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郭氏玄空图(郭虢氏族徽)

郭氏玄空图(郭虢氏族徽)郭氏族徽阳燧复制件 阳燧图案(2)虢还有徒手搏虎并剥下虎皮的意思。 所以从字面含义来看,虢人有强烈尚武的精神,且有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和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来看这个故事,在公元前1046年,在经过长期的准备后,周武王决定替天行道,吊民伐罪!在盟津大会诸侯,武王向广大诸侯联军做《泰誓》誓师,组成周联军大约四万多人,在牧野与十四万商军对阵。这时的联盟实际上还很脆弱,很多诸侯还怀着观望的态度。所以,当十四万商军排好军阵黑压压的冲向周联军时,联军的一些部队已经开发生动摇了,周军形势越来越不妙!有些部落在想逃跑,也有些部落在想如果情形不利就倒戈一击!而周武王的所依赖主力部队就是由虢人组成的战车三百辆和三千虎贲军,所以,在这个时刻,这三千虎贲军的表现将决定周族的历史,也将决定中国的历史!在这紧急关头,只见三百辆战车突然闪开,由虢人三千虎贲军组成奇兵一手拿盾牌,一手执着青铜剑,毅然决然的冲向十四万商

郭氏玄空图(郭虢氏族徽)(1)

错误的郭氏族徽

何谓族徽?简单的说就是表示与本家族有象征意义,概括本家族文明,展示本家族精神实质的特殊标志

说到郭氏的族徽不能不说到我国西周时期的一个重要封国,虢国,他的开国国君是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和虢叔。虢国阳燧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河南三门峡上岭村虢国M1052虢国太子墓出土,虢国阳燧才是我郭氏之真正的族徽。虢也是比较古老的文字,虢的来源也有多种解释:据《说文解字》《说文·虎部》“虢,虎所攫画明文也。从虎、寽声。”段玉裁注:“攫者又所执者,画者叉所画也,故有明文也。虢字本义久废,罕有用者”。“虢”字金文由三部分组成:右边是虎,左边上下是爪和又(表示手的意思)。此形从双手、从虎,作两手搏虎状。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卷五引丁山说:“当是象两手搏虎之形,虢之初文也。”甚是。《说文解字》选定的是此“虢”字。“虢”字金文由三部分组成:右边是虎,左边上干下又。此形从攴,从虎,作持械击虎状。据《文字源流浅说》:甲骨文中的“虢”字,其象形文字是:右边一只虎,左边为一兵器“戈”。并进一步解释说:“综合分析其初文,从手从戈,从虎,概原象以戈猎虎之状。戈亦声。后渐讹做双手之形,有徒手搏虎之意。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虢字的含义:

(1)字金文由三部分组成:右边是虎,左边的是上面是爪下面是攴,此形从手、从攴、从虎,作一手按虎,一手持械,奋力击虎状,也就是敢于猛虎搏斗的勇士;

(2)虢还有徒手搏虎并剥下虎皮的意思。

所以从字面含义来看,虢人有强烈尚武的精神,且有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和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来看这个故事,在公元前1046年,在经过长期的准备后,周武王决定替天行道,吊民伐罪!在盟津大会诸侯,武王向广大诸侯联军做《泰誓》誓师,组成周联军大约四万多人,在牧野与十四万商军对阵。这时的联盟实际上还很脆弱,很多诸侯还怀着观望的态度。所以,当十四万商军排好军阵黑压压的冲向周联军时,联军的一些部队已经开发生动摇了,周军形势越来越不妙!有些部落在想逃跑,也有些部落在想如果情形不利就倒戈一击!而周武王的所依赖主力部队就是由虢人组成的战车三百辆和三千虎贲军,所以,在这个时刻,这三千虎贲军的表现将决定周族的历史,也将决定中国的历史!在这紧急关头,只见三百辆战车突然闪开,由虢人三千虎贲军组成奇兵一手拿盾牌,一手执着青铜剑,毅然决然的冲向十四万商军!因为这三千勇士知道,此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三千虎贲将士就像猛虎进入羊群一样,十四万商军竟然被三千虎贲将士杀了个稀里哗啦!阵型立刻大乱,纷纷后撤,这是联军其他部落一看,也立即赶紧投入战斗,商军十四万大军也就烟消云散了,一天之内就把立国已经五百多年的商灭亡了。灭商后,虢人也因此有了自己的封国,虢国。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和虢叔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一个为雍地的西虢,一个为制地(今河南荥阳)的东虢,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

在西周时代,虎贲也指是守卫周王的虢国精锐武士和王师。“虎贲”也就是郭氏的勇士。由于“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还因为虢与周王室的特殊关系,所以历代虢君也是周朝的“卿士”(即宰相),虢君去世后还享有“九鼎”陪葬的礼遇,王位继承人还可直接称“太子”!真是“天子齐驾,九鼎至尊”!

郭氏玄空图(郭虢氏族徽)(2)

阳燧图案

郭氏玄空图(郭虢氏族徽)(3)

郭氏族徽阳燧复制件

郭氏玄空图(郭虢氏族徽)(4)

郭氏族徽阳燧复制件 郭国权 摄

郭氏玄空图(郭虢氏族徽)(5)

郭氏族徽阳燧复制件 郭国权 摄

郭氏玄空图(郭虢氏族徽)(6)

国宝虢国阳燧原件

虢国阳燧现存放于三门峡虢国博物馆,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在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1052墓中发现了当时人们取火使用的工具——阳燧。阳燧出土于虢国太子墓品,形状是一面圆形凹面铜镜,直径只有7.5公分,使用时间为距今3000年的西周时代。阳燧是利用太阳能取火的一种工具。用铜质制成的凹面镜。在我国的古代典籍也多有关于阳燧的记载。《周礼·秋官》中曾记载:“有人掌以天燧,取火于日。”《周礼·疏》中说:“以其日者太阳之精,取火于日,故名阳燧,取火于木,为木燧者也。”《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故阳燧见燃而为火。”宋代科考。内容如下: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也说:“阳燧面洼(凹),向日照之,光皆向内,离镜一二寸聚为一点,大如麻椒,着物则火。”《本草纲目》卷注:“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说明了我们的先祖在三千多年前就知道如何利用太阳能了。

关于虢国阳燧虎纹的诠释:

虢国太子墓出土的阳燧虎纹,背面有鼻形钮,钮旁铸有两只栩栩如生的斑斓猛虎,四周有两条双头虺龙和四只鸷鸟图案。猛虎血口大张,好像是发出了低沉的吼声,与虺龙和鸷鸟相搏。虎的前爪为攫物状,虎尾前部挺直,后部向上卷曲,力度感极强,再加上前后肢之间的躯干上清晰可辨的虎斑为这对猛虎增添了许多生气,对虎的威武雄壮特征给予以强烈的刻画。图中虺龙翻腾盘曲,缠绕虎躯,与虎搏斗;鸷鸟怒目圆睁,展翅飞啄;猛虎瞪眼奋爪,张口卷尾,奋力迎击。龙争虎斗,画面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创作之精致令人叫绝,显示了当时工匠们精湛的技艺水平,充分体现了虢国人崇武尚勇、不畏强暴、驱邪伏魔、英勇称世的精神风貌。也映了虢国人作为周王室嫡亲显赫的身世。正是因为虢人尚武,以白虎为图腾,后世的兵符也是一个猛虎的图形构成,分为两半,称“虎符”,还有了个武职名称-------虎贲中郎将。重要的军事机密机构-----白虎堂。

在由虢转为郭后,虢、郭后人依然在中华历史上书写忠贞为国,团结各族,维护中华统一英雄故事。“白虎战虺”一个“战”字,既诠释了保龙之虎的勇猛,同时也意指虢族“尚武”之特质。"虢"作为一个古文字,它已存在三千余年。它曾以徽目标力量,鼓励军队奋勇向前。又以图腾的形式,催发了虢人的心灵和勇气。军功是郭氏家族的立足之本,能征善战为军功依托,英勇无畏则是军功和征战的支柱,因此以猛虎作为郭氏家族的族氏和族徽郭氏家族的具体体现!英勇善搏的猛虎成为郭氏家族的图腾和族徽,对后世郭氏家族子弟影响重大。它成为勇敢与智慧,勤奋与拼搏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郭氏子弟。

“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从虢仲、虢叔到郭子仪,再到现实,

在郭氏子孙身上流淌一种排除万难争取一切胜利信念在坚守!

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传承!

因此,实现中国梦,复兴中华民族也需要敢于与猛虎搏斗的精神。

注:以前广泛引用的那个图腾不是虢(郭)氏所创造的,而是中国美协北京分会会员王大有先生的“艺术创作”。主要依据甲骨文、金文和楚国的鸟虫书,还有在一些出土文物中的陶器和玉器上的族徽。同时,王大有先生在创作姓氏图腾的时候也加上了一些艺术上的成分。

郭氏玄空图(郭虢氏族徽)(7)

湖南郭氏文化研究会是以姓氏搭建的公益平台;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优秀郭氏宗亲加入,挖掘郭氏文化,繁荣郭氏谱系;发展郭氏经济,造福郭氏宗亲;分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民众!(郭周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