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孩子为什么老是害怕别人(为什么孩子总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孩子为什么老是害怕别人(为什么孩子总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一、从众心理明明自己表现很出色,被领导表扬时却心中不安;……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可以找到原因,一个是从众心理,一个是资格感的缺失。

我的一个学生,各方面都特别优秀,学校领军人物橱窗将其相片放入宣传栏,让全校学生向她学习。

她竟着了魔似的,寝食难安,强烈要求把相片拿掉: 那么多好学生,为什么偏偏表扬我?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人,明明那件衣服穿起来很漂亮,自己却羞于穿出来;

明明有好的职位可以争取,却不敢去争取;

明明自己表现很出色,被领导表扬时却心中不安;

……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可以找到原因,一个是从众心理,一个是资格感的缺失

一、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捕捉儿童敏感期》中提到,孩子到了四五岁,就会进入人际关系敏感期,他们发现,交朋友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自于「我们有相同的东西」。

孩子们认为,只有彼此相同,才会有交集,才不会被当成另类看待,才更容易获得友谊,自己才会心安。

比如童话中的丑小鸭,如果与众不同,就会被排斥,被孤立。

从众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孩子会不自觉地想变得和别人一样,这是他们交友的一种必要手段。

宫崎骏说,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引导非常重要。

培养孩子自信心;

教给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要认识到,与众不同并不可怕;

友谊的真谛不是趋同化~

这样孩子做事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盲目地随从别人。

孩子为什么老是害怕别人(为什么孩子总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1)

二、资格感的缺失

所谓的“资格感”就是当自己好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值得拥有这样的东西,这就是一种资格感的体现。

反之,就是「资格感的缺失」。

资格感缺失是怎样形成的?

日常经常会发生的一件事,两个孩子同样想要玩具,第一个孩子的家长给孩子买了他喜欢的玩具;第二个家长则训斥了孩子,拉着孩子走了。

看似正常的举动,却让孩子的“资格感”得到了两个不一样的区分。

这样次数多了,第一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有资格”得到玩具;

第二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玩具,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以至于当他得到好的东西时,他会觉得自己不够资格。

资格感缺失会带来哪些影响?

资格感的缺失会让人变得自卑;

不确信自己;

不敢大胆的表现自己;

认为自己不配拥有比别人好的东西,比如好工作,好伴侣,好的生活条件;

……

从而错失了人生中许多宝贵的机会。

即使有时候非常渴望去改变,但内心总是觉得自己不可以,不配~

孩子为什么老是害怕别人(为什么孩子总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2)

怎么弥补孩子资格感的缺失?

“我不配”的内在小孩的产生,跟小时候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不要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

很多家长都有一种心理,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优秀。并经常以此来刺激孩子知耻而后勇。

除了少数抗挫能力强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在这样长期的横向比较之下,慢慢就会变得不自信,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因而产生自卑心理。

▶ 多鼓励孩子

多鼓励孩子,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力,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是优秀的,值得获得更多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家长要予以肯定和表扬。

比如孩子高兴地拿着99分的卷子回到家,满希望能得到表扬,谁知却挨了训斥:

为什么只有99分,那一分怎么失去了?

为什么别人考100,你就99?

这会让孩子心理很受打击。

久而久之,即使在获得奖励的时候,孩子也会惯性在意自己不好的那一面,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配拥有。

▶不要打压孩子

有些父母特别爱有意无意地打压孩子,否定孩子。

我的一个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告诉我,因为小时候爱打扮爱照镜子,家人怕她影响学习,经常说她:

那么丑,还天天臭美,不嫌丢人!

以至于这个女孩从此不化妆不穿裙子至今。

她认为只有漂亮的女孩子才配穿好看的衣服画漂亮的妆,而她是不配的。

我想她在说这些话时,她的内在小孩一定在哭泣~~

▶给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就像是带孩子上商场买衣服时,可以尊重孩子的意愿,问问他是否喜欢,而不是家长直接考虑合不合适。

把孩子培养成有主见,凡事有自己见解的人。

孩子为什么老是害怕别人(为什么孩子总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3)

▶教孩子结交正确的朋友

心理学家朱迪斯·哈里斯在她的著作《教养的迷思》中说,儿童是被同辈社会化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孩子的朋友和孩子成长的环境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因素。

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俗语。

如果一个聪慧的孩子,碰巧加入到学习好的圈子里,他的成绩大概率会更加优秀。

但是如果他进了小混混的圈子里,大家都以打架斗殴,不学习为荣,成绩好就会受到排挤,那么,这个孩子也会对学习表现出更多的排斥。

一个孩子经常在一个被贬低被否定的环境中生活,他也就学会了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慢慢就会变得自卑。

父母要做的就是要帮孩子找到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帮助孩子结交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小伙伴。

作家东野圭吾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是你却无法选择父母。上天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要打好它。

好家长是需要不断学习的,愿我们都能成为好父母!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中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慧老师说养育​ ,每天分享一点育儿心得,关注我,育儿育己,我们一起成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