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南三大才子(大和七年的扬州来了位才子)
明代江南三大才子(大和七年的扬州来了位才子)牛僧孺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领袖。他好学博闻,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常往来写诗唱和,是个爱才之人,对才华出众的杜牧青睐有加,专门请他来处理公文,写稿子。牛僧孺,何人也?淡淡的惜别之情让人不禁联想烟花三月扬州的繁华艳丽。大约在一百年后,大和七年(833年)四月,扬州迎来了一位青年才俊,他的名字叫杜牧,字牧之。杜牧来扬州是受了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召唤。
大唐的扬州是“俗尚商贾,不事农业”的商业繁华之地,那里商贾云集,到处是酒肆客栈,秦楼楚馆,也是文人雅士的普遍游历之地。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里告诉我们扬州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广陵。他在黄鹤楼送别了去扬州的孟浩然,那时正是烟花三月时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淡淡的惜别之情让人不禁联想烟花三月扬州的繁华艳丽。
大约在一百年后,大和七年(833年)四月,扬州迎来了一位青年才俊,他的名字叫杜牧,字牧之。
杜牧来扬州是受了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召唤。
牛僧孺,何人也?
牛僧孺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领袖。他好学博闻,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常往来写诗唱和,是个爱才之人,对才华出众的杜牧青睐有加,专门请他来处理公文,写稿子。
那么杜牧到底多有才?
这么说吧,杜牧博古通今,喜欢兵法,关注时政,文武双全,年纪轻轻就才气纵横,是个有将相之才的人物。
十几岁时,他就看透了藩镇节度使骄纵傲慢的态度和不遵法度不听政令的行为,并指出这是唐穆宗长庆年间以来藩王自行世袭,朝廷软弱妥协造成的。他在《感怀诗》里更是详细地写下了藩镇割据的种种乱象。
号为精兵处,齐蔡燕赵魏。
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
逆子嫁虏孙,西邻聘东里。
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
法制自作为,礼文争僭拟。
压阶螭斗角,画屋龙交尾。
署纸日替名,分财赏称赐。
刳隍咸万寻,缭垣叠千雉。
誓将付孱孙,血绝然方已。
——感怀诗(节选)
更能说明杜牧才华出众,看透大唐危机的,莫过于《阿房宫赋》。不得不佩服杜牧23岁就写下的这样一篇有见识的赋,他借描写秦朝阿房宫的兴衰,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在唐灭亡一百年前就发出了警告,“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希望朝廷不能再搞腐败了,要爱护百姓,励精图治,富民强兵,不要让历史重演。
相传,《阿房宫赋》一经发表,就在大唐东都洛阳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太学生中引发了热议,太学生们都在群情激昂地讨论着文章,一个个眉飞色舞,击掌赞叹。这引起了一位太学博士吴武陵的注意。这个吴武陵正是与柳宗元是老朋友,曾“意气相投,同游永州山水”,是个爱才之人。他找来文章一看,不禁赞叹,再一看作者,是科举考生杜牧,不由激动地自言自语,“我发现人才了!”
然后他骑上一匹老马就去找当时的主考官礼部侍郎崔郾,正巧崔大人正在酒席上宴饮,他便拉着崔郾到一旁,先客套一番,夸耀崔大人德行声望远播,现在为圣明皇上选拔人才,责任重大,接着表达了自己想尽一点力,把考生杜牧狠狠地夸耀一番,向崔大人表示强力推荐。并当着崔大人面拿出《阿房宫赋》读给他听。当然崔大人听后,也是大加赞赏,还拿过文章细细品读了一番。毕竟是语文课本里的背诵并默写全文的文章,定是经典。
趁着崔大人叫好,吴武陵直接提出要求,“大人,这场科举的状元就是杜牧吧!”
崔大人说,“状元已经安排人了。”
吴武陵赶紧拽着崔大人的衣袖,说:“不行,就请让杜牧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吧!”
吴武陵年龄较大,看着崔大人有些踌躇犹豫,竟倚老卖老,耍起小孩子脾气,气呼呼地说,“这么好的文章,当不了进士,你还是还给我,别看了。”
崔大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满口答应,吴武陵才消气满意地离开。
回到酒席上,众人忙问吴博士来有何要事啊。
崔郾呷了一口酒,说,吴博士给我推荐了一名进士。
众人忙问,是哪位才子?
崔郾说,“杜牧。”
接着就有人插话道,“杜牧确实才华出众,就是喜欢烟花风月,那里经常有他的身影,太不拘小节了。”
崔郾却说,“已经答应了吴博士,我是不会再变了。”
大和二年,二十六岁的杜牧进士及第,在洛阳考完又准备奔赴长安参加吏部考试,动身前,他曾写下一首诗《及第后寄长安故人》,展现了自信心,表达了下一场考试志在必得。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杜牧的自信来源于实力。在长安,他一举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获得官职,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志得意满的杜牧当时很得意,朋友三五人一行去了曲江游玩。这也是旧惯例,新科进士都要到曲江乐一乐。
春天的曲江很热闹,游人很多。就像诗人姚合所云,“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走着走着,杜牧三五一行人就来到了曲江寺院,正好碰见一位参禅打坐的和尚,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了天。
和尚问杜牧是何人,杜牧心想我报上姓名他定会大吃一惊。
谁知报完姓名,和尚面色平静,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
志得意满的杜牧感到有些怅然,感慨地写下一首诗《赠终南兰若僧》。
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
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
科举及第的喜悦慢慢地消解掉了。他应世交沈家的江西观察使沈传师邀请,去了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地方,洪州,任江西团练巡官。在洪州,杜牧应沈传师之弟沈述师所请,帮忙撰写了《李贺集序》,还经常往沈述师家跑,听歌赏舞,蹭饭蹭酒,还看上了沈家一名歌女张好好。结果被沈述师抢先一步,纳为了小妾。这不免让杜牧有些惆怅。
当收到来自扬州牛僧孺的邀请时,他便踏上了去往扬州的路。
到了扬州,自信而骄的杜牧立马被这座城市的繁华所迷离。
扬州的繁华不是一朝一代之繁华,是自古有之。春秋战国之城邑,汉代诸侯刘濞之封地,“即山铸钱、煮海为盐”的经济开发区,“富甲东南”“歌吹沸天”的繁华之城。三国魏晋之广陵,《广陵散》曲已失,广陵地区犹在。隋朝之江都,隋炀帝杨广贪恋扬州繁华死于此。在唐代,扬州更是繁华胜地。唐代诗人徐凝《忆扬州》中“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王建《夜看扬州市》中写道: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繁华的都市,让喜好声色冶游的才子沉迷。而且杜牧是唐岐国公宰相杜佑的孙子,谏官杜从郁的儿子,贵公子出身,玩乐享受自然不用教。在这里,杜牧白天办完公务,晚上就一个人逛秦楼楚馆、勾栏瓦舍,相好的女子无数,十里扬州路,二十四桥到处有他与玉人的身影,还写下了不少首诗。
在《赠别》(二首),写出了杜牧多年儿女情长的扬州生活。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在扬州的生活就像他自己多年后回忆总结的一样,“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像一场带着些许悔恨的梦。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但虚度时光总是会令人感到悔恨,无论这个人是有什么样的出身、怎样的才能。
-作者-
张建楠,喜欢唐诗、宋词等文学,希望多和大家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