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有约胡歌坐在哪不说话(49岁主持人鲁豫有多大胆)
鲁豫有约胡歌坐在哪不说话(49岁主持人鲁豫有多大胆)周传熊上她节目,结果换来一句“你这专辑也不怎么样的”评价。 胡歌上她节目,主要是聊《琅琊榜》,谁知她上来就承认自己“根本没看过琅琊榜”。
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喜欢鲁豫?
鲁豫,一个提起来就忍不住让人满脸疑惑的主持人。
胡歌上她节目,主要是聊《琅琊榜》,谁知她上来就承认自己“根本没看过琅琊榜”。
周传熊上她节目,结果换来一句“你这专辑也不怎么样的”评价。
鲁豫的经典场包括,问父母早逝的蔡永康,“你父母知道你的性取向吗?”问事业失败,看着飞机舱外月亮的张翰阳,“飞机上怎么看得到月亮?”
Selina说紧张到胃痛,鲁豫一脸羡慕:“我觉得女孩子胃痛特别优雅。”
明明自己身份是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却在节目里不断制造交流障碍:
提问题没有深度,复读机式循环播放“真的吗?“和“我不信”,常常打断嘉宾发言···
还有一次,鲁豫采访上海精神病院院长徐一峰。
△鲁豫:“徐院长,您怎样确定病人是否治愈?”
△徐院长:“其实很简单,先把浴缸放满水,然后旁边放一把汤勺和一个小脸盆,看他怎么把浴缸里的水弄没囖。”
△鲁豫惊奇:“这也太简单了!我都不用想就知道该用小脸盆。”
△徐院长语塞5秒,然后答道:正常人和已治愈的人会把浴缸里的塞子拔掉。”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质疑鲁豫的工作能力。
真是能活活的把天聊死。
可是你不奇怪吗?从2002年开播至今的18年里,鲁豫录了3000多期节目,让1000人讲出她们的故事。
的确,谁会想到呢?
一个瘦瘦弱弱的支持人,一档形式简单的访谈节目。居然能火18年,那个在荧幕中随和、克制的鲁豫,你真的认识她吗?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位知友发帖说:“你觉得采访什么人最困难”
楼主回复说:“名人,尤其是明星”“她们很多都戴着面具生活,只会跟你说一些表层的话,要让说心里话,难。”
然而有这么一位主持人,一张沙发,小小的演播厅,无论多害羞、多伟岸的公众人物,见到她,都会主动地不遮掩,也不回避的与她交流。
就连杀伐决断的董明珠都会为她送上一个亲昵并真诚的拥抱。
澳门赌王梁安琪近年来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尤其是长时间、近距离的采访,但因为主持人是鲁豫,梁安琪才破例接受采访,让我们窥探到豪门生活一角。
谈及接受采访的原因,梁安琪说:“我觉得鲁豫你狠真诚,做的节目也很好。”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指定鲁豫采访的名人了。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访华时,也指定只接受她的采访。并且在现场还反问了鲁豫一些采访之外的问题,鲁豫的应对也轻松自然。
都说英雄惜英雄,能让两位传奇人物如此肯定的鲁豫,肯定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1993年,中央电视台到传媒大学挑选主持人。
鲁豫凭借着过人的胆识,犀利的提问成功吸引面试官的注意,后来入职央视,主持了大受欢迎的节目《艺院风景线》。
这样的机会是多少人可慕不可求的,但鲁豫并没有止于眼前的所得。
于是毅然决然离开了央视,去了当时刚创立的凤凰卫视寻求更大的发展。
鲁豫真正厉害的地方,是她在《凤凰早班车》中开创了“说新闻”的先河。
从来没有人像她一样将新闻说得如此耳目一新。
清新自然的主持风格,快速跟进新闻动态的节目特色,让她成为凤凰卫视最具特点的支持之一。
后来又恰逢中国电视媒体大爆发,鲁豫又抓住了机会,搭建了节目《鲁豫有约》。
从离开央视到加盟凤凰卫视,从说新闻到访谈···似乎不论做什么,他都有一股想做就做的勇气与魅力。
也正是这种专业和敬业,让这档谈话节目一直不落俗套,火了整整18年。
△知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这样评价鲁豫说:
“鲁豫的专业基础很好,她的访谈无招胜有招。”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鲁豫有约》做过至少三次对话,鲁豫既有传统媒体人的责任跟态度,又能接收新鲜文化跟内容,每次聊得都很畅快。”
鲁豫之所以能活得如此良好的口碑,除了敢于付出,那就是自身的品质与用心做事的精神。
鲁豫每次见到嘉宾,她都会先弯腰握手,采访过程中为了不影响老前辈舒适感,会蹲在嘉宾身前俯身倾听。
除了对嘉宾,鲁豫对身边团队伙伴,更是体贴。
在平时公司开会的时,鲁豫总喜欢带零食分给大家,常常是自己没吃几个就被分光。
每次工作结束,鲁豫都会徐现场所有工作人员说:“辛苦,谢谢大家。”
有人曾说鲁豫过于理性,但她在《圆桌派》节目上和窦文涛、马末的对谈中,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每当在节目中听到嘉宾那些触动人心的话语时,明面上因为主持人的角色,她只能装作高冷。
往往在结束录制后,鲁豫才会私底下流泪,释放内心那最真实的情绪。
这就是鲁豫,跟常人一样的表里如一,一样的善待他人。
每个成功,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拼得就是谁熬得住。
面对偏见和嘲讽,鲁豫没有抱怨和反击,而是常常说:“千万不要被这个世界改变太多,可以改变一部分,但是要抗拒改变的面目全非。”
倾听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最真实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