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穿过的良性肺结节容易手术吗(电磁导航3D重建荧光腔镜)
血管穿过的良性肺结节容易手术吗(电磁导航3D重建荧光腔镜) 荧光显像技术助力精准切除 韩主任及其团队利用带有直径为0.42厘米的气管镜,配合类似“GPS”的磁导航定位探头,利用支气管镜下电磁导航技术,在盘根错节的“支气管树”中准确的发现病灶并注入吲哚箐绿。 这几年广泛使用的术前CT下定位穿刺其实也存在一定风险:首先穿刺是对患者进行的有创手术操作,定位使用的胶水有强烈的异味和化学刺激导致呛咳,定位已使用的亚甲蓝会使患者咳痰满嘴蓝色、导致患者惊异,金属钩又存在发生疼痛、脱落风险;无论哪种物料定位标记,都有可能导致气胸、血胸;手术前的定位操作还要短时间内接受3次放射线CT扫描。一旦类似的小结节发生于左右两肺,类似的操作还得乘以2,患者所受的创伤也就翻了倍;部分盲点穿刺困难导致定位不准;并且,CT穿刺定位过程、从CT室转运到手术室这段时间,病人都是清醒的,会让患者加深恐惧和精神创伤。 怎样降低风险?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痛楚?厦门弘爱医院韩开宝主任
刘大爷今年63岁了,60岁的时候检查出肺部多发结节,经手术切除了部分肺组织。
三年过去了,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术后定期复查时发现,他的右上肺和左上肺结节均有所增大,最大的结节为12mm*14mm。他来到了厦门弘爱医院胸外科。
磁导航支气管镜保障精准定位
一般大于8毫米的磨玻璃结节极可能是早期肺癌,需要切除,要切除就需要精准定位。早期的肺癌,常常存在于呼吸系统末端的肺泡、亚肺叶里。影像手段查找到它问题不大,但外科专家们通过穿刺等有创的技术来定位、切除就很有考究了。
这几年广泛使用的术前CT下定位穿刺其实也存在一定风险:首先穿刺是对患者进行的有创手术操作,定位使用的胶水有强烈的异味和化学刺激导致呛咳,定位已使用的亚甲蓝会使患者咳痰满嘴蓝色、导致患者惊异,金属钩又存在发生疼痛、脱落风险;无论哪种物料定位标记,都有可能导致气胸、血胸;手术前的定位操作还要短时间内接受3次放射线CT扫描。一旦类似的小结节发生于左右两肺,类似的操作还得乘以2,患者所受的创伤也就翻了倍;部分盲点穿刺困难导致定位不准;并且,CT穿刺定位过程、从CT室转运到手术室这段时间,病人都是清醒的,会让患者加深恐惧和精神创伤。
怎样降低风险?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痛楚?厦门弘爱医院韩开宝主任考虑使用“磁导航支气管镜荧光显像定位”。一来这种方式可准确定位全肺任何部分的周围型肺结节;二来定位是在手术麻醉后,患者无痛苦且创伤小;三来不会有气胸、血胸、定位针脱落等风险。对于CT看得见、活检却够不着位置的肿瘤,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将是有力武器,能够大大地改善早期肺癌治疗精准度和减轻患者痛苦。
韩主任及其团队利用带有直径为0.42厘米的气管镜,配合类似“GPS”的磁导航定位探头,利用支气管镜下电磁导航技术,在盘根错节的“支气管树”中准确的发现病灶并注入吲哚箐绿。
荧光显像技术助力精准切除
精准的切除该切除的病灶,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的肺组织,则是手术的关键。“刘大爷已经做过一次肺癌手术了,所以这一次为了避免影响肺功能,我们必须进行精准切除;前次外院手术是两孔,我们只做一个单孔,并且要在其中一个原切口疤痕上不能扩大切口,‘二手活’难度非常大。”厦门弘爱医院胸外科韩开宝主任说。
于是,术前3D重建技术 磁导航 荧光腔镜技术就展现了科技的助力。韩主任及其团队首先在术前利用3D影像重建技术,明确了患者的肺血管、气管的分布,提前摸清“战场”环境。
在注入吲哚箐绿荧光剂后,患者的病灶区域会顷刻变绿,此时通过特殊的摄像头可以实时接收到荧光信号。这等于帮助医生厘清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而非像以往那样仅凭医生的眼力和经验来甄别病变组织。如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该留的健康组织,切除该切除的病变组织。
新技术 专家团队 进一步提升肺癌治疗精准化
术前,医生将患者胸部CT图像进行3D重建,并在错综复杂的支气管树的3D模型中进行虚拟导航,制订出手术最佳操作路线。术中,通过气管镜前端的传感器实现实时定位导航;通过荧光腔镜实现精准的切除。并且通过单孔技术,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和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如此,通过电磁导航 3D重建 荧光腔镜 单孔切除技术,弘爱医院胸外科进一步提高了肺癌/肺小结节诊疗的精准化,将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