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35章以道佐人(56.道德经五十六章)
道德经35章以道佐人(56.道德经五十六章)故为天下贵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导读:全篇分为【原文】【译文】【感悟】三部分,约2100字。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
【注释】1.【玄同】大同。玄,形容混同的程度。
2.【塞其兑,闭其门】同五十二章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同第四章
4.【不可得】不可能
5.【疏】疏远
译文知道的人一般不说话,话多的人往往不知道。(言语道断,一说就错)
塞住欲望的孔窍,关闭欲望的心门;收敛锋芒,消解纷争,调和光芒,混同尘世。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
达到“玄同”境界的人不分亲疏,不分利害,不分贵贱。超越了亲疏、利害、贵贱,因而得到天下人的尊重。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读了《道德经》之后,从我自身心态上的变化来看,我开始越来越认同这句话。
以前的我,爱说段子,话多且密,什么事都往外说,还觉得自己一身正气,坦坦荡荡,没什么不可说的。无形中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又被多少人记住了家里的隐私(肯定暴露过)。
《道德经》一路读到五十六章,记住了希言自然,多言数穷,再到本章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可谓用心良苦,一直在教导世人话能不能少一点?没事别说话,不会说就不要说。善言无瑕谪,行不言之教。慢慢体会圣人的金句。
看影视剧的时候,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好人坏人都死于话多。本来还有一线生机,非要说点什么,结果越说越错,把别人知道的不知道的一股脑全说了,最后一命呜呼。这其中当然有为推动剧情而不得已创作的夸大成分,但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确实不乏类似的事情,虽不至小命不保,但也算祸从口出了。
在生活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公司里喜欢说三道四的人往往谈论的都是无关紧要甚至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谣言。今天听说公司要派哪个空降兵来裁员了,明天听说谁要升职加薪了,后天又传谁和谁出轨在一起了......
大部分事情和他自己毫无关系,就算是“裁员”这种事情,知道了又怎么样,你该做的难道不是提升自己的同时,一声不响地默默去外面看看有没有工作机会吗?
职场中的铁律一般就是开大会谈小事,开小会谈大事。一般领导在员工大会上说的话都是小事,泛泛之事,或者要正话反听。
领导如果说:“大家放心吧,公司与你共存亡,我们绝不会裁员。”那你就要小心了,一般这种“表忠心”的话不会无缘无故地说出口。
一个人说一件事,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在强调。不要听他在肯定还是否定,只管听话外音就是“他在强调这件事”,这是信号。
大会上说“裁员”,是泛泛之谈。领导们关起门来讨论的才是砍哪个部门,具体裁谁?是大事。但他们不到关键时候轻易不会说,知者不言。而那些捕风捉影听风就是雨的人到处说谁要被裁了,其实他什么都不知道,唯恐天下不乱而已,言者不知。
在聚会上也是,那个夸夸奇谈的人,可能只是知道一点皮毛。而那个笑而不语或面无表情的人,可能知道所有的事。
他的心里台词就是:你知道的我都知道,你不知道的我也知道,但是我不说。
越是守口如瓶的人,知道得就越多。
小会谈大事
可能有人会说,还有句话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又怎么解释?到底是要说还是不说啊?
这句话出自宋朝苏洵(1009—1066)的《衡论·远虑》,苏洵就是那个爱吃东坡肉的苏轼他爹。
我的个人理解是,在分享知识的时候,毫无保留。而在生活琐碎中,和人相关的是非里,就不适用了。还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吧。
超越亲疏,利害,贵贱。故为天下贵 。
既然说到知无不言,就不得不提一下这句的下一句: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宋】苏洵《衡论·远虑》
很有意思,我看到两种解释,大家品一下:
【第一种解释】把你知道的都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这样即使很多人赞誉你,但也不会因此而跟你更加亲密,因为你会把他们的秘密也同样说给其他人听。
也会有很多人诋毁你,但他们不会因此而疏远你,你对他们有利用价值,因为他们想从你口中得知更多真实详细的信息。
【第二种解释】与人交往,需坦诚恳切。不因众人称赞而亲近他,不因众人诋毁而疏远他,应有自己的主见。
我觉得都有一定道理。第一种是我们在传播消息的同时,也会被人亲近或疏远;我们在听取消息的时候,也会亲近或疏远那个人,既怕他说出自己的隐私,又怕他不告诉你更多消息。
第二种解释更接近老子的思想“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这是圣人的境界,也可借鉴前一章五十五章中婴儿的做法,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一视同仁,无敌天下。
外力与环境对我们的亲疏、利害、贵贱之评,都是在扰乱我们的清静和理智,增加我们的焦虑和欲望,降低我们的人格和尊严。所以要修炼“塞兑闭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玄同境界,不受外力左右,抵御得住这一切,就是至人、圣人、哲人了!
人这一生,起起伏伏,时而受宠若惊,时而壮志未酬。有一个稳定的自我状态才能处变不惊。人之贵,贵行于大道,而不是贵于亲疏、荣辱、得失、贵贱、祸福。无欲则刚,金刚不坏,也就是天下之至贵了。
感谢阅读|点赞|收藏|分享|评价的朋友
欢迎关注@道心者
每日一章道德经,17点准时更新。
写在最后的话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道德经》版本众多,笔者作为初学者,先用传世本读一遍,以学习悟道为重,不纠字眼,学下来再说。译文是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并根据自己理解翻译而成。如有异议,欢迎讨论。
茫茫人海能遇到和自己有同样爱好之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