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月入过万独居生活(却只能在厕所吃饭)
深圳月入过万独居生活(却只能在厕所吃饭)这种房在当地被称为“劏房”或者是“棺材房”,劏是粤语,读tang 是割开、分割的意思,而劏房就是把房间分割成无数的小房间。本来日子过得还行,几年前突然和丈夫离婚。婚姻的破碎让家庭的收入骤降,阿娥只能搬离13平米的“大房”,住进了现在7平米的“中房”。在这个不大的房间,厕所就独占了一半,不管打扫得再干净,那种厕所独有的味道也一直存在,特别是在吃饭的时候,别提多膈应人了。尽管餐桌已经小得不能再小了,但是每次拿出来的时候,还是会把家里填得满满当当,阿娥和女儿此时就像木偶一样,一动不能动,一旦转身或者起立,饭菜直接撒一地。但对阿娥和女儿小研来说,这种情况已经习以为常,阿娥是一位越南人,20年前幼小的她跟着父母来到香港打工,长大后结识了丈夫,生育了一个女儿。
有没有试过在厕所吃饭?
这种可怕的事情,却不是发生在贫穷的落后区域,而是在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
而在厕所吃饭的这一家人,并不是没有工作的流浪者,而是月收入超过一万元的“高收入人群”,却只能蹲在厕所里吃饭。
这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怪癖,而是他们的家太小了,总共只有7平方米,冰箱、厕所、床、桌子全部紧紧连在一起,中间只有一条小小的过道,稍微胖点的人都必须侧着通过。
在这个不大的房间,厕所就独占了一半,不管打扫得再干净,那种厕所独有的味道也一直存在,特别是在吃饭的时候,别提多膈应人了。
尽管餐桌已经小得不能再小了,但是每次拿出来的时候,还是会把家里填得满满当当,阿娥和女儿此时就像木偶一样,一动不能动,一旦转身或者起立,饭菜直接撒一地。
但对阿娥和女儿小研来说,这种情况已经习以为常,阿娥是一位越南人,20年前幼小的她跟着父母来到香港打工,长大后结识了丈夫,生育了一个女儿。
本来日子过得还行,几年前突然和丈夫离婚。婚姻的破碎让家庭的收入骤降,阿娥只能搬离13平米的“大房”,住进了现在7平米的“中房”。
这种房在当地被称为“劏房”或者是“棺材房”,劏是粤语,读tang 是割开、分割的意思,而劏房就是把房间分割成无数的小房间。
7平米的大小在这里绝对算得上中等了,这里还有很多3-5平米的小房间。
香港陆地面积虽然有1106平方公里,人口却超过了740万人,人口密度之高居于世界前列,人均居住面积也只有可怜的12平方米,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地区。
作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香港经济发达,工资收入也很高,这也是很多人来到这里的原因,但同时香港的物价也高得吓人,尽管阿娥月收入已经超过了一万元,也只能勉强租下这套房子,每月租金就要4000元,占据了接近一半的收入。
买房对阿娥来说更是幻想,按照她目前的收入,她需要不吃不喝再工作60年,才可能买一套30平方的房子。
所以阿娥也只能认命,她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把女儿抚养长大,到时候能过上好一点的日子,但家中逼仄拥挤的环境,还是让母女两人很难受,所以大多数时候,阿娥尽量带女儿出去吃快餐,虽然外面物价很贵,但对于食量很小的两人来说,快餐的价格也还能接受,至少不用蹲在厕所旁吃饭了。
而他们的邻居阿玲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阿玲今年30岁,有两个孩子,加上丈夫一共4口人。
由于阿玲必须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只有丈夫一人工作,经济情况更加紧张,为了节约开支,一家人住在不到5平米的劏房中,只有在特殊的节日,一家人才会外出就餐,其他时候都在家中煮饭。
相比阿娥而言,阿玲的家更显拥挤,不到5平米的小房间,洗衣机、床、已经把家里占去了大部分,而且家里没有专门的厨房,做饭时就在架在洗衣机上,最可怕的这里没有窗户,也没有抽油烟机,只需要一分钟,做饭的烟气就会布满整个房间,让人置身仙境一般,不过这个仙境的滋味不好受,阿玲和孩子总是咳嗽,所以一家人尽量只吃煮菜,避免炒菜引起的油烟味。
吃饭时家里就更加紧张了,对身材高大的丈夫来说,在家中行走可以用如履薄冰来形容,很多时候都要侧着身子通行,吃饭时也一样,一张桌子加上4个人,几乎把所有的空间填得满满当当,一点缝隙都找不出来,要拿什么东西,全靠手传。
尽管如此艰难,阿玲还是很珍惜现在的生活,随着这些年房价持续上涨,他们一家搬了好几次家了,未来会怎样,他已不再考虑。
住在劏房里的痛苦,阿欣一家也是深有体会,阿欣是一个单亲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压力,让阿欣喘不过气来。
为了减少开支,阿欣带着孩子们搬进了这个不到8平米的劏房内。
这个房间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一张上下床,阿欣睡下面,孩子们睡上面,除了床,家里几乎没有其他位置了,尴尬的是,厨房和厕所也是一体式的,但幸运的是在卧室旁的一个小隔间,至少吃饭的时候不用站在厕所旁。
各种家用物品已经填满了家中的所有角落,冰箱上面堆放的物品快到天花板了,所有的柜子和收纳盒早就超负荷运转。
现在阿欣的唯一心愿就是申请“公房”,这是政府提供的特殊房,只要满足条件, 就可以申请这样的房屋,这是所有劏房家庭共同的期望,但这个房子对阿欣来说依然遥远。
在香港740万人中,至少有25万人住在劏房中,每个家庭都需要这样的房屋,但每年政府拿出的房屋数量很有限,必须要经历漫长的排队,而阿欣一家已经排了5年,还要排多久,阿欣也不清楚。
一个个劏房,就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就是香港底层社会的缩影,住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破产的、有单亲家庭、有外地来打工的、有上年纪的老人……
不管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这里,每个人都有着属于他们的故事,有着无法离去的理由。
也希望他们能早点申请到公房,摆脱这样的困境。
你是怎么看待这些生活在劏房的蜗居人的呢?
喜欢点点关注,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