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荣光胡文阁京剧(京剧武生于荣光)
于荣光胡文阁京剧(京剧武生于荣光)当1984年的于荣光因为唱了几个难度比较高的京剧,在京剧界一炮而红,他每天晚上都会在如今北京王府井东方新天地的吉祥剧院登台献艺。有一天,他在吉祥戏院表演《伐子都》时,台下坐着的就是香港导演徐小明,当时的徐小明拍出了《霍元甲》《陈真》《再向虎山行》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也看到了内地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带领着主创团队在内地筹拍电影《木棉袈裟》。于荣光《伐子都》凭借到位的演技、高难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于荣光从大龙套跑到小龙套,一路快马加鞭最终跑成了当时北京最有名的京剧武生,他的工资也从最开始每个月16块钱涨到了32块钱。他第一次作为主角站在京剧舞台上是在《战马超》中扮演马超,45分钟过得戏他一个人打了40分钟。京剧舞台上的于荣光 于荣光最拿手的经典剧目是《伐子都》,凭借这部剧目,他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年武生表演大奖、北京戏剧调演最佳青年优秀大奖,20多岁的于荣光成了国家二级演员。如果1984年徐小
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在全国掀起了武术热,“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成了每一个青少年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一晃到了1984年,这股武术热不仅没有退潮,反而随着同样以少林寺为背景的功夫电影《木棉袈裟》的上映越演越烈,也正是通过这部电影,大家认识了片中大反派祈天远的扮演者于荣光。
于荣光《木棉袈裟》
1958年,于荣光出生在北京一个文艺家庭中,父亲是著名的京剧演员于鸣奎,于荣光八岁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京剧。为了逃避初中毕业后下乡插队的命运,11岁那年,于荣光考入了北京市风雷京剧团学习武生。在京剧团,于荣光勤学苦练度过了五年的学员生活后,开始在剧院跑龙套。
于荣光
凭借到位的演技、高难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于荣光从大龙套跑到小龙套,一路快马加鞭最终跑成了当时北京最有名的京剧武生,他的工资也从最开始每个月16块钱涨到了32块钱。他第一次作为主角站在京剧舞台上是在《战马超》中扮演马超,45分钟过得戏他一个人打了40分钟。
京剧舞台上的于荣光
于荣光最拿手的经典剧目是《伐子都》,凭借这部剧目,他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年武生表演大奖、北京戏剧调演最佳青年优秀大奖,20多岁的于荣光成了国家二级演员。如果1984年徐小明没有在北京观看京剧表演,或许中国的影坛上将会少一位金鹰最佳男演员,京剧舞台上将会多一位表演艺术家。
于荣光《伐子都》
当1984年的于荣光因为唱了几个难度比较高的京剧,在京剧界一炮而红,他每天晚上都会在如今北京王府井东方新天地的吉祥剧院登台献艺。有一天,他在吉祥戏院表演《伐子都》时,台下坐着的就是香港导演徐小明,当时的徐小明拍出了《霍元甲》《陈真》《再向虎山行》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也看到了内地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带领着主创团队在内地筹拍电影《木棉袈裟》。
徐小明
于荣光在舞台上的精湛表演和高难度的武打动作给徐小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出结束后,徐小明绕到后台找到于荣光,向他发出了拍摄电影的邀请。于荣光受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的影响,也有尝试做武打演员的打算,两人一拍即合。
《木棉袈裟》海报
尽管有着一身的好功夫,不过对于电影,此时的于荣光并没有太多概念。第一次拍摄电影《木棉袈裟》时,电影特技技术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充其量只是吊个维亚而已,而一场方丈坐化火烧真人的戏,给当时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影片段——火烧人。拍摄这场戏时,于荣光不理解,也不懂电影是什么东西,看见火苗子一窜三米多高,于荣光还吓出了一身冷汗。火烧人的片段在电影中呈现了三分钟,这也让初尝电影滋味的于荣光,体会到需要“动真格儿”的电影制作。
《木棉袈裟》剧照
虽然演员穿上了所谓的防火衣,其实就是一件石棉衣涂上防火浆。把从美国欧洲进口的一种很冷的防火浆搁在冰箱里头,拿出来把石棉衣服浸透了,然后穿上,再戴着个头盔,里边还有一个氧气搁在腰部的位置,之后演员在穿上戏服,当大火着起来的那一刻,于荣光觉得分外震撼,完全是在用一条生命来去拼搏一件事。
《木棉袈裟》拍摄完成后,于荣光觉得拍电影太辛苦也太危险了,还是唱京剧比较有前途,他又回到了吉祥剧院的舞台上。这一年,《木棉袈裟》上映了,于荣光第一次在电影院的大银幕上看见了自己矫健的身姿和超群的武艺,他完全不敢相信银幕上的那个武林高手就是他自己,他深深感受到了电影的魅力。
《木棉袈裟》首映招待会
《木棉袈裟》之后,徐小明又马不停蹄创作出了《海市蜃楼》,本来邀请《木棉袈裟》中慧能的扮演者徐向东出演男一号,但当时徐向东刚考上心心念的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一心只想读书的徐向东拒绝了徐少明邀请,片中唐庭轩这个角色最后落到了于荣光的身上。这部电影1987年上映后也是好评如潮。
《海市蜃楼》于荣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拍电影和现在有很大的区别,当时很多高难度的危险动作都需要演员亲自完成。于荣光的京剧功底这时候就派上了用场,《海市蜃楼》、《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东方不败》等电影,不但奠定了于荣光打星的地位,又因为两部戏都是和香港团队合作,于荣光也因此成为了第一批 “打”进香港电影圈的内地演员。
于荣光
要想打开香港的局面必须得先解决语言问题,土生生长于北京的于荣光根本就不懂广东话,自然因为语言不通也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在茶餐厅里头于荣光跟服务生形容了半天要碗面,服务生讲粤语,于荣光完全听不懂,结果最后给他端出来一面包,那时的于荣光整天闹这种笑话。为了学好广东话,于荣光慢慢摸索出了一套特别的方法。平时找人聊天可能会遇到对方不愿意搭理的情况,于荣光发现香港打电话不要钱,他就挨个给认识的人打电话,逼着对方和自己聊天,一来二去的,握着话筒的于荣光学会了讲广东话。
于荣光与林青霞
在香港10年,又回到内地10年,于荣光历经了武侠电影由盛到衰的整个过程,他在《古今大战秦俑情》《东方不败》《风云之雄霸天下》《上海正午》等70多部影片中出演角色,几乎与所有的著名导演和实力派导演都合作过,但在成龙,李连杰等功夫巨星的压力下,一直处于不是大红大紫的状态。2005年,电视剧《狼毒花》在全国热播,于荣光再次走进观众视线,只不过此时,他不再仅是一名电影演员,还有制作人和导演的身份了。
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