边的镜子,高1.94米,宽1.15米,是乾隆年间安置的。镜子拓 展了室内的视觉空间,同时也可以通过镜子对身后情况一览无余,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和舒适性。

乾隆三十年,油木作,十月十七日,催长四德,笔帖式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旨:着查造办处库贮摆锡大玻璃有几块。查明尺存呈览。准时在养心殿西暖阁镶墙用。钦此。于本月二十六日,郎中达子,金辉带领本作人员将慈珠宫取来玻璃镜一件,配得紫檀木边框,持进养心殿西暖阁安挂讫。(《大清实录:总汇》)

镜子的使用缓解了空间狭小带给人们的局促感和压抑感,也丰富了室内装饰,同时镜子和通景画都是虚拟的景象,又造成一种镜中幻象,虚实之间别有情致。

物的秩序出版宫浩钦(物的秩序出版宫浩钦)(5)

珐琅福寿花卉冠架

第五,室内的各式精美器物和装饰。三希堂地上、炕几上、闲余板上放置各类精美灵透的器物。坐榻宝座上方悬挂乾隆御笔“三希堂”匾额,两边贴落对联。其北面墙上悬挂着一组精致的小壁瓶。壁瓶各式各样,有葫芦瓶、胆瓶、双耳瓶、橄榄瓶、凤尾瓶等式样,里面插上杂宝制成的花朵,挂在墙上,活泼生动,有立体感。

这些美丽的花瓶是乾隆二十八年景德镇制作的。

乾隆三十年,匣表作,十一月,初三日,催长四德,笔帖式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旨: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对玻璃镜东板墙上,着画各式半圆瓷瓶样,十四件呈览,准时发往江西照样烧造送来。钦此。于本月初十日,催长四德,笔帖式五德将画得养心殿西暖阁各式半圆瓷瓶十四件纸样一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照样做合牌样呈览。钦此。(《大清实录:总汇》)

乾隆将其最为珍视的墨宝拿到如此狭窄的空间中展玩,乾隆帝说:“朕自幼生长宫中,讲诵二十年,未尝稍辍,实一书生也。”若非确能体会“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的审美愉悦,就无法接受三希堂局促的空间。乾隆酷爱书画,常于书画上品评题诗,加盖鉴藏印记。其中,乾隆最珍爱的是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在这仅有二十多字残简的前前后后,从乾隆十一年(1746)到乾隆六十年(1795)的四十九年中,题跋竟有73处之多。书圣王羲之的墨迹名扬天下,后世追摹者无计其数,连褚遂良、虞世南、赵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