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垃圾分类记者走访多个小区(遍访48社区我们拍下的)

垃圾分类记者走访多个小区(遍访48社区我们拍下的)4月21日,聚福苑小区雨棚不能覆盖所有垃圾桶。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4月22日13时许,西便门东里小区,垃圾混投比较明显。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4月21日,清水苑社区的有害垃圾收集箱,可分类收集不同的有害垃圾。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摄4月19日,西路北社区,垃圾桶站旁有感应音箱。新京报记者 应悦 摄不过,问题也很明显,比如混投现象依然常见,二次分拣压力大。大件垃圾清运难、不同小区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有差距等也是常见的问题。

北京社区的垃圾分类做得怎么样了?新京报十几名记者兵分六路,探访了北京市城六区的48个社区,用照片记录下各个社区垃圾分类的开展情况。

与一年前相比,北京社区垃圾分类的管理水平、设施配备,以及居民分类的意愿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几乎所有探访的社区都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值守,绝大多数社区配备了四品类齐全的垃圾桶。

垃圾分类记者走访多个小区(遍访48社区我们拍下的)(1)

4月20日,首城国际小区,分类垃圾桶外的遮雨棚上有四种垃圾的分类提示。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摄

还有很多小区设置了个性化的投放设施。在石景山区西路北社区,垃圾桶站旁设置了感应音箱,居民投放垃圾时会自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内容。东城区清水苑社区配备了细分为电子垃圾、过期药品等五种品类的有害垃圾收集箱。

垃圾分类记者走访多个小区(遍访48社区我们拍下的)(2)

4月21日,清水苑社区的有害垃圾收集箱,可分类收集不同的有害垃圾。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摄

垃圾分类记者走访多个小区(遍访48社区我们拍下的)(3)

4月19日,西路北社区,垃圾桶站旁有感应音箱。新京报记者 应悦 摄

不过,问题也很明显,比如混投现象依然常见,二次分拣压力大。大件垃圾清运难、不同小区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有差距等也是常见的问题。

垃圾分类记者走访多个小区(遍访48社区我们拍下的)(4)

4月22日13时许,西便门东里小区,垃圾混投比较明显。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垃圾分类记者走访多个小区(遍访48社区我们拍下的)(5)

4月21日,聚福苑小区雨棚不能覆盖所有垃圾桶。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垃圾分类记者走访多个小区(遍访48社区我们拍下的)(6)

4月13日9时,芳城园一区垃圾桶旁堆满等待清运的垃圾。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摄

可以看到,尽管北京社区垃圾分类还存在不足,但它正在一点点改变着北京市民的生活。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摄影记者 应悦 吴婷婷 马瑾倩 李玉坤 张璐 裴剑飞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