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熏笼(黑奴每天四磅熏肉)
红楼梦 熏笼(黑奴每天四磅熏肉)黑奴的贩卖和奴役,是美国立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崛起的历史上最大的耻辱,在殖民扩张时代,欧洲殖民者从印第安人手中强占美洲大陆,然后把黑人从非洲大陆贩运到美洲,奴役黑人作为其种植园的劳动力。这种极具争议的言论,一经发布,就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争议。但在中国国内,这部影片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在历史和文化的隔阂之下,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没能引起中国人共鸣,在中国的票房也乏善可陈。事情的起因是几个网络大V几乎在同一时间发表了意思大概相同的言论,声称:“黑奴每天居然有四磅熏肉吃,看来这些所谓的黑奴也并不是那么悲惨,现在中国很多人都未必每天有四磅肉吃。”用“四磅熏肉”,就想强行把美国的黑奴历史洗白,再讽刺一番如今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拉一踩一,用意险恶,用心良苦,手段却略显拙劣。
文/品论社
2014年,在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上,一部黑奴题材的电影横空出世,横扫最佳影片奖、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奖等三项大奖,而在此前的第71届金球奖上,这部电影同样不负众望地斩获最佳剧情影片大奖。
这部电影名为《为奴十二年》,是根据非裔美籍作家所罗门·诺瑟普以亲身经历所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故事发生于1841年,一位原本生活在纽约州的黑人自由民,被骗卖往南方成为黑奴,历经十二年磨难才重获自由。
黑奴贸易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历史,直到今天仍深刻影响着美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反思是美国社会对待黑奴历史绝对的政治正确,因此,涉及黑奴题材的影视作品总能轻易收获良好口碑,并收割各项大奖。
但在中国国内,这部影片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在历史和文化的隔阂之下,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没能引起中国人共鸣,在中国的票房也乏善可陈。
不过就在前一段时间,也就是《为奴十二年》上映的七年之后,在中文互联网圈里,这部电影突然间又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引发了一场舆论小风波。事情的起因是几个网络大V几乎在同一时间发表了意思大概相同的言论,声称:“黑奴每天居然有四磅熏肉吃,看来这些所谓的黑奴也并不是那么悲惨,现在中国很多人都未必每天有四磅肉吃。”
用“四磅熏肉”,就想强行把美国的黑奴历史洗白,再讽刺一番如今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拉一踩一,用意险恶,用心良苦,手段却略显拙劣。
这种极具争议的言论,一经发布,就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争议。
黑奴的贩卖和奴役,是美国立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崛起的历史上最大的耻辱,在殖民扩张时代,欧洲殖民者从印第安人手中强占美洲大陆,然后把黑人从非洲大陆贩运到美洲,奴役黑人作为其种植园的劳动力。
黑奴贸易持续了四百余年,使非洲损失了数以亿计的人口,是人类历史最悲惨耻辱的一页。
黑奴问题贯穿整个美国的历史,基于最基本的良知和巨大的舆论压力,没有人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替暴行洗地,更没有人会愚蠢到去为黑奴贸易翻案。
除了那一小撮早已经被意识形态偏见蒙蔽、眼中没有是非黑白的人。
真正了解美洲黑奴历史的人,和认真看过《为奴十二年》的人,都很清楚,这部关于黑奴的电影,真实还原了那段黑暗残酷的历史,所谓的“四磅熏肉”,绝不意味着黑奴过着多么优渥的生活,恰好相反,腐烂霉臭的熏肉和玉米饼恰恰体现了黑奴的悲惨处境。
奴隶制度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野蛮的制度之一。尽管奴隶社会并不一定是所有国家所有地域的必经阶段,但当今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和文明都曾存在过奴隶制度,例如古罗马、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等古代文明,以及美英法德等殖民帝国最臭名昭著的黑奴制度。
中国的奴隶制度兴起于夏商,历经西周、春秋、战国、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奴隶制度已趋于消亡。
但另一方面,自魏晋之后至新中国成立的一千多年里,中国社会一直实际存在着一个丧失人身自由权的庞大群体——家奴,严格来说他们并不属于奴隶阶层,但同时却又具备着许多奴隶的特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丧失人身自由。
这种“家奴制度”,可以算是奴隶制度的残余,又称为奴婢制度。奴隶制度与奴婢制度的区别在于,奴隶制度中的奴隶,主要从事社会生产活动,包括耕作、战斗等,而奴婢制度中的奴婢,绝大多数已不承担生产活动,而是更多地作为贵族(地主)家庭日常生活的服务人员,而承担起社会生产活动的阶层则变成了拥有完全人身自由的佃农和庄户。
奴婢制度在中国封建帝制时代延续了一千多年,逐渐成为中国旧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奴婢制度所衍生的主仆关系虽然不属于三纲五常之列,但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往往会把主仆关系视为君臣关系的一种延伸,到了清代,满族官员在皇帝面前甚至直接自称为奴才,自认为皇帝家奴,这从侧面体现了主仆关系其实就是君臣关系的另一个层面。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封建帝制时代的奴婢制度与西方殖民时代的黑奴制度有着本质区别。家奴与黑奴,虽然都带着一个“奴”字,但二者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生存处境都存在着天壤之差。
殖民时代,黑奴的遭遇和处境堪称悲剧,被殴打、凌辱、虐待甚至杀害均是常态,而在中国,家主对家奴虽然也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但在传统儒家仁爱思想影响下(除了极少数不事科举的商贾家庭,绝大多数豢养家奴的家庭均为官僚地主阶层),家奴的处境并不至于太过恶劣,苛刻对待家奴的家主往往被认为是缺乏仁德的,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家奴地位虽然低贱,但也能拥有最基本的人道和生存保障,在一些特殊的权贵家庭,甚至会出现“奴以主贵”的情况。
比如,清代年羹尧得势时,权倾朝野,擅作威褔,一人得道,家奴也跟着鸡犬升天,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别当上了知府和副将这样的军政官员。
抛开繁复的史书记载不说,单看一本《红楼梦》,就能大概窥知古代中国的家奴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生活条件和环境。《红楼梦》中,贾家是世家大族,家奴数量庞大,按来源分,既有所谓的“家生子”,就是世代为奴的,也有买卖而来的。撇去家丁小厮不说,单论仆妇丫鬟,一个荣国府中,数量就不下数百人。
在家奴群体里,同样存在着尊卑级别,众多仆妇丫鬟中,既有赖嫲嫲、李嫲嫲、鸳鸯这样地位较高、权力较大的管家婆子和大丫鬟,也有傻大姐、小红这样不入流的粗使丫头,她们身份不同,在府中的权力和地位也不一样。
贾府中身份地位最高的家奴,非赖嫲嫲莫属,她服侍过贾家长辈,因此辈分颇高,凤姐过生日时贾母聚集众人凑份子,连凤姐李纨等主子都要站在地下,而单给了这位赖嬷嬷一个脚踏,足见她地位之高。
赖嫲嫲的两个儿子分别是荣宁二府的管事,权力极大,到了第三辈赖尚荣,更是脱离奴籍,开始读书识字,后来更蒙贾府恩典,捐了个前程,从此走上仕宦之道。
由奴变官,赖家阶层的巨大跃迁,充分体现了在中国这样的人情伦理社会里,即使是家奴,也会呈现出鲜明的分化现象。
除了赖嫲嫲,贾府里还有一位地位超然的家奴,那就是贾母的大丫鬟鸳鸯。她年纪轻轻,并不像赖嫲嫲这样年长功高,但她深受贾母信任,地位远超一般家奴,甚至掌握了贾母房中财政大权。
除了鸳鸯,还有平儿、袭人这些各房里的大丫鬟,也都算得上是贾府里家奴阶层里的“特权人物”,她们虽然身为家奴,但在更低一等的奴才面前,已经相当于半个主子了。
尤其是袭人,因与宝玉关系特殊,因此身份特殊,小丫头佳蕙和小红说闲话时曾说道:“袭人那怕他得十分儿,也不恼他,原该的。说良心话,谁还敢比他呢。”一句“谁敢比他呢”可谓点出了袭人的超乎寻常的地位。
除了身份尊卑之别,月钱也是家奴地位高低的重要体现。月钱,即是工资,以贾府为例,贾府上下,人人都有月钱,不光主子有,家奴也有,主子的月钱相当于零花钱,家奴的月钱就相当于工资。
贾府中,贾母和王夫人的月钱是二十两银子,属于第一档顶格;然后是李纨、王熙凤等儿(孙)媳妇,月钱为十两到五两银子不等;第三档则是贾宝玉、贾环、探春、赵姨娘、周姨娘等公子、小姐及姨娘,月钱是二两。
再之后就是各房里的丫鬟,具体也分为几个等级,一等大丫鬟例如鸳鸯、袭人的月钱是一两银子,二等丫头如晴雯、紫鹃、司棋等月钱为一吊钱,差不多是0.6两银子,三等小丫鬟如小红、坠儿等,月钱不过才五百钱,相当于0.3两银子。
层级递降的月钱,折射出一个呈现阶层分化的家奴群体,家奴们不光能拿工资,伙食待遇也不差,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包吃包住待遇从优”。
《红楼梦》中关于饮食的描写很多,但大多写的是主子们的日常饮食,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道菜品要数刘姥姥进荣国府时吃的“茄鲞”,一道普通的茄子,却要用上鸡肉、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香油、糟油等十多种辅料来烹制,可谓奢华至极。
主子吃得好,家奴也不差,《红楼梦》中对下人伙食的描写不多,但窥斑知豹,书中第62回,曹雪芹罕见地描写了一段宝玉房里丫头芳官的伙食,书中写道:“里面有一碗虾丸鸡皮汤,又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这样的伙食待遇,对比黑奴的“四磅熏肉”,可谓是天壤之别。
当然,芳官所享用的这一桌美食,是厨房柳嫂为了讨好芳官而精心准备的,并不能算是贾府家奴日常饮食的惯例,不过书中也曾两次提到平儿每顿伙食是“四样分例菜”,由此可见,四道菜是贾府丫鬟伙食标配。
且不说菜式如何,单从多样性来说,就已经远胜寻常人家,就连如今社会的普通家庭,都未必有每顿四菜一汤的待遇。
除了按时付月钱、包吃包住,家主还要负责家奴们的婚嫁丧娶等人生大事,这是一种封建家长式的包揽负责制,类似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这个角度来说,家奴其实也属于整个家庭的一份子,只是身份地位比较低而已。
贾宝玉出家后,王夫人为了宝玉房里大丫鬟袭人的去留可谓是大费思量,书中写到:“(王夫人)又想到袭人身上:‘若说别的丫头呢,没有什么难处的。大的配了出去,小的伏侍二奶奶就是了。独有袭人,可怎么处呢?’此时人多也不好说,且等晚上和薛姨妈商量。”
袭人后来嫁给了蒋玉菡,由一个奴婢变成一家之主妇,蒋家虽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却也是个殷实之家,家里也养了些丫头仆妇,袭人嫁进蒋家,是为正妻,这也就意味着,她从此就脱离了奴籍,完成了由家奴向主妇的身份转变。
不过,奴终究是奴,赖嫲嫲地位再高,也只是个奴才,她的命运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始终都是掌握在主人手中,遇上贾家这样慈善之家,本应世代为奴的家生子赖尚荣才有机会跳离奴籍,飞上枝头变凤凰。
但整个贾府,又有几个赖嫲嫲、袭人和平儿呢,在结局万艳同悲的《红楼梦》里,更能代表奴婢命运的,其实是投井的金钏儿、病亡的晴雯、殉情的司棋和殉主的鸳鸯。
荒年时来贾府打秋风的刘姥姥,惊羡于穷奢极欲的荣国府、富丽堂皇的大观园和那些貌若天人的太太姑娘们,但当她从刁叔恶舅手中救走巧姐时,心中想必也会暗暗想,这深院高墙里头,未必真就那么顺心如意。
而《为奴十二年》里的所罗门,在十二年的奴隶生涯里,饱受折磨苦难,如果连“四磅熏肉”都可以吹嘘,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羞辱和嘲笑。别说是四磅熏肉,就是四十磅、四百磅熏肉,也改变不了黑奴被奴役、被虐待、被残害的事实,这是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上的最黑暗耻辱的一页,这一页,容不得任何人再涂脂抹粉。
到了今天,奴隶制度早已经走进了历史,但许多人心头的奴性思维,却依旧盘旋不散。中国走过了那段屈辱的旧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朝着民族复兴的道路砥砺前行,可依旧有人念念不忘被帝国主义殖民奴役的“无上荣光”。
他们,终究是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