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好剧毛骗:第一网剧 十年 毛骗背后的那些人
国产好剧毛骗:第一网剧 十年 毛骗背后的那些人《毛骗》讲述了五个“街头骗子”,和他们身后的江湖的故事。从2010年开始更新,2015年播出终结篇。《毛骗》第一季豆瓣评分8.5,第二季9.4,到了终结篇高达9.7,和《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并列为最高分国产剧。在那个内容贫瘠的年代,《毛骗》是众多年轻人的“精神食粮”。今年2月,网剧《毛骗》的创作团队举办了首次粉丝见面会,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去了十一座城市。这是他们第一次主动走出石家庄,见自己的粉丝们。 邢冬冬发布的抖音视频截图 对粉丝们来说,这场会面值得等待十年。“我的青春啊,大学时给大家无数次推荐,QQ空间到现在都有一篇日志是毛骗,每一集都有,当时更新了第一时间转到空间里。”
文 | 夏晓茜
编辑 | 赵普通
“没想到你们一个破剧十年了,还能做这种线下见面会。”
得知《毛骗》十周年巡演的消息,导演邢冬冬的朋友感到不可思议。但对邢冬冬来说,“他们还愿意过来跟你见一面,挺感动的。”
今年2月,网剧《毛骗》的创作团队举办了首次粉丝见面会,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去了十一座城市。这是他们第一次主动走出石家庄,见自己的粉丝们。
邢冬冬发布的抖音视频截图
对粉丝们来说,这场会面值得等待十年。“我的青春啊,大学时给大家无数次推荐,QQ空间到现在都有一篇日志是毛骗,每一集都有,当时更新了第一时间转到空间里。”
在那个内容贫瘠的年代,《毛骗》是众多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毛骗》讲述了五个“街头骗子”,和他们身后的江湖的故事。从2010年开始更新,2015年播出终结篇。《毛骗》第一季豆瓣评分8.5,第二季9.4,到了终结篇高达9.7,和《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并列为最高分国产剧。
第一季播出时,虽然劣质的画风劝退了不少观众,但凭借巧妙的剧情构思、贴近生活的人设,《毛骗》仍吸引到了一批“死忠粉”,他们会见缝插针地在小组里安利,“大家看看这个小团队,真的好不容易,编剧剧情都很不错。”
黎伟、杨羽、安宁、汪小壹、邵庄、邢冬冬(由左至右)
从《麻辣隔壁》《毛骗》到《杀不死》,随着作品一部部累积,制作团队也日益壮大。2014年,团队注册了公司“优映文化”,搬了新的办公室。而后,他们也开始接触融资和新项目,更迅速地成长起来。
优映文化的成长史,也是网剧的爆发史。随着草根团队崭露头角,正午阳光、华策影视等头部影视公司也进入网剧行业中。
不过,在《毛骗·终结篇》上线后的几年里,优映文化似乎陷入了“停滞”,少有作品上线,大部分都在积压状态,以至于很多观众以为他们解散了。
这也是优映文化举办十周年活动的契机之一。“告诉大家我们一直在这个行业里,一直在做东西,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播出。”邢冬冬告诉毒眸。
2008年,这群来自河北传媒学院的大学生们,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网剧《大学生同居的事儿》。
《大学生同居的事儿》剧照 图源:豆瓣
彼时,土豆网、优酷刚诞生两三年,爱奇艺、腾讯视频还没出现。优酷、土豆等平台的内容以UGC为主,即拍客们上传的小视频。网络视频也随之进入主流新媒体行列,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但“网剧”还没有成为一个行业概念。
《毛骗》编剧、总导演李洪绸大学时就经常用DV拍摄一些短片,上传到视频网站。毕业后,李洪绸和朋友们组建了优优影像工作室,第一部网剧就取材于大家“同居”过程中的趣事。
为了增加点击量,李洪绸团队选择做“标题党”。他们的作品《大学生同居那些事儿》《麻辣隔壁》《快乐的小2B》《毛骗》,名字都带点“擦边球”的意思,主人公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小人物。
《麻辣隔壁》海报 图源:豆瓣
当时,团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网站流量分成和广告。
《大学生同居那些事儿》第一季传到网上,引起关注的同时,也带来商业收益。“好像前1、2集在网上就有发酵了,当时做淘宝的人比较多,就问‘能不能给我们片尾加个广告?’这是我们最早变现的方式,就是中段插广告。”
靠着淘宝店主的支持,这群人的吃住和拍摄才有了保障,这几乎是一种草根式的顽强活法。
这部剧之后,李洪绸团队开始策划新的故事。
邢冬冬介绍,因为团队成员大多是英剧美剧迷,《毛骗》第一季主体结构的灵感就来自英剧《飞天大盗》。
此外,《毛骗》的故事取材自生活中的各种骗术。剧本内容大多来自于社会新闻和主创生活经历,编剧成员将网上的资料搜集整理后,再共同创作剧本。
很多年后,观众对《毛骗》的评价中,烧脑和神反转仍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这在一个初创草根团队身上,十分难得,在国产剧整体对比中,也算是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