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咏清河律诗三首(洪涛诗社咏雪)

咏清河律诗三首(洪涛诗社咏雪)孙 成评:婉约之余,“我”的世界是否可以再开阔一些?初 雪琼花夜洒自瑶台,涤却红尘万种埃。一缕仙魂凝玉影,玲珑心事共谁裁?

咏清河律诗三首(洪涛诗社咏雪)(1)

王碧君

点绛唇·咏雪

地笼烟纱,分明坠入琉璃苑。琼姿素面,绝色冰绡剪。

踏雪寻欢,雀舞红裙曼。朱颜换,时光轻捻,且把流年挽。

初 雪

琼花夜洒自瑶台,涤却红尘万种埃。

一缕仙魂凝玉影,玲珑心事共谁裁?

评:婉约之余,“我”的世界是否可以再开阔一些?

孙 成

咏雪

一夜酣眠六点钟,撩帘窗外雪勾松。

出门信步遥风景,满目清新叹岁匆。

评:完成作业后,一定要多看多读,看词语搭配是否合情合理。

郭劼

浣溪沙·大雪夜车行偶感

碎玉飞花夜色浓,小陉归辙纵横重,叶舟穿浪过雾淞。舞韵千姿除暗淡,梅魂万缕恨平庸,殷勤墨迹染芳踪。

评:笔尖转动之中,是否语意的跳跃性有点大,以致词尚欠达意?

咏清河律诗三首(洪涛诗社咏雪)(2)

武映梅

临江仙•立冬日与友戏雪

不待今番秋老去,寒酥已作花开。纷扬塞外砌瑶台。可怜枝上叶,没入白皑皑。

仙女非唯天阙有,红尘婀娜而来。霜风凑趣染桃腮。诗心同雪净,笑靥扫氛埃。

评:诗心同雪净,此句胜千言!

王文泉

雪花飞•立冬前夜喜降大雪

遥夜琼花有意,残秋落叶无痕。车辙深深过处,翻碾漩纹。

环顾千枝白,韬藏地绝尘。滕六霏霏去后,醉悦凡人。

评:“车辙深深过处,翻碾漩纹“不似诗家语,尾句平而回味不足。

马春丽

诉衷情·雪

琼花入梦满园芳,初雪试冬妆。苍茫天地如画,松柳曳云裳。

清沁溢,步深量,朴真藏。澄怀远望,鸿雁悠翔,乐舞心扬。

评:初雪试冬妆,妙不可言。略有词语堆砌之嫌,思路要尽量打开,尾句与诗意相关甚少。

咏清河律诗三首(洪涛诗社咏雪)(3)

张秋娟

鹧鸪天·咏雪

轻袅盈盈仙阙来,翩翩起舞漫天开。

冰心玉魄清纯绝,绰态琼姿飘逸哉!

星入梦,月萦怀。山川装点白皑皑。

堪怜摇曳赢春色,含笑一枝雪里埋。

:最后一句一字当平,此句最出彩。个性化的表达不突出。

胡文霞

浣溪沙·雪

一袭红襦雪漫行,琉璃世界自冰清。踏痕深浅意难平。

万径千山皆隐去,徘徊独觅柳河东。声声喟叹古今同。

:下阙一二句最好对仗。新旧韵不能混用,需斟情感表达是否统一。

康彩兰

临江仙·初雪

好个银装素裹,忽焉玉阙名藩。山川一夜秀新妍。嚣尘都不见,小阁最堪怜。

误了西山煮雪,非关林野贪欢。霜天何处惹盘桓?生涯多少事,万事等闲看。

评:女子豪气,非关雪也!

咏清河律诗三首(洪涛诗社咏雪)(4)

赵贵平

虞美人·忆雪

山峦沟壑随心画,飞絮鹅毛大。北风一夜剪窗花,吹散屋檐茅草乱如麻。

少时踏雪经寒苦,岁月无虚度。韶华毕竟向东流,尚有浓情淡墨写春秋。

评:直抒胸臆,言浅意深。上片九字句可再斟。

温秀芳

临江仙·立冬前夜大雪有感

一夜飞花琼玉碎,寒声欲断秋筵。独伤小院尚斑斓。可堪风雪重,辗转锦衾单。

有约平明深浅共,金台银阙翩翩。蓦然心动自生怜。多情招乱绪,焉得四时欢。

评:独伤小院尚斑斓,伤与斑斓情感表达不协调。主题不够鲜明。

李宇霞

浣溪沙·咏雪(新韵)

唤起寒山薄暮云,萃然际会任天真。泠泠轻粉绮窗新。

鸿爪东西无复计,物华留去耐推寻。玉尘微粒共沉吟。

初雪试冬妆,诗心同雪净;一夜飞花琼玉碎,琉璃世界自冰清。本期作业我们以雪为题,环顾千枝白,诗友们或踏雪寻欢,或叶舟穿浪过雾淞,或感慨韶华毕竟向东流,或高歌含笑一枝雪里埋。“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生涯多少事,万事等闲看,幸有浓情淡墨写春秋。一场雪落,万缕遐思,诗友们皆有清词丽句,不负这韶华和美景,着实可圈可点。

咏清河律诗三首(洪涛诗社咏雪)(5)

认真赏读完诗友们的作业,我分享几点感受:

一、出现了较多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琉璃,红尘,琼花(姿),红裙(襦),瑶台,翩翩,白皑皑,阙,玉,舞,深浅,入梦,这些字词皆能描绘出雪的曼妙空灵,可见诗友们对美景,美词都心有灵犀。能感知美,倾诉美,何其美也,但有一个问题,“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写诗构思要独辟蹊径,善于开掘,不落窠臼,用词亦同。大家同写雪,一定有相同感受,如何把相同的感受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出来,如何用自己的词语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大家还需要多积累多思考。

二、完成诗词的创作后,诗友们一定要多读多品,一读词语是否生造,是否合情合理,尽量避免佶屈聱牙;二读情感表达是否统一和谐,是否有一气盘旋而下之感;三读表现立意和主题时是否思维逻辑清晰,开合有致,而不是牵强附会,晦涩难懂。

三、古人写诗最注重讲究“炼字”。“炼字”即诗人运用简练、生动、含蓄、优美的字词进行锤炼与搭配,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精妙,将诗人的情感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黄庭坚一生以才学为诗,有着“无一字无来历”的创作执著。如何用典,如何“夺胎换骨”而浑然天成,如何引用化用古人诗词,如何将“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的意蕴和俊雅较好的表现出来,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下功夫炼字、炼句、炼意,“总之所贵乎炼者,是往活处炼,非往死处炼也”。

四、王国维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叶嘉莹认为境界是我们的诗词能引起读者的一种感发,一种联想,使读者产生一种更深的体会。它所传达的不是一个感情的事件,而是一个感情的境界。只有走出小我,更多的观照现实,观照人生,取法乎上,情动于中,不去简单机械地重复古人,也不能不停地重复自己,我们的思路和立意才能更加新颖而深刻,诗文的主题才能更加鲜明而突出,诗文的情感才能更加饱满而富有张力。

词内求词,不如词外求词,文字让我们有所寄托,让我们有所敬畏,也让我们至臻至善。如何将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多读书,多观察,多感悟,学而思,行而知,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无论多么遥远而艰难,我们已欣欣然于路上。人生百味,惟有诗味最能安暖身心,纵岁月不居,终令人清欢无尽。那么,且行且珍惜,且行且追寻,可好?

以上几点,我的浅见,与诗友们共勉。

点评:李宇霞

猜您喜欢: