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市中区今年要干的大事(走在前开新局)
枣庄市市中区今年要干的大事(走在前开新局) 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企业是主体。山东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携手,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协同创新体系,搭建了先进的高分子材料和特种精细材料创新平台,已获得授权专利42项,主持参与修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3项,为企业提供了持续的创新资源和发展动力。 7月19日,在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加紧生产一批出口订单。“这款纱线用来制造碳足迹鞋子,全鞋制造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同比化纤长丝减少了63%。”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启升告诉记者,公司研发的“ECO FREE鞋材用短纤维纱工艺技术”成为发展的新增长点。 “平台实现了工业互联网与智能数控设备深度融合,实现了机床与云端服务器的实时互通。”说话间,刘成通过操作手机上的软件,完成了对产品的调试。作为省内唯一生产高精密齿轮箱的企业,山东金精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依托创新研
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枣庄——
创新发展,挺起工业脊梁
□ 记者 张环泽 孟令洋
7月18日,在山东金精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排排智能机器高速运行,车间主任刘成忙着用公司自主研发的“金精工业数字化信息平台”对出厂产品校正参数。
“平台实现了工业互联网与智能数控设备深度融合,实现了机床与云端服务器的实时互通。”说话间,刘成通过操作手机上的软件,完成了对产品的调试。作为省内唯一生产高精密齿轮箱的企业,山东金精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依托创新研发的数字化信息平台,预计年产移动式数控机床2000台以上,不断做强枣庄机床产业链。
“山东‘走在前、开新局’,枣庄必须作出新贡献。”枣庄市委书记陈平说,今年以来,全市围绕省委“十大创新”部署,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纵深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工业崛起蹄疾步稳。一季度,1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部进入全省前10位,其中GDP、规上工业增加值等7项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第1位。
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枣庄工业再度崛起,只有“华山一条道”——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19日,在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加紧生产一批出口订单。“这款纱线用来制造碳足迹鞋子,全鞋制造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同比化纤长丝减少了63%。”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启升告诉记者,公司研发的“ECO FREE鞋材用短纤维纱工艺技术”成为发展的新增长点。
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企业是主体。山东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携手,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协同创新体系,搭建了先进的高分子材料和特种精细材料创新平台,已获得授权专利42项,主持参与修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3项,为企业提供了持续的创新资源和发展动力。
据统计,枣庄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一季度,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3.48%,高于全省21.77个百分点。
枣庄科研院所少,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更少。如何补长短板?
在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中,枣庄积极作为,借梯上楼,打造“十大创新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枣庄与浙江大学等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枣庄分院、济南大学枣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创平台正在建设中,中建材科创院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入选省首批“双创”共同体。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落户枣庄,搭建起全省首家医疗器械CDMO平台,吸引19家医疗企业聚集发展。
创新,人才是关键。如何破解人才瓶颈?位于上海北京两地中点的枣庄发挥高铁优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近日,来自巴基斯坦的Aazim Rasool博士匆匆走出高铁滕州东站,径直奔向核芯光电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核芯光电科技致力于高性能硅基探测器的国产化,研发总部在北京,产业基地在枣庄市山亭区,两地技术人才的交流往来全靠高铁。Aazim Rasool博士,几乎每月都要在北京和枣庄之间穿梭。“企业召之即来,专家即速可往;不落户枣庄,但为枣庄所用。”核芯光电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学蕾说。
栽好“梧桐树”,广发“英雄帖”。前不久,枣庄实施科技人才“揭榜挂帅”制度,面向全球发布榜单29个,榜单总金额达到8600万元。围绕全市“6 3”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一批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突破一批“卡脖子”难题。据统计,枣庄每年柔性引进高端人才100人以上,近年来,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506人,为老工业基地凤凰涅槃夯实人才基础。
枣庄打造“枣办好”政务服务品牌,搭建特色招商平台,提升干部落实力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 记者 张环泽 孟令洋
“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枣庄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枣庄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今年以来,枣庄市提出“快就是大局”,依靠创新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一季度,全市1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部进入全省前十,其中7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特别是GDP增速首次跃居全省首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枣庄不仅不落后,而且还正快跑向前,全力为强省建设贡献更多枣庄力量。
培优软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枣庄市主动对标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求,创新思路、创新形式、创新方法,打造“枣办好”政务服务品牌,以高品质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3月18日,青岛啤酒(枣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全涛足不出户,在办公室里轻触手机,通过“爱山东”App成功获得全省第一张排污许可电子证照。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让王全涛真切感受到了营商环境的“枣庄速度”。
“11套材料”减至“1套材料”!年初,山亭区翼龙紫锦山庄建设项目申请办理竣工验收,工程部经理徐金胜当天只填写一张表单,提交一套申报材料,登录一个网络平台,就实现了11项竣工验收一次申请。“原来项目竣工验收需要向规划、质监等7个部门提交11套申请材料。”徐金胜说。
“办不成事”服务窗口是枣庄市在市、区(市)两级政务服务大厅的一道特殊风景线。窗口前,业务骨干“坐诊”,专治疑难杂症,专接烫手山芋,让办事群众不白跑、不扑空、有地儿找、有人帮。
康悦医疗是盘活闲置土地建设的项目,原企业废旧设备迟迟未搬迁,影响了项目正常施工。得知这一情况后,项目推进专员与枣庄高新区密切配合,第一时间将废旧设备搬迁清运完毕,保证了项目正常施工。
枣庄把营商环境作为地域文化来塑造,引导干部群众树牢“我就是枣庄”的主人翁意识,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氛围,形成区域优势竞争力。
当前,枣庄市树牢“陪着企业一起成长”的意识,相继出台了攻坚突破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双20条”,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5条政策措施;建成“枣惠达”财政奖补集成服务平台,实现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办”,累计兑现奖补资金1.2亿元;发挥“企呼枣应、接诉即办”平台作用,累计解决各类企业“急难愁盼”问题4.7万余件。
7月初,市委政法委组织全市6名专家律师对今年以来12起涉企案件开展专项评查。评查未发现有侵犯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情况。
这是枣庄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过程中的一个小镜头。枣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爱杰介绍,为了高标准营造一流法治环境,打造安商护商的发展高地,枣庄率先在全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让每个企业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我们就是奔着枣庄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来的!”聚合顺鲁化新材料总工程师袁建忠快人快语。如今,聚合顺30万吨/年己内酰胺主体工程刚完工,预计年内投产。
搭建特色招商平台,构筑良好产业生态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也是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产业生态创新离不开招商平台的稳定支持。枣庄创新思路,搭建了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枣庄国际闲置品循环链试验区、中国兽药谷等一批特色招商平台,吸引了众多客商将项目落在枣庄。
盛夏时节,中国兽药谷内海木动保生物制品GMP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正酣。“目前,两栋厂房主体框架已经完工。”项目总监贾志平难掩欣喜。不远的将来,企业的长效微球包裹技术可实现宠物疫苗一针免疫,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首创。
中国兽药谷落户枣庄经济开发区得益于枣庄的招商创新。市委书记陈平表示,建设“中国兽药谷”是枣庄实现错位发展、重点突破的典型案例,“后发地区想要在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找准着力点、打好特色牌。”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支持并产生创新的区域性开放系统,其创新协同发展已成为主流趋势。如今,10余家生物制药企业落户“中国兽药谷”。在山东骏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组装一款全新肿瘤病理检查处理设备,能实现活体组织样本的快速处理。“超声波无损快速脱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公司总经理艾茂良说,依靠这项技术,病理检查由原来的3-7天缩短至2-6个小时。
秉持“把节约做成产业”的理念,枣庄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国际闲置品循环链试验区”的设想,全市已集聚闲置经济企业500余家,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枣庄市普衣国际经贸公司实现再生纺织品出口300万美元,成长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废旧纺织品处理企业。山东当康文化传媒公司枣庄联营仓管理书籍1500万册、年发单量130万单,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图书循环利用服务商。
园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更是产业生态创新的实践地。目前,枣庄引进燕东绿能、胖虎科技等企业,正积极谋划闲置品循环链试验区发展规划,设置3个主片区和4个特色产业园,建设闲置品回收集散中心、碳排放交易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构建国际闲置品循环链试验区、多式联运物流园、综合保税区“一体两翼”三区共创新格局,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蹚出路子、作出示范。
枣庄作为山东的“南大门”,是北方地区对接长三角的门户。目前,枣庄(上海)产业促进中心已经揭牌成立,开通中国枣庄(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基地网,组建枣庄(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基地联盟,有效扩大了枣庄在长三角的“朋友圈”。吉利、璞泰来等一批知名企业在枣投资,星驾科技、博雷顿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南玻院、苏州医工所等一批创新平台成功搭建。去年以来,枣庄累计从长三角地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0个、新开工148个。
抓落实求实效,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抓落实、求实效,是近年来全省上下一以贯之的理念和行动。
然而,由于对资源的路径依赖,枣庄有些干部按部就班、安于现状。由于转型缓慢,加之经济体量小,枣庄经济发展长期在全省倒数几位徘徊。
解放思想迫在眉睫。今年,枣庄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省“保十争五奔前三”目标,号召全市干部以“归零”的心态、“赶考”的状态、“奔跑”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枣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全市开展了思想能力作风建设“五比五看”活动,让干部想干敢干会干。近期又探索开展“赢在中层”行动,制定出台了中层干部交流、新录用公务员选调生实践锻炼、差异化考核等制度,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树立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根据公开亮屏工作安排,现对全市2022年第一季度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亮屏’和媒体定期双公开……”在市政大厦,每天清晨赶来上班的工作人员,几乎都要抬头看看一楼大厅上方的电子大屏。
枣庄市创新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实行位次排名及变化情况“双亮牌”,对可量化的亮屏事项一律实施“红黄蓝”管理,先进者蓝牌激励,后进者黄牌提醒、红牌警告,努力营造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眼下,在台儿庄区锂电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高扬长臂,工程车辆不断轰鸣。现场分4个区域建设,每个区域的施工进度、厂房建设、设备安装等情况都实行挂图作战,一目了然。根据挂图作战机制,台儿庄区每个项目成立一个作战指挥部,由县级领导担任指挥长,并将干部在项目建设一线的动态表现作为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
枣庄市加快制度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引导各级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制度建设成效提升工作质效。除健全完善集中开工、现场办公、观摩评比等制度,枣庄还严格落实领导联系帮包、“红黄蓝”管理、重大项目联席会议等机制,对“疑难杂症”实行市区联动、提级办理、顶格协调,奋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投资20亿元技改项目有增加能耗的需求,怎么办?在“企呼政应、接诉即办”现场办公会上,针对联泓新科提出的诉求,滕州市市长周刚当场表态,支持相关能耗指标需求,困难再大也要帮企业克服。
干部作风改善了,能力提高了,落实力提升了,项目建设势如破竹。今年上半年,全市20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0余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80%以上,超时间进度30个百分点以上。
短评
突破瓶颈 唯有创新
□ 记者 孟令洋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是枣庄的战略选择、长久之策,不是一时之计,须久久为功。
枣庄工业经济曾一度走在全省前列,然而,由于对资源的路径依赖,枣庄的发展脚步变慢了,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对外开放不足的问题还很突出。当下,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时时有新局面,才能突破瓶颈,加速工业崛起。
强市兴市,得有创新的土壤。枣庄厚植创新创造沃土,围绕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推动创新要素顺畅对接、高效配置。深化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改革,大力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协同突破“卡脖子”难题。
强市兴市,得有创新的平台。补好短板,短板就会变成长板,变成发展的竞争优势。在枣庄,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不到全省总数的3%。枣庄正视自己的短板,打造“十大创新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吸引各类企业聚集发展。同时,将眼光放眼全国,把创新触角延伸更远,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持续加强与大院大所、名校名企的战略合作,做大科技创新“种子库”。
强市兴市,得有创新的人才。推行“人才 项目 资本”“产业链引才”“揭榜挂帅”等引才模式、每年柔性引进高端人才100人以上……枣庄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在引才上探新路,在育才上出实招,在服务人才上用真情,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
加快培育锂电产业,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枣庄——
锂电产业发展集群成势
□ 记者 张环泽 孟令洋
7月21日,位于枣庄高新区的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机械不停运转,工程车辆来回穿梭,联合车间和综合库房主体结构均已封顶。“目前,项目已完成总工程进度的60%,配套建筑也按进度加紧建设。”项目经理冯军荣说,预计年底可实现产品下线。
眼下,枣庄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主动对标省“十强产业”,积极构建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6 3”现代产业体系。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枣庄集聚发展锂电产业”,“十强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也明确“建设中国北方锂电之都(枣庄)等具有鲜明特色和集聚实力的产业‘地标’”。集全市之力发展锂电产业,枣庄打破地区行政壁垒,形成“1 3 3”锂电产业发展总布局,打造了从锂矿开采加工,到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关键材料及动力电池制造、检验检测、终端应用及拆解回收较为完整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锂电产业集群发展新态势。
谋势为先,做好顶层设计是实现产业发展的关键。为此,枣庄成立了锂电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锂电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加快锂电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组建了锂电产业联盟,开通了中国北方锂电网,成立了国家锂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些路径清晰的顶层设计,坚定了锂电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
7月18日,在中国航天新能源产业园内,一台台干净整洁、排列有序的设备组成了精工电子5GWh锂离子电池PACK智能化生产线,技术工人忙碌其中。“精工电子的快速成长,离不开枣庄深厚的锂电产业基础。”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枣庄锂电产业十余年,产品涵盖正极材料、锂电池生产、PACK组合、回收利用等锂电池全生命周期。总经理柯西文说,围绕产业升级、智能化改造、产品研发等需求,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大批产业工人奠定了锂电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有了产业初探的经验和产业工人的积累,枣庄有底气加快锂电产业发展的步伐,聚焦储能电池、轻动力电池和固态电池产业,加速完善产业链,争取2025年锂电产值达到800亿元。
京杭大运河河畔,台儿庄区锂电产业园内处处涌动干事创业的热潮。山东丰元锂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进军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企业之一,其产品高镍三元材料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正极材的龙头产品。“依托先进人才深研高镍三元核心制备工艺,丰元锂能成为国内少数实现批量出货高镍三元材料企业之一。”高镍三元材料首席技术官金佑成博士说,其研发的高镍三元材料有效降低了残留锂、硫等杂质,提升了材料表面稳定性、电极加工性能和循环寿命。
借着国家实施能源战略调整的窗口期,煤化工企业山东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将目光转向了锂电产业。
“中材锂膜生产锂电池隔膜,而我们要生产锂电池隔膜所需的材料,这就完善了产业链。”联泓新科董事长、总裁郑月明在分析锂电产业布局后,果断推进EVA装置管式尾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和10万吨/年锂电材料-碳酸酯联合装置项目,预计年内投产。
顺着产业链,来到锂电池隔膜生产企业——中材锂膜有限公司。4米幅宽、车速达50米/分的生产线,是目前世界上单线产能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隔膜生产线之一,补齐了锂电产业链条关键一环。中材锂膜有限公司生产的锂电池隔膜,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目前产能及市场规模均居国内前列。
在培育产业链重点环节骨干龙头企业的同时,枣庄市近期又谋划实施了投资100亿元的欣旺达“源网荷储”项目、投资168亿元的龙电华鑫综合锂电产业园项目、投资100亿元的德鑫锂电循环产业园项目,为打造全省首位、全国领先的锂电产业集聚区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1-5月,枣庄规上锂电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4%,锂电产业成为推动枣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枣庄对标省“十强”产业,加快构建“6 3”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兴市,老工业基地焕发活力
□ 记者 张环泽 孟令洋
7月20日,记者从枣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专项激励名单正在公示,枣庄市机床及矿山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和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跻身其中。据统计,目前,枣庄有8个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储备库,7家企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库、储备库。
对标省“十强”产业,枣庄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6 3”现代产业体系,以工业大发展推动经济大提速,以产业大提升实现枣庄大跨越。
两大支柱产业集群化全链条发展
当前,枣庄市落实新发展理念,打造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先进制造业和高质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业、特色文旅康养业为主体的“6 3”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目标。
在全国最大的数控面板、智能电盘配套企业——山东山森数控技术有限公司车间,每年都有十几项专利诞生。其智能电盘属全国首创,占据国内机床行业电盘市场的80%以上。
“传统电盘每人每天仅能装配一台,节点较多且容易接错,机床60%电气故障因此产生,但智能电盘安装仅需10分钟。”山森数控副总经理孙强介绍。
像机床这类高端装备产业,技术资金密集、污染排放低、带动能力强,是枣庄市“6 3”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在加速崛起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现如今,在滕州境内集聚各类机床企业近800家,滕州中小数控机床区域品牌已在全国打响,连续三届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认定为“中国中小机床之都”,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了基地化、一体化发展格局。
与高端装备产业并称为枣庄支柱性产业的高端化工,也在转型中实现新突破,集链成群发展。2021年,全市83家规上化工生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9.8亿元,同比增长39.95%;实现利润68.2亿元,同比增长192.62%。
目前,在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内,每天有900吨己内酰胺发往全国各地,这是企业产品向下游延伸、实现产业链升级的重要项目。
“发展精细化学品,包括己内酰胺这些新材料,就是把产业链进一步延长,实现了化工产品的高附加值。”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岭回忆,建厂之初仅有11万吨的尿素产能,现在各类化学品总产能达到了350万吨。
围绕己内酰胺产品,鲁南化工持续向下游延伸建设尼龙6聚合装置,生产尼龙长丝、短丝、尼龙工业丝、尼龙膜片及工程塑料等高端化产品,通过一体化尼龙产业链的建设,在新材料产业立足。依托尼龙6项目,投资50亿元建设高档医护用品项目,一期工程2.3万平方米无菌车间明年5月份即将投产,即将展开的二期项目规划建设研发中心和6.8万平方米的无菌车间等,全部投产后,年可生产高档非织造布及医用材料10万吨,各类高端护理用品30亿条(片)。
流多大的汗滴就结多大的果实。今年一季度,枣庄1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部位居全省前十位,其中7项位居全省第一。“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的实施,让枣庄党员干部群众增添了赶超的信心和底气。
技改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在鑫迪家居工业4.0智能制造产业园生产车间内,从选材到分装整个流程,全部由机械臂、智能物流系统自动完成,实现了无人操作。与以往“机器轰鸣、粉尘纷飞”的场景有天壤之别,鑫迪家居工业4.0智能制造产业园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蜕变。
“以前的管理理念、生产组织方式和硬件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必须利用5G智能制造来一次‘脱胎换骨’,用全面智能化迎接家居行业的未来。”鑫迪集团董事长李鑫说。据了解,鑫迪家居工业4.0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是滕州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的重点工业项目之一,打造了国内首个运用5G 技术的智能家居制造工厂,成为中国家居行业4.0智能制造示范标杆基地。
交大智邦(枣庄)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利用5G技术也打造了恒温智能工厂,形成了汽车动力总成智能生产线、高精高速数控机床单机等高端产品矩阵,建成首家山东移动5G工业互联智慧工厂示范基地。
枣庄传统产业家底厚实,加快智能化改造,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枣庄市以智能化为方向,以基金为抓手,创新推出“政投保贷券服企”的智能化技改新模式,今年一季度,工业技改投资增速35.9%,居全省第5位,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25.7%,高于全省平均4.8个百分点。
“下一步,将大力实施‘技改焕新行动’,常态化召开智能化技改大会,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枣庄市委书记陈平说。
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是枣庄在制造企业里打出的一张“技改牌”。作为首批进驻平台的供应商,山东一唯自动化有限公司让不少传统制造企业“脱胎换骨”。
台儿庄区的枣庄盛世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石膏粉生产线装备领域综合排名第一,在一唯自动化提供非标准智能化解决方案后,盛世机械研发制造出60余台工业机器人,组成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化设备占比达90%以上,用工减少50%以上,生产成本节约20%,环保装备效率提高3—6倍。
思路一变天地宽,企业一改成效显。政府搭台——邀请市内外技改服务商、重点企业300余家参会,49个重点智能化技改项目集中签约;基金跟投——已向16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3.49亿元;融资担保——累计为49家企业技改项目提供担保金额2.52亿元;贷款联动——累计发放技改项目银行贷款3.52亿元;证券助力——为精工电子、正凯新材料等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支持丰元化学实现再融资4.5亿元……这些实打实的技改新招,为产业提供了资源要素支撑,枣庄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和底气更强大了。
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建设
6月20日,正在外地出差的枣庄市新旧动能办副主任杨宝鑫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断。“杨主任,企业的安评审批手续遇到了点困难,咋办?”手机那头,山东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邵波急切地询问。
在联泓格润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体化项目由省重大准备类项目转为实施类项目的关键节点上,安评手续必不可少。挂了电话,杨宝鑫就开始联系行政审批部门,协调解决安评审批手续的问题。
项目需要土地指标约1700亩地,已经解决233亩建设用地,还需协调解决建设用地1400余亩。有了安评、环评、能评等手续,当月,转为省重大实施类项目的联泓格润项目就被纳入省土地点供指标范围。
“土地指标有望年内解决!”邵波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成片开发方案已上报省自然资源厅。7月15日,走进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平整土地,混凝土搅拌车往来作业,开工建设的准备工作井然有序。
说起推进速度,邵波对项目专员提供的保姆式关怀连连点赞。而联泓格润的“项目专员”就是杨宝鑫。为全力加快产业发展、助推重点项目建设,枣庄市率先推出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制度,每个帮包单位选派业务能力强、熟悉经济及项目管理工作的干部作为项目推进专员,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一对一”的全流程服务,形成项目从谋划储备到签约落地,再到开工建设直至竣工投产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服务新模式。
其实,杨宝鑫出差的目的是为联泓格润项目跑能源指标。作为枣庄市高端化工类领航型项目,总投资125亿元的联泓格润项目被列为2022年省重大项目。当前,联泓格润项目又面临着综合能耗约43万吨标煤/年(当量值,不含原料用能)的问题急需解决。
常年在发改系统工作的杨宝鑫深知,能耗指标的确是上大项目的制约因素,这关系着枣庄高端化工产业的长远发展。
怎么解决?杨宝鑫多次赴省发展改革委协调汇报,希望能在能耗指标上给予协调支持。目前,相关工作进展顺利,能耗指标有望解决。
产业发展,关键在项目。目前,枣庄市建立市级领导、市直部门、项目专员、项目单位“四位一体”的项目帮包新机制。“全市共有84名项目推进专员,负责166个省市重点项目。”枣庄市城市转型促进中心副主任姚广告诉记者,项目专员已经常态化进驻项目现场,有的专员一周去3—5次。
“像联泓格润项目的土地指标、能耗指标都是项目要素保障问题。”姚广解释,枣庄市已成立要素保障工作专班,将项目帮包与问题反映和化解有效衔接,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项目专员就地化解,难度较大的报请派出单位协调要素保障部门解决,截至目前,累计解决或实现较大进展的问题达800余个。对于土地、规划等制约项目建设的重大问题和难题,提交市重大项目建设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去年以来,已累计召开联席会议9次,协调推进解决堵点和难点问题达一百余个。
全生命周期服务结出硕果。上半年,20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0余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80%以上,超时间进度30个百分点以上。
短评
转型加突破,喜新不厌旧
□ 记者 孟令洋
“一天三顿饭,两顿靠煤炭”曾是枣庄市昔日真实写照,与煤炭相关的主导产业曾占经济结构的八成以上。
如今,枣庄依托深厚“工业基因”,旗帜鲜明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加快构建“6 3”现代产业体系,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产业转型,不是另起炉灶、从头再来。推动产业发展,枣庄市坚持“喜新不厌旧”,传统产业不能丢、新兴产业求突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产业要兴,传统工业必须换“芯”赋能。枣庄市将煤化工作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突破口,从煤焦化、煤气化两条路径同时突破,形成了十多条产业链、50多种产品,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煤气化、煤焦化、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链较为齐全的地区。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枣庄市集中突破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坚持链条招商、集群发展,用多元化新兴产业破解“一煤独大”的局面。以锂电产业为例,枣庄市瞄准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中国北方锂电之都的目标,坚持全链条覆盖、全区域布局、全周期服务,先后编制发展规划、组建产业联盟、设立投资基金,落地建设了欣旺达等一大批锂电项目,锂电产业入选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纳入省重点产业布局。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中国百姓祖祖辈辈信守的生存方式。因地制宜,才能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生存和发展。于枣庄而言,从变革传统产业起步,向优势产业要增量,蓄力再造新兴产业,才能推动“产业兴市”、高质量发展。
台儿庄古城溢出效应放大,全域旅游好戏连台,枣庄——
文旅融合激发多元消费
□ 记者 张环泽 孟令洋
7月20日,在枣庄台儿庄古城景区山东手造自营店,枣庄砂陶、阴平毛笔、泥沟青花布、鲁班锁、伏里土陶等各种文化底蕴深厚、生活气息浓郁的非遗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挑选。“这几天,每天营业额一万多元呢!”店员杜微忙着向游客推介各种枣庄印记产品。
“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是促进文旅消费新举措之一。”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副总经理崔凤鸣告诉记者,台儿庄古城围绕“运河文化”“大战文化”“鲁南民俗文化”三大主线,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打造文创产品集群,让更多充满枣庄印记和台儿庄元素的文创产品走向全国。
华灯初上,游客在领略各处美景后,到复兴广场观看“火龙钢花”非遗演出,感受“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独特魅力。“游客们大多是奔着夜景来的,生意比去年好多了!”少府别院客栈经理汪磊说。进入7月,每天酒店的预约电话响不停,大学生等年轻游客群体明显增长。
当下正值暑期,红色游、研学游、亲子游等持续升温,台儿庄古城景区6月下旬游客入园量基本达到去年同期水平。今年以来,台儿庄古城提高游客夜间旅行体验度,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进一步推动景区周边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复苏和发展。
围绕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枣庄市出台了“六个慢城”特色文旅康养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全域慢游”模式。充分发挥台儿庄古城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滕州市省级文旅消费示范市带动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促进、消费融合、消费升级活动。
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枣庄还把目光投向了特色街区。与台儿庄古城一墙之隔,台儿庄印象小镇一到晚上,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渔灯巷是一条新型文商旅综合商业街,以全国各地美食小吃为主,融合了灯光氛围、民宿酒店、活动演艺等业态,是台儿庄第一个文旅美食街区,也称得上鲁南第一条运河之畔的美食之街。”进入7月,古城·渔灯巷运营总经理刘朝秀就忙活起来。
目前,除台儿庄古城大衙门街、薛城万洲第一街、滕州新兴路步行街3条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外,滕州市鲁班里、山亭区香港街等特色步行街提升改造工程规模初具、亮点初显,成为市民消费娱乐新的打卡地。
盛夏时节,山亭区月亮湾国家湿地公园里,碧波万顷,荷叶田田,微风带来阵阵花香。一群小游客在此开展“五天四夜”的研学活动,探索和发现校园之外的世界。月亮湾旅游区总经理潘硕介绍,暑假以来,月亮湾国家湿地公园已接待研学游游客约1500人次,收入增加20万元。为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山亭区创新设计红色研学、乡村研学等体验项目,今年已接待济宁、临沂、泰安等地中小学6000余名师生。
7月15日,夜幕降临,在山亭区岩马湖畔刚体验完渔事乐趣的游客孙晓晓,吃着刚刚采摘的蜜桃,和家人一起夜宿首旅房车露营小镇。新开发的房车露营小镇,拉长了“吃住行游购娱”链条,实现了新兴消费的扩容升级。“二月乡村过大年,三月桃花节,四月环湖健步走,五月捕鱼节……畅游岩马湖,一年到头有数不完的节事,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说起不同需求的消费新产品,山亭区冯卯镇党委副书记王妍滔滔不绝。岩马湖全域旅游片区已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万余人,户均增加旅游收入2000元。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枣庄市从供给和需求双向发力,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2亿元;全市特色文旅康养产业规上企业实现营收16.5亿元。
枣庄抓项目扩投资、提品质促消费、抓物流稳外贸
唱好扩需求稳增长重头戏
□记者 张环泽 孟令洋
7月17日,由北京凡华教育科技集团投资的枣庄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项目签约,总投资约22亿元。该项目开设成人教育和短期职业培训,拓展创业创新教育和退役士兵教育培训项目,将形成集全日制学历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国际合作于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综合体。1—6月份,枣庄市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258个,新签约亿元及以上项目286个。
今年以来,枣庄市凝心聚力抓项目扩投资,多措并举提品质促消费,千方百计抓流通拓市场,全力以赴稳外贸稳外资,唱好扩需求稳增长的重头戏。
构建“公铁水空”立体大交通格局
基础设施建设是扩需求、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噔噔噔……”一声声巨响传来,蟠龙河综合整治项目三期水利工程于3月26日如期开工。沿蟠龙河溯流而上,河道拓宽、河床加深、防汛通道升级等各项工程进展顺利,上半年完成涵闸、交通桥等建筑物工程量60%,累计完成投资34286万元,完成年度计划114.29%。
蟠龙河综合整治项目是枣庄“一河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枣庄新城北扩的重大基础工程。枣庄市蟠龙河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靳明山说,该水利工程长度约12公里,拦蓄水量约1000万立方米,形成约4300亩连续水面,河道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如今,蟠龙河入微山湖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三五只白鹭不时盘旋。
扩大内需,必须考虑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今年以来,枣庄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把重大项目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主阵地。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8%,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民间投资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这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体量大、建设周期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尤其突出。
炎炎夏日,在长江路上跨京沪铁路立交桥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对涉铁部分桩基钻挖和铁路东侧引道施工。机械轰鸣间,薛城区历史上第一座上跨铁路单柱对称式斜桥立交桥正加紧建设,建成后将改善薛城东西城区割裂的局面。
“该项目于2020年动工建设,总投资3.06亿元,桥梁起点位于永福路路口西50米左右,向西跨越京沪铁路后落地。”施工方负责人窦荣贵说。项目建成后,对完善城区路网、拉伸城市框架、加快薛城区和微山县同城化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眼下,薛城区已同步考虑配备高端亮化景观,着力打造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4月27日,随着最后一节箱体顶板混凝土完成浇筑,枣庄市第一条穿湖隧道墨子湖隧道及引道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历时多年全部完成。经过两个多月的配套工程施工,7月1日,这条连接滕州新老城区的交通大动脉终于全线通车。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既让居民在生活上得到实惠,也使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获得动力。
地面交通建设不舍昼夜,港航、机场等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推进。
正值汛期,京杭运河枣庄段主航道正在大流量泄洪。在京杭运河二级航道整治工程马兰大桥建设现场,工人们在保障汛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马兰大桥和应急通道工程建设。与此同时,店韩路快速通道工程薛城区段、枣庄高新区段和机场进场道路建设工地也在紧盯时间节点抓进度,确保机场项目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拉动短期增长的重大举措,对支撑长远发展也具有战略意义。今年,枣庄将构建“公铁水空”立体大交通格局,以大交通助发展、促开放、惠民生,计划实施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13个,项目总投资247.6亿元,努力打造鲁南综合交通枢纽。
满足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
“水泉地瓜枣口感香甜,纯手工晾晒,放心大胆购买。”化身电商主播的种植户连茂忠,面对镜头熟练地介绍着农产品。在两个半小时的直播中,总观看人数近5000人,销售百余单,主要有山楂、地瓜枣、花椒等10余种特色农产品。
今年以来,枣庄市组织开展特色美食嘉年华、夜经济、网红直播带货等主题促消费活动,进一步繁荣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回补。1—6月,全市网络零售额实现69.4亿元,同比增长11.2%,增幅居全省第9位,累计开展直播活动6.1万场次,累计观看4亿人次,直播销售额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8.5%、99.6%、23.9%。
7月17日晚,东湖公园人头攒动,一场融合文创、美食、街头潮流文化、演艺等多种时尚元素的“无界集市”引人驻足,主题为“慢品市中 情动烟火——我们如此热爱市中”的征集活动也同步启动。近百个文艺气息浓厚的摊点、中心舞台的电音表演和如织的游人点燃了“城市烟火气”,一辆装扮新潮的BRT公交车成为热门打卡地。
今年以来,枣庄市市中区坚定不移落实省“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通过出台《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举办无界文创艺术市集等促消费扩内需。“我们正想尽办法创造好的条件和环境,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让市民的消费意愿更强,让经营者获得更多收益,让城市烟火气更旺,让市场更具有活力。”市中区副区长马维纲说。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更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今年1月,枣庄市以“好品山东·嘉味年货”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年货节、好货等你来逛等活动。年货节期间,全市网零额实现8.6亿元,其中,实物网零额7.1亿元,农产品网零额9932万元。4月,枣庄市组织“双品网购节”,为全省贡献8亿元网零额、7.1亿元实物网零额、7426万元农产品网零额。
连日来,枣庄市烹饪餐饮酒店商会副秘书长张志民奔波于商会各成员和合作商家之间,为今年的中国枣庄辣子鸡文化节作准备。“今年我们将举办第六届辣子鸡文化节,届时会有炒鸡比赛、原材料展、非遗文化等活动,全方位展示枣庄辣子鸡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魅力。”张志民告诉记者,活动期间还将请市民免费品尝专业厨师炒制的辣子鸡,进一步激活枣庄辣子鸡的“网红基因”。
眼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触网上线”,这得益于枣庄畅通农特产品上行寄递服务渠道。6月30日,峄城区206国道沿线的一个快递点内,万景园盆景基地负责人张忠涛忙着把石榴盆景装进专门定制的运输木箱内,发往贵州、广东、湖南等地。“石榴盆景通过直播推介,销量不错哩。”张忠涛农闲时开始学习用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推销峄城石榴盆景。今年刚过去一半,万景园苗木盆景专业合作社的网上销售额就已超过300万元。“在服务当地特色产业的同时,网点业务量也实现了约20%的增长。”物流网点工作人员张帅说,由于峄城石榴盆景运输需求旺盛,快递网点去年专门申请开通了“盆景托运绿色通道”,提供专业的石榴盆景运输服务。
快递进村一小步,拓展消费稳一步。当前,枣庄充分发挥快递进村作用,聚焦滕州马铃薯、峄城石榴、山亭长红枣和火樱桃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开展“一地一品”“一市多品”销售寄递服务,新增镇级快递供配中心4个,形成“市级物流园区、乡镇物流服务站、村级物流网点”三级物流网络,镇街农村物流网点覆盖率达100%。
“出海口”搬到家门口
对内陆城市而言,物流不便是进出口企业最大的痛点难点,枣庄内陆港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推动了外贸固稳提质。
在枣庄西站,经常能看到“枣庄号”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凭借海铁联运模式,枣庄货物可直达青岛港。山东腾龙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不锈钢紧固件产品出口企业,其申报出口的不锈钢丝均是通过枣庄内陆港发往黄岛口岸,然后离境发往国外。
“抓紧时间,不能耽误发车点。”在枣庄内陆港,总能看到枣庄青港国际物流公司经理周学良忙碌的身影,眼下他正忙着装运发往中亚的专列。今年以来,枣庄内陆港铁路发运量6105车,为山东腾达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八亿橡胶有限责任公司等50多家枣庄及周边进出口企业节省物流成本1600多万元。
外贸外资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也是观察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窗口。1—5月,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45.9亿元,同比增长121.2%。其中,出口132.2亿元,同比增长111.3%;进口13.7亿元,同比增长302.2%。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
自今年1月1日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落地实施。前不久,山东辛化硅胶有限公司业务员张雷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向海关申请了3份RCEP原产地证书,企业出口的硅胶产品在日本通关时可享受关税减免优惠近万元。
辛化硅胶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硅胶和无机硅新材料的省级“瞪羚企业”,也是全国唯一设立的中国特种硅胶孵化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变压吸附等领域,出口日韩及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真是尝到了‘纸黄金’带来的甜头!”面对今年以来近百万美元的新增订单,公司副总经理房宽说,RCEP生效后,公司的硅胶产品在日本进口通关时的关税成本下降,其中降幅最高的产品税率由3.8%降为零,这为公司深拓日本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
得益于RCEP原产地证书带来的降税优惠,这家“瞪羚企业”持续开拓新市场,在国际竞争中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今年前5个月,公司出口日本的38批货物均申请了RCEP原产地证书,享惠货值120余万美元,成功开拓6家日本新客户,获得新增订单近百万美元。在此带动下,前5个月公司对日本出口值增长近七成,预计全年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抓住RCEP落地生效机遇,枣庄市累计为企业出具RCEP原产地证书400余份,涉及出口额3500余万美元。
在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枣庄市共签约重点外资项目6个,总投资25.97亿美元、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合同外资8.66亿美元、居全省第二位。枣庄用好“选择山东”云平台、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等省重点平台和活动,拓展外资引进渠道,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各类线上线下展会36场,加大对“一带一路”及RCEP国家市场开拓力度。1—5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6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增幅居全省第1位。
专家点评
跨越赶超 重塑辉煌
□ 高福一
“走在前、开新局”是山东全面求强、大踏步向现代化迈进的全局性定位、全方位要求、全过程引领。枣庄市充分发挥特色优势,聚力实施“三个十大”行动计划,纵深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今年一季度全市7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首位,实现了“开门稳”“开门红”,形成了赶超跨越、转型发展的良好势头,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走在前、开新局”,关键要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据核心地位,也是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的源头活水。枣庄市不断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作用,坚定不移推动营商环境、招商平台、科技研发、制度机制等全方位创新,成功搭建起一批特色招商平台,创新建立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以上。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3.48%,增幅居全省第1位,创新引领发展的引擎作用在枣庄市得到充分彰显。
“走在前、开新局”,根本要塑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枣庄市主动对标省“十强”产业,积极构建“6 3”现代产业体系,创新推行“政投保贷券服”智能化技改等新模式,聚力推动中国北方锂电之都(枣庄)、绿色化工产业基地、中国兽药谷等一批重点项目,创新探索出“以工业大发展推动经济大提速,以产业大提升实现枣庄大跨越”的转型发展路径,不断推动“枣庄制造”向“枣庄智造”转变,工业经济呈现进位赶超的强劲发展势头。
“走在前、开新局”,重点要发挥好需求的拉动作用。扩大需求既是目标也是路径。枣庄市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凝心聚力抓项目扩投资,多措并举提品质促消费,千方百计抓流通拓市场,全力以赴稳外贸稳外资,不断打通经济循环“堵点”,促成欣旺达动力电池、联泓格润新能源材料等一批投资过百亿元的大项目落地开工,成功组织开展特色美食嘉年华、夜经济、家电惠民、网红直播带货等促消费活动,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稳住经济大盘,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势能、奠定了基础、注入了动力。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枣庄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速、质效双升、整体向好态势,全市上下凝聚起舍我其谁、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发展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步调更加一致,赶超跨越的创新发展动能将加速集聚,“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单位: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