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豆青釉开片花瓶(常玉红底瓶枝60年来首登拍场)
七十年代豆青釉开片花瓶(常玉红底瓶枝60年来首登拍场)创作时间:1963年3月油画木板今年香港秋拍,苏富比带来《红底瓶枝》,印证常玉晚年历尽浮华,返璞归真的心路历程,诞生至今一甲子首登拍卖,估价HK$5 000万 - 1亿,将于10月5号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对比近年拍卖的常玉花卉,此画有两处特点与别不同。一、花瓶放置侧旁的横幅构图,而非花瓶在中央的直幅构图;二、枝上花卉尚未绽放,仍处于含苞状态。常玉(1966年卒)《红底瓶枝》
撰文:赖家俊 Ken Lai
摄影:Justin Cheng
中国文人画以静物寄托情感,花鸟便是常见题材。20世纪西学东渐,现代艺术家在此浪潮下,巧妙融合中西艺术精粹,创新传统花鸟,开拓更丰富意象。
就好像常玉,花卉既是他一生创作不辍的主题,亦是读懂这位大师人生起伏的一把钥匙。
今年香港秋拍,苏富比带来《红底瓶枝》,印证常玉晚年历尽浮华,返璞归真的心路历程,诞生至今一甲子首登拍卖,估价HK$5 000万 - 1亿,将于10月5号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
对比近年拍卖的常玉花卉,此画有两处特点与别不同。一、花瓶放置侧旁的横幅构图,而非花瓶在中央的直幅构图;二、枝上花卉尚未绽放,仍处于含苞状态。
常玉(1966年卒)《红底瓶枝》
油画木板
创作时间:1963年3月
尺幅:90.5 x 119.5 cm
估价:HK$50 000 000 - 100 000 000
拍卖行:香港苏富比
专场:现代艺术晚间拍卖
拍卖日期:2022/10/5|6pm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红底瓶枝》绘于1963年3月,是少数能确定创作年月的常玉作品。相对早年优渥生活,常玉晚年贫苦相煎,可是他志怀磊落,未有为现实挫节所困。画家凭此幅略抒情怀,以表坚韧不拔之志。
先说花瓶,安置桌上在中国传统有「平安」寓意。常玉绝大部份花卉画,花瓶都置于画面中央,以桌面水平分割背景。《红底瓶枝》却罕见将宋式纸槌瓶置于右侧,并刻意露出餐桌边角,营造层层推进的视感,构图呼应南宋「边角山水」美学概念。
「边角山水」起源于南宋画院马远、夏圭画法,指以描绘山之一角,没有全貌。此画法强调以局部、简约构图来烘托气氛,蓄意绘画幽胜小景,预留较宽阔之空间,让乾坤苍茫,隐隐云烟流通画幅中,营造含蓄而深邃之意境。
常玉把边角构图用于花卉上,在本来可留白处让枯枝蔓延,充满整个画面,予人伸延扩张,生命力充盈之感。
常玉(右)与友人摄于巴黎
再看花枝。本幅枝干从很小的瓶子长出,比例不太对称,呈一对鹿角形态。乍看似是芳华落尽,寥落残败的枯枝;但细心观看,枯梅含苞绽放,蕴含生机,呈现画家积极励志的情绪。
枯梅是国画中常见题材,画家常用枯木和梅花自况,以表心志。
《庄子》曾说过:「心如枯槁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庄子将人心喻为枯木,身体喻为无处停泊的船。枯树本无心,庄子奠定它与心相通,与道相连的寓意。时至宋代,「枯木怪石」成为文人画家寄意题材,当中苏轼开先河,传世《枯木怪石图》,看出画家摆脱形似束缚,脱离实景形貌,画出心中枯木怪石。
枯木怪诞孤独,遗世独立,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成为了士人独立不群、棱棱傲骨的标志;枯木萧疏错落,看似荒凉,但花开花落,春风吹又生,又将再现生机。自此,文人借枯木顽石象征君子高尚人格,寄情遣兴,抒解情感。
梅花凌冬盛放,卓然不群,在宋代以来象征文人大器晚成,遗世独立。回看《红底瓶枝》,常玉借待开的梅花,寄意乐观情绪;借枯枝迎昂向上,聊表君子崇高志向。
苏轼《枯木怪石图》,2018年在香港佳士得以HK$4.63亿成交
用色上,红色贯穿了整部华夏文化史,在政治上象征权势与地位,在传统民俗工艺更是喜庆用色。凡是与节日、喜庆、吉祥、热闹等有关节庆及事物,都以红色来表现。《红底瓶枝》在大笔挥洒红光满堂的背景上,却配上含苞待放的梅枝,飘零一角的花瓶;一冷一热,一枯一荣,让整幅作品呈现强烈对比。
常玉有「东方马蒂斯」之称,善用中国水墨流畅线条,画风受西方野兽派简洁强烈风格影响。早在三十年代,他的花卉已结合西方画的空间结构,去除背景景深,取消三度空间和光影效果。
在《红底瓶枝》,常玉大刀阔斧,以大片红色块横向地涂抹整幅背景,以大面积平涂来取代立体空间,造成一定抽象感和强烈装饰效果,呼应抽象表现主义的激昂与凌厉。
常玉《白瓷瓶中的粉红玫瑰》,成画于1931,已见他开始淡化背景景深
2018年,北京嘉德,RMB 1 932万成交
亚洲现代艺术市场近年除了「赵无极热」外,还迎来了「常玉天下」。2020年,他的花卉成交在拍卖场攀上了高峰:
- 《青花盆中盛开的菊花》,110 x 60 cm|2020年7月,香港佳士得,HK$191 620 000(艺术家静物画成交纪录)
- 《青花盆与菊》,91 x 62 cm|2020年10月,香港苏富比,HK$187 055 000
- 《红底黄菊》,59.5 x 39.8 cm|2020年12月,北京华艺国际,RMB 81 650 000(内地市场常玉成交纪录)
综观常玉笔下花卉,有三作风格与《红底瓶枝》较为相像。其中《枯梅》和《腊梅》,现为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永久馆藏。至于余下一幅同样名为《腊梅》的,则属私人藏家所有。此四画之中,《红底瓶枝》愈一米宽,尺幅最大。
今次为《红底瓶枝》面世以来首度在拍场举槌,且看能否写下佳绩。
常玉《青花盆中盛开的菊花》,110 x 60 cm
2020年,香港佳士得,HK$1.91亿易手
常玉《青花盆与菊》,91 x 62 cm
2020年,香港苏富比,HK$1.87亿成交
常玉《红底黄菊》,59.5 x 39.8 cm
2020年,北京华艺国际,RMB 8 165万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