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虽然身处蒋介石麾下,但客观来说,张灵甫为我国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之后,他带领的74军也成为了蒋介石最为器重的“御林军”,由此可见他在蒋介石心中的重要性。淞沪会战那么,为何只有粟裕敢打这一仗?他又是如何以劣势开局五天将其歼灭的?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孟良崮战役背后的故事,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要忘记点赞、收藏加关注哦,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我国内战在进入第二阶段之后,蒋介石改变了作战对策,将全面进攻转变为重点突破,还将自己最为重视的王牌部队74师派到了山东作战,其中张灵甫就是74军的军长,他从黄埔军校毕业,是国民党中难得一见的全能型人才。不仅在北伐战争中作战表现突出,在抗日战争中也多次与侵华日寇展开血战,面对强敌仍然没有丝毫畏惧,参加了多场著名战役,包括徐州会战、淞沪会战等,他在国民党军队中拥有“常胜将军”的称号。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1)

在解放战争中,山东就一直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相争的重要地区,而国民党方面有外力帮助,拥有不少较我军先进强大的军事物资和装备,在1947年年初,蒋介石率领的军队为了尽快抢占山东,将自己最器重的五大主力部队的其中三支全部都调往山东。

最初,国民党方面确实凭借着王牌军队和先进装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山东临沂,重要城镇和交通干线全部被敌方控制,这使得我军立刻陷入了被动之中,无奈只能北上。

之后我军试图重返山东从敌军手中夺回阵地,而对手是国民党部队主力之首的张灵甫,此战极为凶险,然而就在为谁前去与敌方作战而为难时,粟裕挺身而出,带领着华东野战军,以五天时间就将国民党主力部队第74师全部歼灭,而张灵甫也在这次战役中被击杀,这场战役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2)

解放战争

那么,为何只有粟裕敢打这一仗?他又是如何以劣势开局五天将其歼灭的?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孟良崮战役背后的故事,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要忘记点赞、收藏加关注哦,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解放战争争夺山东地区

我国内战在进入第二阶段之后,蒋介石改变了作战对策,将全面进攻转变为重点突破,还将自己最为重视的王牌部队74师派到了山东作战,其中张灵甫就是74军的军长,他从黄埔军校毕业,是国民党中难得一见的全能型人才。

不仅在北伐战争中作战表现突出,在抗日战争中也多次与侵华日寇展开血战,面对强敌仍然没有丝毫畏惧,参加了多场著名战役,包括徐州会战、淞沪会战等,他在国民党军队中拥有“常胜将军”的称号。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3)

淞沪会战

虽然身处蒋介石麾下,但客观来说,张灵甫为我国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之后,他带领的74军也成为了蒋介石最为器重的“御林军”,由此可见他在蒋介石心中的重要性。

蒋介石派他前往山东战场,也是为了能够尽快占领山东要地,将我军华东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尽数剿灭,以获得在战场上更多的主动权和优势,并且为了让他们战斗力充足,保证战争必胜,还特意将最先进的武器和装备全部给了王牌部队,其中74师位于首位。

所以具体来说,前来与华东野战军对战的,不仅是有着无数次战争经验的悍兵强将,还都装备着来自美国最强大的军事物资,两相结合战斗力惊人,名副其实是王牌主力部队。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4)

张灵甫

确实,在进入山东之后,张灵甫率领的74军也展现出了自己强硬的实力,在之后的涟水和淮阴战场上,都成为了与华东野战军对战的赢家,他们渐渐地将战线向山东北部推进。

蒋介石下令要求国民党军队找到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并且将其歼灭,于是为了确保顺利,还调来了将近45万的士兵,兵分三路共同向我军挺进,在敌方摧枯拉朽的进攻之下,野战军的活动范围被迫逐渐缩小。

虽然此时我方主力部队的踪迹并没有泄露,但时间一长,如果不能尽快突破敌军进攻,很大程度过不了多久就会陷入包围,届时主力部队被歼灭就成了时间问题。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5)

华东野战军

双方王牌部队相遇

华东野战军其实也是“常胜部队”,多次在与国民党对战中取得胜利,缴获了不少的武器装备,用来更新自己军队物资,甚至还因为缴获的坦克等大型装备数量过多,将自己的一个师全部换上了美式军械,这也给孟良崮战役我军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虽然在军事装备上,双方差距不大,但也并不代表此次战役很简单,与国民党军队出动的45万人来说,野战军方面只有27万人左右,才是敌方的一半都不到,如此悬殊的差距,饶是战功赫赫的华东野战军也有些忌惮。

蒋介石不仅是为了预防华野军队对战不敌向西面撤退,也是为了防着刘邓军队前去山东进行支援,特意命令军队在黄河商河掘开故道,致使黄河水回流故道,这样一来,黄河上本就没有架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华野也没有办法凭空变出船只来渡河,华野就只能被牢牢地困在黄河以南,无法抽身离去。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6)

蒋介石

但事实上,中央传递给山东解放区的命令就是守在山东省境内,寻找合适的机会歼灭敌人,并非命他们撤离此地。华野在山东一带主要是在沂蒙山区附近设立根据地,周围大多是山地和丘陵而平地少,地形连绵复杂,对国民党军队的机械武器来说,很难快速使用进攻。

除此之外,因为曾经我军还在附近一带展开过地下的抗战活动,在当地拥有比较深厚的群众基础,民心所向也是强大的优势所在。

国民党军队陆军指挥顾祝同,提前对沂蒙山区的地形做过了解,清楚当地的地形条件并不适合大型装备活动,所以他制定了另一套方案,打算让三个机动兵慢慢向北推进,将我军的主力部队逼出山地,最后在使用重型武器展开攻击。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7)

沂蒙山区

同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与我军对战的经历,所以对我军的作战方式比较了解,华野在山地作战的优势他们也很清楚,为此顾祝同还特意强调,这次的挺进一定要进中求稳,即便是失去了先机也不能冒进。

前去逼迫我军撤出山地的国民党军队也牢记叮嘱,坚持着作战原则,他们像是铁桶一块,根本没有留下任何可乘之机,陈毅和粟裕等人一时也找不到解决之法。在中央的指示下,他们选择先暂避锋芒,转移阵地。

获取情报,将计就计

国民党方面看出了我军的对策,一改之前稳妥的作战策略,派出74师做先锋,前往沂蒙对我军发起总攻,当时的华野主力就在敌军的西北方向不远处,并且敌军还在不停的接近。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8)

粟裕

粟裕整天苦思对策,在4月22日,他决定派出一部分军队向泰安发起进攻,此地的国民党72师避之不及,被华野军全部歼灭,之后粟裕又命令他们继续向南面的国民党发动进攻,还将宁阳也攻克了下来。

而粟裕此举就是为了能够给国民党军队一个假象,伪装成华野试图进攻国民党主力军队,以此来让敌军的支援部队冒头,趁机歼灭,然而狡猾的国民党并没有落入圈套,就算是他们的72师已经阵亡,一支部队后方还遇到了威胁,他们都没有慌乱,继续在各自的阵地上坚守。

他们没有派出援兵可能是因为察觉到了华野的企图,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72师甚至是王敬久部队的重要性还没有到如此地步,并不值得他们顶着风险支援。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9)

王敬久

此计不成,粟裕只能命令负责进攻的军队快速向北撤退,同时再让另一支部队在东面对敌军进行偷袭,相互配合,对于国民党来说,就是华野军队不断的从东线和西线进进出出,这样一来,敌方就无法准确的判断出主力军队位置真正所在。

双方进入了僵持阶段,进入5月之后,粟裕决定在东面对敌军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以此将汤恩伯麾下的第七军歼灭,减弱敌军战斗力,然而,这次的计划还没开始实施,就发生了让众人意想不到的转变。

华野部队中的一名逃兵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国民党驻地,经过一番审问之后,他们获得了华野主力部队的准确位置——坦埠,并且还得知附近的八个主力纵队已经接到任务离开,坦埠此时正是兵力薄弱,是个进攻的最佳时机。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10)

张灵甫指挥所

于是立刻将这个消息进行上报,蒋介石如获至宝,当即下达命令,要求张灵甫率领整编74师对坦埠进军,并且争取一击必中将粟裕的指挥部端掉。与此同时,还指挥李天霞和黄百韬两部,对74师基于协助,一起行动。

之后,汤恩伯也专门对张灵甫做出指示,他要求必须在5月14日之前将坦埠全部攻占,同时要将主力部队歼灭,当然他发出这样的命令也是确定了坦埠的兵力空虚,只要张灵甫率部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以他们强悍的战力想要与其对战几乎不是问题,而指挥部也就像是囊中之物一般了。

粟裕釜底抽薪

时间来到5月11日,接到命令的张灵甫三人带着各自的部队向坦埠行进,粟裕本就对国民党军队的动向很是重视,74师一有异动,粟裕就收到了消息,并且还是整编出动,他隐隐的感觉到没有多久就有一场大战了。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11)

张灵甫与其妻子

幸运的是,华野的情报部门成功获得了一封情报,这封情报就是汤恩伯发给张灵甫的,文中将他们的意图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粟裕得知后还谨慎的命令手下进行信息核实,确认无误才决定要将计就计,好好“招待”国民党军队一番。

他先是命侦察兵去前线收集敌军行进信息,发现张灵甫的74师行进速度与两翼快出许多,已经处于前锋的位置,而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张灵甫得知地形之后就下令只允许士兵携带轻便的火器,重型武器和辎重部队都没有携带

同时74师的行军速度和执行任务的效力本来就比其他两支部队强悍,行进速度快过其他也是正常的。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12)

粟裕(左一)

粟裕一直凭借着自己对战场的强大掌控和先见,立下了不少战功,甚至还被称为是我军的战神,他并不拘泥于传统的战术,反而会经常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通,所以在这次作战中,他察觉到可以利用74师的突出之势来做文章,打算就此将这支“御林军”剿灭。

粟裕先是将自己的作战方略禀报上级请求允许,经过同意之后,才对前线的指战员如实相告,但是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作战方式是又极大风险的,虽然74师是贸然冲上来,但他们本身有着极强的战斗力,即便是被我军围困,很快其他的两支军队也会赶上来援助。

如果没有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74军击败,让他们有了可乘之机,反过来华野就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粟裕的想法就算是蒋介石也没能想到,原本在国民党军队看来,此次的行动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即便最差的结果,也是我军苦苦挣扎,国民党军队在受重创之后成功歼灭华野主力。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13)

孟良崮战役遗址

没有想到粟裕居然会釜底抽薪,直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张灵甫虽然拥有雄才伟略,但奈何平日里做事总是嚣张跋扈,引起了许多将领不满,粟裕猜想如果他遭到攻击,其他部队的援军估计并不愿意舍身相救。

为此,粟裕还专门制定了针对张灵甫的战法,名叫“猛虎掏心”,在5月12日时正面与74军对战,再派出一些部队前去对国民党军队的援军进行牵制,经过长达一天的战斗,华野主力军成功占领了顶山和尧山,将74师与25师之间的联系切断。

之后又陆续将桃花山和磊石山攻占,再将74师和83师之间的联系斩断,自此,整编74师就成为了一支“孤狼”,彻底陷入了孤立的境地。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14)

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总攻

张灵甫十几年的作战生涯也不是虚的,很快就意识到了粟裕的最终目的是对其围歼,他急忙率部向孟良崮方向进行撤退,74师的行动没能逃过粟裕的眼睛,他命令军队对74师展开猛烈攻击,阻止其撤退。

华野执行此次主攻任务的是第4和第9纵队,他们在其余三支纵队的帮助之下,合力将74师困在了孟良崮,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对手是国民党中的王牌部队,且有不少军事装备。

同时,虽然我军也对国民党的援助军队进行了牵制,但总归无法持续太久,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将其歼灭,最后的胜者是谁还真无法预料,因此,蒋介石虽然得知74师被困却也没有感到多担心焦虑。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15)

孟良崮战役

到同月15日下午,粟裕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抱着必胜的决心,他大手一挥,命令纵队一起对74师发动总攻,而74师也被困许久,早已将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打开我军突破口这一处上,这场战役的过程极其惨烈,双方冒进又不失谨慎。

孟良崮虽然地势并不高,算是座小山,但是地形却很是陡峭,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就是位于山内的74师能借助地势进行反攻,这样的地形可是易守难攻的佳地,但同时也存在劣势,也因为地形,大型的重武器根本无法运送上山,张灵甫不得不命令士兵将它们丢弃。

原本以为轻便的火器就能抵抗,但张灵甫并没想到,粟裕带领的华野军队也有着不差的火力,虽然他们凭借地形优势进行反击,但却还是扛不住大量的炮火。在双方的交锋下阵地时常易主,反反复复地失去又收回,作战区域内尸横遍野,几乎没有一处敌方的土地是干净的,这场战役一直持续到16日上午。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16)

粟裕

孟良崮战役结局已定

虽然张灵甫的74师携带着不少美国方面援助的武器,但是却也有短板,这种新式装备在自动化方面领先一大截,而这样就代表着一旦使用就会消耗大量的军用物资,对战是有很强的压制力量,然而却对后勤补给有着很高的要求。

众所周知,美军的后勤补给能力一直是世界前列,拥有庞大的空中力量,补给自然不是问题,但国民党军队却不同,他们只能依靠骡马进行运输,在这场战斗最后也只能依赖十分有限的空投补给。

并且空投也是有条件要求的,需要在平原地区进行,然而孟良崮只有在山最上端只有一小部分的平地,如果要进行空投补给,需要飞行员将物资精确的扔到山顶才可以,在环境和离地等因素的影响下,想要准确投放几乎是不可能的。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17)

空投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74师的物资消耗殆尽之际,国民党军队就曾组织直升机对他们进行空投支援,但大部分的生活必用物资和军事武器等都落到了华东野战军的驻地。

并且当地地形太过狭窄,根本不适合大量援军进行支援,原本张灵甫打算以自身做诱饵,吸引粟裕的华野军到山后,以此让外围的国民党军队顺利攻入,在里应外合将华野军剿灭。

但是粟裕却并不上当,直接采用最直接的方式,速战速决将74师全部歼灭,而蒋介石虽然以最快速度命令其余的国民党军队展开救援,但奈何孟良崮的地势太过险峻,他们想带着美式装备不仅行军速度上受影响,很多装备都无法进入,也就谈不上使用了。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18)

蒋介石

不仅是其他军队受自然环境影响无法支援,其中还有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许多将领都对张灵甫积怨已久,李天霞一开始就被命令与74师一同行进,却明知他们被困见死不救,黄百韬在受到我军的牵制之后,选择先行撤退,之后又重新返回来打算营救,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

74师被困之后,还遇到了十分棘手的难题,那就是水,作为一切生命的源头,水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同时,作战之时正是夏天,在加上当地本就是缺水地区,在74师撤离汶水之后,他们就没有再找到多余的水源。

之后到了孟良崮,就更没有水源了,整座山几乎都是石头,只有在山下才有一条小小的水沟,还被后来追上的华野军占领了,双方还因为水源争夺爆发过一场小规模的争斗,但国民党军队始终不敌最后只能撤退。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19)

孟良崮

张灵甫只能祈求下雨来缓解局势,但是祸不单行,一直在孟良崮坚持了四天,也没能求得一滴雨落下,74师本来深陷重围就产生了恐慌心理,在水分无法保证的情况下,这样的情绪变得越发浓烈。

到16日下午,74师几乎所有的物资都已经消耗殆尽,粟裕率领主力纵队终于实际将对方严守的三道防线突破,成功歼灭74师占领孟良崮,而一代枭雄张灵甫虽然顽强反抗,但也没能改变大局。

最后被我军击毙,其实客观来说张灵甫为我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只是没能审时度势,在蒋介石手下效力,我军奉行人道主义,有功奖有罪罚,基于他之前的贡献,还是将其的尸体进行了妥善的安葬。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20)

张灵甫

值得一提的是,华野经过五天将孟良崮攻占成功的时候,一直没有降雨的天气却突然降了暴雨,当时战地还没来得及收拾,只见整座山的流水都变成了红色,而张灵甫也终究是没能等来这场暴雨。

结语

许世友上将在战争结束后还曾经回忆说,这场战争打得很是艰难,华野军9纵队几乎所有的指挥员都加入了前线参加战斗,而他的身边就只留了一名警卫员,余下的也都参与作战,更是直言说他已经做好了在这次战争中牺牲的准备。

孟良崮战役中,我军以伤亡1.2万人成功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据不完全统计,一共击杀了敌军3.2万人,这次战役,成功遏制了国民党想要歼灭华野主力军的企图,彻底将蒋介石的气焰削弱,除此之外,还对我军的作战士气有了极大的鼓舞。

真实的孟良崮战役74师败得冤不冤(只有粟裕敢打的一仗)(21)

纪念馆

让人民战士们知道,即便是敌方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的部队,只要找到机会、团结一心就能做到一击必杀,这场战役更是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有名的战争案例,还被许多国家都收入了军事教材中进行教学。

而粟裕也凭借着自己的胆识和谋略,英明指挥,为我军稳固山东今儿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您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点点关注不迷路,大学堂陪你识时务!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